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軍 科
(寧波大紅鷹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
有效的職業溝通已經成為人們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擁有了溝通能力就等于掌握了成功的鑰匙[1]。中國職業能力認證中心2010年對1 000名人事經理所作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超過85%的人認為,在當今的人才市場中,最有價值的技能是溝通技能(包括口頭溝通、傾聽和書面溝通能力)。同樣,溝通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是調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情感的潤滑劑,是調動受教育者主觀能動性的助推器,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運用溝通的理論去指導學生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和諧校園離不開學生管理工作。當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更新,整個宏觀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在加大,溝通問題也得到了許多教育者的重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溝通也在增多。然而,社會情況發生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隨著高校不斷擴招,社會競爭日趨加劇,就業市場不景氣,眾多學生身感焦慮、自卑和不安,許多新的心理問題不斷產生,都給大學生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加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以及80后乃至90后大學生身上體現出的新特點,對大學生學生管理溝通的內涵也賦予了新的內容,溝通方式、溝通技巧也有了新的要求[2]。
本問卷參考了武洪明、許湘岳編著的“職業溝通教程”和相關文獻中的問卷,根據溝通的相關理論,設計出了“師生溝通調查問卷(教師卷)”和“師生溝通調查問卷(學生卷)”。問卷由三部分構成:①被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②學院師生溝通現狀,③影響師生溝通效果的因素。第一部分是調查對象的個人基本情況,用來簡要分析師生溝通雙方的個性特征和差異。第二部分則是圍繞溝通的基本要素設計,通過調查問卷形式搜集教師和學生對溝通意識、溝通水平、溝通狀況、溝通內容、溝通方式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調查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學院師生溝通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是對溝通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找出哪些因素對溝通效果影響最為關鍵的幾個因子。第三部分問卷主體內容共10項,其中學院環境因素維度4個條目,家庭的外部因素維度1個條目,教師自身的內在條件維度2個條目,學生自身的內在條件維度3個條目。
本文調查問卷的發放是經過對學生個體特征分析之后進行的,對全院學生按照個體特征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對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生源、班干部和普通學生當中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調查,在本次的有效調查問卷中,按年級劃分,大一503人,占總學生數的53.1%;大二445人;占總學生數的46.9%。按性別劃分,女生450人,占47.5%;男生498人,占52.5%。按專業劃分,理科生559人,占59.0%,文科生389人,占41.0%。按學生來源劃分,普高生693人,占73.1%,職高生255人,占26.9%。對教師問卷則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分院教師總數78人,其中女教師占60.7%,教師兼任班主任工作的占75%,講師或助理研究員職稱的占50%,副教授或副研究員職稱占23.2%,在本次的有效調查問卷的56位教師中,擔任班主任或輔導員的教師占98%。
調查問卷于2013年9月在寧波大紅鷹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施測,其中教師問卷發放56份,回收有效問卷56份,回收率為100%,學生問卷發放948份,回收有效問卷916份,回收率為96.6%。
(1) 學生對溝通意識的認知度偏低。從表統計結果來看,22.3%的學生認為師生溝通很重要,68.1%的學生認為師生溝通不是很重要,體現學生溝通意識比較淡薄。72.3%的學生在溝通中獲得較少的幸福和快樂感。文理科學生統計結果顯示,文科生的滿意度大于理科生,女生的滿意度略大于男生,可以看出女生在溝通中更占據優勢。所以,在與男生的溝通方面需要加強。高年級同學的滿意度遠遠大于低年級,由于高年級學生比較熟悉學院的環境,因此學院應及時關注低年級學生所反映的問題,解決問題并進一步暢通各類溝通渠道。
(2) 學生的主動溝通程度偏低。只有27.1%的學生經常與輔導員(班主任)保持聯系,65.8%的學生沒有與輔導員(班主任)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經常在碰到困難或有建議時才向輔導員(班主任)發出溝通的信號,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反映出學生的主動性不高,即主動溝通意識比較差。對于營造和諧愉悅的溝通環境還需加強[3]。
(3) 學生的溝通水平有待提高。44.6%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師生溝通過程中出現分心的現象,10.8%的學生認為自己在溝通過程中偶而會出現分心情況,體現在男生身上更為明顯;在對輔導員(班主任)無論態度與用詞如何,是否能注意傾聽這個問題上,60%以上的學生反映會出現不專心,這和當代大學生關注自我的習慣有關,在傾聽過程中,過于注意自己的觀點,喜歡聽與自己觀點一致的意見,對不同的意見往往是置若罔聞,錯過了聆聽他人觀點的機會[4]。
(4) 生師之間的溝通內容過于單一。從師生溝通的內容來看,學習占63.2% 、生活占28.6% 、思想占8.2% ,76.8%的學生在溝通過程不愿涉及自己的隱私問題。大多數學生和輔導員(班主任)都能夠意識到,真正產生效果的溝通內容通常發生在公開區,各種各樣的觀點都可以在公開區交流[7]。但現實中的經歷往往并不像理論所推演的那樣順理成章,在大多數溝通中,學生常處于隱藏區或盲區,他們不愿或不能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本意,甚至有時很無奈地進入自己的封閉區,使生師之間的溝通效果大打折扣[5]。
(5) 師生之間的溝通以現代方式居多。大多數學生更愿意以互聯網為工具,以文字、聲音、圖像及其他多媒體為媒介的溝通方式,占49.0%的比例,利用電話溝通的占20.9%,面對面溝通方式占23.7%。網絡溝通方式既可以超越時間和地域,提高溝通效率,使溝通更加方便快捷,又可克服面對輔導員(班主任)時“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礙,深受大學生青睞。
表1是不同性別、年級、專業學生在溝通因素認知得分上的差異比較,利用SPSS13.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測[5]。

表1 學生溝通因素認知的差異比較
從表1表明,女學生在人際關系和溝通信息反饋及時性問題上的認識得分顯著高于男生(P<0.05),說明女生比男生對溝通環境的認識更為深刻,女生更認同溝通為自己所帶來的價值,同時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表現出更多的主動溝通行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人際關系的處理和自身溝通能力的認識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大二的學生對自我提升、未來發展方面的溝通需求更為強烈,對人際關系和主動溝通的意識和表現更為突出。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影響溝通效果的因素不存在顯著差異。相對而言,文科學生的意識稍強于理科學生。
表2是對不同性別、年齡段的教師在溝通因素認知上進行的多重響應交叉分析。

表2 教師溝通因素認知交叉分析結果
表2所示為交叉分析結果,給出了不同性別、年齡段教師對溝通因素認知上的頻數與百分比。女性教師認為在班級規模和工作壓力的影響程度上高于男性教師;年青教師非常注重學院的網絡溝通設備完善問題;所有教師均認為自身和學生的內部條件是影響師生溝通的重要因素。
通過目前學院的師生溝通現狀進行了實證分析,從相關因子中得出的數據結果發現師生溝通尚存在欠缺。一個完善的學生管理師生溝通機制,尤其需要提升輔導員(班主任)的溝通素質、提高學生的溝通技能、改變溝通策略和深化溝通效果等方面加以改進和提高,確保師生溝通持續順暢的進行,全面提高學生的管理實效[6]。
(1) 打造親和力,溝通零距離。親和力最早屬于化學領域的概念,是特指一種原子與另外一種原子之間的關聯特性,現被用于人際關系領域,比喻使人親近、愿意接觸的力量。作為輔導員(班主任)需要利用好3種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親和力。①容納學生。輔導員(班主任)會善于找出學生的長處,挖掘、夸獎那些尚不為人知的長處,讓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②重視學生。對學生的問題不要怠慢;對不主動交流的學生要多約他交流;對學生“特別”招待。③打造親和力。當輔導員(班主任)主動地愿意接近學生時,自然會贏得學生的真心微笑與親近感[7]。
(2) 腹中有詩書,溝通有底氣。腹有詩書氣自華。雖然與學生打交道,并不一定非得滿腹經綸、學富五年,但為了更好地勝任學生溝通工作,在與學生一起溝通交流時,擴大與學生交流的公開區,不會感到沒有共同語言而心虛沒底氣,或許還能舞文弄墨地來上一二招博得學生的贊嘆。加強政治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輔助知識的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政治敏銳度、創新溝通的新方法和新技巧,只有做到又專又全的結合,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實現[8]。
(3) 人格魅力足,溝通自然順。個人魅力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核心概念之一,人們對魅力的依賴已經成為了一種生存狀態。可以從四個方面打造自身的人格魅力。①修煉內心;②注意舉止;③完善性格;④培養高雅的興趣。在文化水平、胸襟寬闊、舉止神情、氣質涵養等表現出真正的美、和諧統一的美。
(4) 方法渠道新,溝通效率高?,F在的聯系工具五花八門,需要記住的賬號可謂繁多:固定電話號碼、手機號碼、E-mail地址、郵政地址、傳真等。如今的社交賬號更多:微信、微博、開心、人人、博客、個人網站、MSN、QQ、貼吧。以人為核心構建網絡溝通平臺的方式非常必要,也必將成為大勢所趨。年輕的大學生們接受能力強,也是網絡的積極使用者,輔導員(班主任)若能較好地掌握學生使用網絡的情況,利用網絡的優勢條件和優質資源與學生進行溝通,讓這個新時代的溝通工具更好地為我們服務[9]。
(1) 增設溝通課程和培訓。據調查,在當今的人才市場中,最有價值的職業核心能力是職業溝通能力。通過系統的課程學習與訓練,可以使學生明確溝通技能的學習目的、領會溝通技能的學習內容、了解溝通技能的學習要求, 從而使學生全面掌握溝通技能知識和運用溝通技能。在大學生中開設“溝通技能培訓課程”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并對溝通技能提出測評方法,保證學生能夠系統地接受溝通技能知識的理論指導與實踐訓練。
(2) 提高主動溝通的意識。提高學生主動地溝通意識,把無意識的溝通轉化為有意識的主動溝通,并把溝通自覺地融合到自己的溝通實踐過程中。自覺溝通意識不僅包括主動參與到溝通活動的一些顯性行為,還包括積極進行溝通過程中隱性的思維活動;另一方面,自覺溝通意識還反映在溝通參與程度問題,學生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有效參與還是無效參與,都會對溝通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
(4) 開展豐富的溝通活動。溝通技能的培養是一個“了解知識—掌握方法—運用技巧—實踐應用—形成技能”這樣一個過程,實訓“活動”是化技巧為技能的最有效途徑,利用精彩紛呈校園文化活動啟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引發學生對溝通技能學習與訓練熱情,鼓勵學生投身于多種課外活動來提高自身溝通技能。
(5) 倡導健康的網絡溝通。依目前研究,未來網絡上癮的可能人數將會占到網民的10%,大學生群體置身于網絡環境中,容易產生認識上的誤區,認為“人機交往”可以代替“人際交往”,忽視了身邊的親情和友情,影響了現實中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導致了人際關系的淡漠,形成了新的人際障礙。因此,面對網絡溝通,關鍵是擺正態度,①要引導學生承認網絡的虛擬性;②要利用好網絡的優勢條件,有效地使用網絡溝通,不在虛擬世界中虛耗時間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撥。
(1) 建立科學的溝通制度?!皽贤ā弊鳛閷W院師生之間相互聯系的潤滑劑,是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實踐活動之一[10]。以我院為例,學院成立以學生處、團委、教務處為主要負責部門,由各分院協調配合,組織校院兩級學生會組織及各班級學生信息員組成覆蓋全校學生、收集學生信息、反饋信息交流結果的信息溝通網絡。各年級、學生個體提出的有關學院發展建設和學習、生活、工作的信息由各分院學生會通過意見箱、郵箱、網絡平臺提交等方式長期收集,匯總信息并對信息進行詳細的整理歸類和分析,校學生會將調查分析的信息和擬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形成書面報告,并組織學校相關領導、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學生代表共同參與學生信息交流座談會,科學的溝通制度確保了學院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2) 營造和諧的溝通文化?!靶⌒推髽I靠人治,中型企業靠制度管理,大型企業靠文化管理?!背浞诛@示了文化的重要性,這句話被很多企業奉為經典,同樣適用于高校的學生管理。從溝通的層面來說,決定溝通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溝通文化建設,只有建立在和諧溝通文化基礎上的溝通制度才能發揮制度本身的保障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允許學生的想法不完整或不系統,但也要讓對方把他的憂慮或不解說完。應該最大化的調動溝通弱勢群體—學生來積極參與溝通,才能夠從基層的師生溝通中領會戰略思想的實施進程或可能受到的阻力,也才能夠從溝通的界面體現尊重學生的人文文化[11-16]。
(3) 建立互動的反饋機制。成功的溝通是一個互動反饋的過程,及時地給予對方反饋,能夠加強人際溝通和人際關系,也能讓對方在得到反饋的過程中了解你對其優缺點的認識,以便于其在日后與你的交往中揚長避短,增加共性,使彼此的人際關系更加牢固和穩健。反饋機制的建立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①要善于運用合理的反饋技巧,使有效的反饋機制發揮其功效。②反饋信息并非多多益善,溝通中必須堅持一貫的人際關系和溝通原則,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度和觀念,不做“變色龍”。③清晰、明確地表達觀點。無論用肢體還是口頭向對方傳達反饋信息時,都應當清晰、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確保對方準確地領會意思。
(4) 搭建多方的溝通平臺。平行溝通,搭建家庭與學校溝通平臺。學生家長同樣肩負著培養和教育孩子的責任,代溝問題是諸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學院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建立家校聯系機制,相互配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消除家長和子女間的代溝,消除學生叛逆心理,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新建本科院校有效師生溝通平臺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對于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溝通行為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網絡溝通已經成為高校一種新型且被廣泛采用的溝通渠道。輔導員(班主任)需要掌握新型的溝通工具,了解學生中平時不易掌握的情況,甚至直面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師生關系必將更為和諧,教育工作必將更有實效。
[1] 崔佳穎.組織的管理溝通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06:18-22.
[2] 代晶晶.當代高校師生溝通平臺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0(6):233.
DAI Jing-ji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J].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2010(6): 233.
[3] 馮 平.構建和諧大學師生關系之我見[J].中州學刊,2010 (2):148-150.
FENG Ping.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y I saw [J].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2010(2): 148-150.
[4]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81936149659357...《什么比溝通制度更重要_百度知道》
[5] 金運成.審視與重構:文化立場中的大學師生關系[J].現代大學教育,2013(1):28-34.
JIN Yun-cheng. Review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J].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2013(1): 28-34.
[6] 康少果.大學生社會支持、心理控制源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31-32.
[7] 李雪萍. 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有效溝通[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23-30.
[8] 劉 勇,彭新梅. 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溝通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45-48.
LIU Yong, PENG Xin-mei.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y of [J].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2(1): 45-48.
[9] 牟燕萌.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及建設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25-33.
[10] 石立美.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及其優化策略[D]. 成都:西南大學, 2008:8-12.
[11] 唐思群,屠榮生.師生溝通的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35-39.
[12] 王高賀. 教師視角中的高校師生溝通[J].教育評論,2013(3):63-65.
WANG Gao-he. The teacher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y [J]. Educational Review, 2013(3): 63-65.
[13] 王 芹.高中數學教學中師生之間溝通[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18-19.
[14] 張 萌.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溝通[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21-40.
[15] 張 昕.濱海供電公司內部營銷管理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0:15-17.
[16] 周金聲, 王麗坤.加強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刻不容緩——大學生溝通能力現狀調查研究與分析[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3(3): 113-118.
ZHOU Jin-sheng,WANG Li-Kun.Strengthe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t is urgent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J].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3(3): 113-118.
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摘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