胡建華,張茜,周蔚,萬向農,黃建平
(武警江西總隊醫院檢驗科,江西南昌330030)
我院5年成分輸血現狀淺析
胡建華,張茜,周蔚,萬向農,黃建平
(武警江西總隊醫院檢驗科,江西南昌330030)
目的回顧和分析2009年至2013年我院成分輸血在臨床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情況。方法統計2009年至2013年我院成分血用量及成分輸血率。結果2009年至2013年成分輸血率為100%以及手術科室成分輸血用量比重大。結論合理使用成分輸血,確保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成分輸血;安全性;有效性
輸血是醫院救治危重病人、拯救生命不可忽略的重要手段,在許多情況下成為必不可少、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救治措施。現就我院2009年至2013年成分輸血情況報告如下。
1.1 輸注成分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滅病毒普通血漿、新鮮冰凍血漿、手工分血小板、單采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
1.2 輸血模式成分輸注、自體回收。
1.3 成分輸血率計算公式成分輸血率%=成分血量(U)/[成分血量(U)+全血量(U)]×100%。血漿100ml為1U,懸浮紅細胞由200ml全血制備為1U,冷沉淀由200ml全血制備為1U,血小板采用細胞分離機單采技術,從單個供血者循環液中采集,每袋內含血小板≥2.5×1011,紅細胞含量<0.4ml,規格為150~250ml/袋,1個治療量為10U。
1.4 統計統計2009年至2013年我院成分血用量及成分輸血率。
2.1 2008年至2013年某院成分血用量及成分輸血率見表1。

表1 2009年至2013年我院成分輸血情況統計
2.2 2009年至2013年科室懸浮紅細胞使用量統計見表2。

表2 2009年至2013年科室懸浮紅細胞使用量統計(U)
成分輸血是一血多用,制品濃度與純度高、臨床療效好。成分輸血能降低輸血不良反應,輸血更安全、更合理。反復輸血更容易發生輸血不良反應[1]。
當前,貧血的治療方法有補充造血原料(鐵劑、葉酸、維生素等),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輸血等。當患者有輸血指征時,可輸注懸浮紅細胞制品。全血成分復雜,對機體影響較大,造成資源浪費等,臨床現應用較少[2]。
急性溶血和急性造血功能障礙患者一般不存在血容量減少問題,輸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攜氧能力,提倡輸注紅細胞。內科急性失血按外傷和手術失血的輸液、輸血原則處理。
醫院用血量的多少與醫院的患者人數、手術量、病種及病情等因素有關[3,4]。手術科室大多是應急性用血,主要收治院內外各種急危重癥,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治療性用血用量比重大。
對外科手術患者輸注懸浮紅細胞可改善組織缺氧狀態,對失血性休克或大量出血患者及時補充新鮮冰凍血漿和凝血因子、輸注血小板,可達到止血目的,改善出血狀況。冷沉淀與血小板聯合使用可同時補充血小板和大量凝血因子,縮短凝血時間,全面糾正凝血障礙,止血效果顯著[5]。嚴格遵循輸血治療的基本原則,在輸血量的問題上以盡量少輸為原則[6]。
自體輸血是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滿足手術治療的一種安全輸血方法。可節省血液資源,最主要是減少輸入異體血液引起的輸血反應及經輸血傳播疾病的發生,是一種經濟、合理、安全、有效的輸血方法。自體血回輸在圍手術期輸血尚需大力宣傳和開展,在臨床輸血工作中加強對成分輸血的認識和觀念的轉變。
雖然成分輸血率達到了100%,但在缺乏輸血適應癥的情況下,將紅細胞與異體血漿混合起來輸給患者,以致出現了新的不合理現象,目前在一些疾病治療上仍然存在。成分輸血時機的選擇和輸血量的把握對臨床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6]。更新輸血觀念,嚴格掌握輸血指征,科學、合理用血,防止濫用血。
[1]危燕芬,朱仕清.輸血不良反應的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 (2):178-182.
[2]孫艷華,胡曉艷.成分輸血對治療慢性貧血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30):3262-3263.
[3]王玫.血液凈化中心醫院感染的管理與預防[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11(7):1631-1632.
[4]張硯.醫院血液檢驗人員的職業危害與防護[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8,25(6):381-382.
[5]楊孝順,李雪梅,安梅,等.機采血小板與冷沉淀聯合輸注在大出血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4,27(7):464.
[6]樊靖,張湘生,劉儻,等.成分輸血對大劑量化療后IV度骨髓抑制和高熱的療效[J].實用癌癥雜志,2012,27(3):290.
R457.1
A
1674-1129(2014)05-0640-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5.069
2014-07-03;
20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