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陽
(南京市力學小學,江蘇南京,210024)
力學小學的老師在校領導的帶領下,一直致力于“研究性學習”的教育科學專題研究,從“研究性課堂500問”“研究性課堂50例”到“研究點”“重點學習活動”。如今,我們學校的《基于學科特質的小學研究性課堂的深入研究》已被批準為國家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奥鋵崒W,改進教”“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地彰顯課堂的研究性,最大限度地推進課堂的創生性”是我們近期教科研的主旋律,我們立足于課堂,重點關注課堂中的兒童,進行新的課堂實踐、課堂觀察……
這節美術課從選題到課程的各個環節的精心設計、構思,無不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智慧?;?011版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我們的美術課堂提倡學生“表達個性和創意”。那么,這節美術課究竟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自由地抒發情感,個性化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呢?我們三位觀察員圍繞著“個性表達”這一主題,從三個不同的維度來觀察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我一直對美術課堂的媒材使用情況比較感興趣,本節課我就選擇了從“不同媒材的運用對學生創作力的啟發作用”的角度進行觀察。
當初在設計表格的時候,我們預設的結果是學生會選擇多樣的材質進行繪畫。然而在試教的時候,我們卻發現情況恰好相反,51名學生中有34名學生選擇用老師設計的線描半成品作業稿,原因何在呢?經過訪談得知:學生對多樣化的媒材材質很感興趣,也很愿意使用它們,可他們不知道如何使用。在平常的美術教學中,許多教師為了教學進度或畫面的整潔度,往往限定學生使用的美術用具,例如水彩筆、記號筆、油畫棒等。這樣往往削弱了美術作品的表現力,學生難以感受到美術作品豐富的藝術效果與魅力。
針對這樣的現狀,在借班上課之前,吉老師準備了豐富的媒材帶領學生進行試畫練習,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了解它們的特性,感悟不同媒材的多樣變化,激發學生對多種媒材的使用興趣。在課前的練習階段,吉老師為同學們提供了宣紙、砂紙、刮蠟紙、黑卡紙這四種材料。經過對學生的觀察與交流,除了宣紙由于容易破損,有13位學生(班級學生總數為38人)表示不喜歡之外,其余幾種材料均受到了全部學生的青睞。問其原因,學生們表示:材料很新奇、使用后感覺很獨特、畫起來很奇妙……有學生在宣紙上用水彩筆長時間停頓,產生了水墨畫的印染效果;砂紙表面粗糙,學生們用油畫棒涂抹起來,特別柔滑順暢;用尺子、筆頭等又能在刮蠟畫紙上刮出繽紛的色彩……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對于風景畫的構圖能力還比較欠缺,在設計學生作業時,吉老師為了化解難點,特意為學生設計了空白線描的風景稿,方便學生在其基礎上進行自然現象的添畫。在課堂上,有一半以上學生選擇了這樣的畫稿,學生們覺得這樣很方便,可以節省時間,可見教師的設計深受學生喜愛,能夠減少學生在繪畫創作中遇到的困難。
在課堂操作的過程中,有31名學生使用非常用的媒材后繪畫興趣高漲;有26名學生使用非常用媒材后畫面的創造力表現更為顯著。例如有的學生在教師畫稿的基礎上用油畫棒表現了夕陽西下的剪影式海邊風景;有的學生用刮蠟畫、砂紙表現了火山爆發的激烈場面,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有的學生用淡藍色水彩筆在宣紙上表現了海浪洶涌的海面;有的學生用炫彩棒在黑卡上描繪了黑夜中的流星雨和雪景……相對于用不同的白紙描繪自然現象的作業,本次的學生課堂作業更具有美術表現力,并呈現出更加豐富的藝術效果。

黑卡紙、炫彩棒

刮蠟畫紙、尺子

彩色砂紙、油畫棒

教師提供半成品畫稿
在自我評價環節,有22名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滿意。在今后課堂媒材的意愿選項中,有33名學生選擇希望自己能夠自由選擇喜歡的媒材進行創作。主要原因是學生們覺得這樣進行美術創作更開心,更能畫出自己滿意的作業。他們比較擔心老師總是指定有限的工具,自己可能因并不擅長使用而畫不好。
2011版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薄案惺芨鞣N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選擇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表現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在一二年級的學習領域中,新課標還指出要“嘗試多種媒材,引發豐富的想象,體驗設計與制作的樂趣?!薄耙杂螒虻榷喾N方式,體驗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現效果?!薄伴_展造型表現活動,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學生渴望接觸多種媒材,愿意嘗試用多種媒材表現美術作品。多種媒材的合理使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表現內心感受,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創造力、更好地增添美術作品的表現力,豐富學生的藝術感受。
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用以搜集學生資料、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學與學習行為的基本途徑。通過課堂教學觀察,我們發現:男、女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存在性別差異,學生渴望嘗試多種媒材進行美術創作,在小組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和后進的學生表現各異。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具體指導,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在美術活動中充分發掘自己的美術才能。
課堂觀察也是一種探究,通過這一途徑,可以有助于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針對吉老師的這節課,我們發現:教師的范畫和欣賞圖例以唯美的自然現象為主,畫面優美、恬靜,缺乏對災害性的自然現象的呈現;給學生提供的畫面感受較為單一,還不夠豐富。建議吉老師可以適當增添災害性的畫面和示范畫作,豐富學生的藝術視野。
最有效的課堂觀察乃是來自觀察后的反思與追問,尤其同學科的教師相互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與分析,特別有助于改進教師的美術教學。正如新課標所要求的,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我們期待今后的美術課堂能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增強自信心,養成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