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強輝
(茂名市第三小學,廣東茂名,525000)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關乎高效課堂的構建,更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數學思想等課改理念深入實施的基礎。
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學活動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當前教育界極力推崇的“生本課堂”“先學后教”課堂模式都體現了課改改革進程中的這一理念,這要求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以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引導他們在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質疑的過程中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譬如,我在講授五年級上冊“倍數與因數”時,就布置了以下幾道預習題:
1.請你將下面六個算式分為兩大類:
30.5÷0.5=61 7÷1.4=5
12÷2=6 70÷7=10
0.4÷0.2=2 60÷5=12
2.把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擺成長方形有幾種不同的擺法?并列出算式。
第一種:每排( )個,擺成( )排。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種:每排( )個,擺成( )排。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種:每排( )個,擺成( )排。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到下面三個數的所有因數。
15的所有因數有:( )
16的所有因數有:( )
17的所有因數有:( )
4.相信你能寫出下面幾個數的倍數。
2的倍數有:( )
3的倍數有:( )
5的倍數有:( )
這幾道預習題有效地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向課堂新學知識做好了充分的鋪墊與準備,引導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倍數和因數的意義,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觀察、分析與抽象概括能力。同時,這種預習學習的作業(yè)布置,為杜絕傳統(tǒng)課堂上“明天要上新課了,請大家好好預習一下”之類泛泛而談的預習方式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課堂教學活動中,無論是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還是生生之間的小組合作,認真傾聽都是保證學生高效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生認真傾聽,信息輸入就會非常順暢,并順利轉化為學生消化的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有意注意能夠堅持的時間非常有限,加之數學知識抽象枯燥,因此如何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認真傾聽的習慣就成為我們數學教師所必須面對的課題之一。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追求課堂語言的生動活潑、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電教媒體的巧妙運用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關注全體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吸引他們的課堂注意力。譬如,筆者在講授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負數”時,就精心創(chuàng)設了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逐步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導入新課,獲得新知。
1.導入新課:同學們,哈爾濱的冰雪節(jié)中,有冰燈、冰雕、雪雕等冰雪藝術品,玲瓏剔透,美不勝收。你知道舉辦冰雪節(jié)的時候,哈爾濱的當地氣溫是多少度嗎?
2.引出負數:同學們,你們自己表達的符號自己清楚,可如果與冰雪節(jié)上全國的小朋友進行交流時方便嗎?(生:不方便)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當監(jiān)管部門對Ⅰ類村鎮(zhèn)銀行降低監(jiān)管強度△θ時,會致使I類村鎮(zhèn)銀行貸款違約概率由A點移動到C點;同時,將下降的監(jiān)管強度△θ轉移到對Ⅲ類村鎮(zhèn)銀行的監(jiān)管,使得Ⅲ類村鎮(zhèn)銀行貸款的違約概率由B點移動到D點(如圖1)。因此,Ⅰ類村鎮(zhèn)銀行預期收益率的變動為:△θ,Ⅲ類村鎮(zhèn)銀行預期收益率的變動為:
3.突破難點:“0”是正數,還是負數?為什么?
4.拓展延伸:正負數除了可以表示溫度以外,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整節(jié)課堂上以一連串的幾個問題貫穿始終,不但很好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圍繞相關問題進行思考、探索,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更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認真傾聽的習慣,對于整體升華學生的數學思想與素養(yǎng)大有裨益。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獨立思考已經不僅僅是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關鍵,更是現代公民在激烈社會競爭中必備的人格基礎。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照本宣科,固守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無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個性,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成為一句空談。即使是在新型的合作模式課堂中,教師也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保證學生能夠充分地獨立思考,才能夠為有效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
譬如,筆者在講授五年級下冊“分數混合運算”的時候,首先組織學生復習了整數的運算定律、分數四則運算知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結合運算定理,學習整數、小數的混合運算方法,探究分數混合運算的方法及簡便算法。之后,筆者出示了以下幾道課堂練習:
1.計算下面各題

2.列式計算,能簡便運算的可以采用簡便運算


學生一邊閱讀教材,一邊思考以上幾道問題。他們或冥思苦想,或相互交流,不僅掌握了分數混合運算正確的計算方法,順利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還用了有順序地觀察題目、分析審題、概括總結等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樣的課堂在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想與能力。
古人云:學貴質疑。的確,質疑是學生積極思維的導火索,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更是開啟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之門的一把鑰匙。因此,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學習習慣不僅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男率兰o建設人才所必需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創(chuàng)設情境與氛圍,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更要教授學生一定的質疑技巧與方法,引導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的眼光去審視社會生活,發(fā)現數學奧秘,提升自己的質疑與創(chuàng)新能力。
譬如,筆者在講授四年級下冊“小數除法”的內容時,就分別在新舊知識聯系處、重點難點突破處、課堂知識延伸處對學生進行了質疑方法的指導,大大提升了他們的質疑意識與能力。
1.新舊知識聯系處質疑。課堂伊始,筆者出示了以下兩道準備題,以引導學生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1)每袋水果糖0.5千克,3袋有多少千克?要求學生列式計算。說一說0.5×3表示什么意義?
(2)把1.5千克水果糖,分裝成每袋 0.5千克,可以分裝多少袋?說一說1.5÷0.5=3計算的思路,1.5÷0.5的意義?
2.重點難點突破處質疑。在講解例題“2.4÷2=1.2”的時候,當行進到“整數部分沒有余數,再除小數部分時,在商的右下角點商小數點,與被除數小數點對齊”時,筆者在課堂難點處指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可以商2?0.4表示什么?一方面強化了學生小數除法列豎式計算時的注意事項,另一方面還使學生深刻理解了商的小數點定位的算理,升華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3.課堂知識延伸處質疑。這節(jié)課的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筆者設置了以下四道小題:
3.9÷3 8.4÷4 3.6÷2 9.8÷7
在抽查個別學生的演算,指導個別學困生掌握了計算方法之后,本節(jié)課就已接近尾聲。此時,筆者鼓勵大家質疑。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練習得既快又準,老師非常滿意。但是,你們能從這幾個算式里面發(fā)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嗎?
生1(略作觀察、思索):除數都是整數。
生2:老師,那么除數如果是小數的話,該怎么計算呢?
……
到此,筆者鼓勵學生質疑的目的已經達到,即引導學生從已學知識中發(fā)現問題,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指導他們課下查閱資料、預習教材,為順利進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教學奠定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們的建議》中指出,課外閱讀既是思考這艘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課外閱讀,就沒有風和帆。的確,身處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知識爆炸的時代,僅憑教材中提供的信息是遠遠不夠的。要使得我們的教育能夠在紛紜復雜、豐富多彩的時代大河中弄潮,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夯實他們的知識儲備,拓展他們的數學視野,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當然,莫說數學課外閱讀,即使是語文課外閱讀,當前小學生的閱讀現狀也難以令人滿意,所以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在課堂上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著眼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對閱讀的需要。
譬如,筆者在講授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時,就廣泛聯系了“羅馬數字中為什么沒有‘0’”“人體身上的‘十二指腸’其實大約長30厘米,有600多塊肌肉”等有趣的話題,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字的莫大興趣。他們積極地翻閱圖書,上網查詢,獲取了很多教材以外的知識,促進了課外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達到了“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教學效果。班里經常會遇到很多十分聰明,但不愛學習,或者怕吃苦、怕挑戰(zhàn)的學生。對此,筆者總是給他們講解中外數學史上的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陳景潤等著名數學家的事例,并推薦給他們《李毓佩數學學習故事》《數學的故事》《貝貝尼奇奇卡的數學之旅》《開發(fā)思維的趣味游戲》等數學課外閱讀書籍,讓他們愛上數學,愛上學習,愛上挑戰(zhàn)困難,戰(zhàn)勝自我,去迎接五光十色的數學世界。
總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是提升學習效率,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更是實踐終生學習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的根本,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此,我們還剛剛在路上,任重而道遠!
[1] 胡定中.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有效性[J].內蒙古教育,2011(16).
[2] 呂千松.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子,2013(11).
[3] 徐春霞.小學數學課外閱讀指導淺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