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云,張 倩,劉 賀,卜相冉,劉 瑩
(沈陽醫學院基礎醫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隨著通訊設備的發展,手機已成為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這一必需品從生活、學習、思想和行為等各個方面對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用手機給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如手機已成為不愿意聽教師講課的學生在課堂上消磨時間的“得力助手”。[1]此次調查以某高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了解在校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情況及其對學習的影響等,分析大學生在課堂上頻繁使用手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引導大學生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
本次問卷調查隨機抽取某高校一至五年級各專業的本科學生500名。問卷問題的形式以選擇題和問答題為主,分別從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狀況、原因和影響等方面設置問題。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78份,回收率為95.6%。
從調查結果看,幾乎每節課都使用手機的學生占21.73%,經常使用手機的占37.55%,偶爾使用手機的占37.13%。這說明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比例很高。

表1 學生課堂使用手機頻率的百分比
在使用手機時長方面,40.72%的學生維持在10~20分鐘內,維持20~30分鐘的學生占16.03%。一節課時長僅有45分鐘,學生使用手機時間竟占到一節課時長的22%~44%,這一定會影響聽課效果。

表2 學生課堂使用手機時長的百分比
調查數據顯示,48.28%的學生根據課程內容有選擇性地在課堂上使用手機,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教師講課的好壞與學生課堂上選擇聽課還是玩手機有一定關聯。調查還顯示,在公共基礎課上,只有5.17%的學生使用手機,說明這類課程還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而選修課和專業必修課上有22.20%和12.28%的學生玩手機,這表明,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教師應該改進授課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比例。還有12.07%的學生無論什么課都玩手機,說明這部分學生沒有認識到課堂學習的重要性,自制力較差,應該對他們加強教育。

表3 學生在不同課堂使用手機的百分比
在使用手機功能方面的調查顯示,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打電話和發短信的學生總數比聊QQ、發微博和玩游戲的總數少很多。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都是在使用手機的娛樂功能。

表4 學生課堂所使用的手機功能頻率(人數)
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原因有很多,選擇人數最多的一個原因是“授課內容單調無趣”,其次是“有急事,聯系他人”,再次是“受外界影響”。雖然選擇人數最多的前三項都是客觀原因,但是也有部分學生是為了玩游戲或是單純就想用手機,只有少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是輔助學習。

表5 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原因
我們從學生對自己專業的滿意度方面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22.55%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很滿意”,53.83%的學生“滿意”,二者合計達86.38%。盡管對自己所學專業表示滿意的學生比例如此之高,還是有21.73%學生幾乎每節課都使用手機,37.55%的學生經常使用手機(見表1)。根據表6,有293人的上課使用手機的原因是課程無聊。這些數據提醒我們,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授課質量。

表6 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
針對課堂管理方面的調查顯示,課堂上經常對使用手機的學生進行勸導的教師僅占24.68%,而61.95%的學生認為如果課堂上受到教師的特別關注,自己便會專注于聽課,不會在課堂上使用手機。顯而易見,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管理不嚴格,不及時進行勸導和制止,是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現象越來越頻繁的原因之一。

表7 教師對上課玩手機的勸導情況

表8 如果課堂上被教師關注,你是否會認真聽課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的授課方式對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有一定影響。有90%的學生認為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穿插小故事、案例分析,使用多媒體課件等,就能夠將他們的注意力從玩手機轉移到聽課上來。

表9 什么樣的授課方式會減少
調查表明,24.84%和54.99%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使用手機是對教師的不尊重、嚴重干擾和有些干擾教師講課,72.61%的學生在課堂上會因手機不在身邊而無法專心學習。調查還表明,僅僅8.94%的學生認為上課使用手機對大學生來說是利大于弊,53.40%的學生認為弊大于利,而認為因人而異的占到37.66%。三個方面的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因缺乏自控能力,導致上課使用手機的人數比例居高不下。

表10 你認為上課玩手機對教師教學

表11 你在課堂上是否會因手機

表12 你認為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對
通過調查和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總體上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缺乏自控力,不能抵制手機的誘惑,在課堂上無節制地使用手機。二是教師管理不嚴格,使許多學生在課堂上毫無節制地玩手機。三是課程內容枯燥及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頻繁地使用手機。因此,為了改變學生課堂高頻率使用手機的現象,將注意力轉移到聽教師講課上,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我們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同時,也帶來了壓力、麻煩,甚至疾病。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有用性的一面,手機作為信息時代發展的一個產物,作為通訊的一種工具,本身無可厚非,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關鍵是看我們怎么樣去利用它。[2]大學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群體,他們的心理活動和外顯行為主要靠自律而非他律。[3]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弱點,經常性、持續性地開展教育,使他們改正上課使用手機的習慣,養成專心聽教師講課的好習慣。
教師應該時常告誡學生,上課不許使用手機,且對在課堂上經常使用手機的學生進行勸導、幫助、關注,借助提問、表揚等方式,使其覺得教師對他們是重視的,從而認真聽教師講課,而不是無節制地在課堂上玩手機。
教師應該不斷開展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尤其是講授專業必修課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盡量穿插一些小故事、教學案例,并進行師生互動,使課堂講授更加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現象逐漸減少,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1] 劉可.手機網絡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1(1).
[2] 林航,楊德省.大學生手機使用及述情障礙差異的調查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4).
[3] 韓登亮,齊志斐.大學生手機成癮癥的心理學探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5(12).
[4] 劉春雁.大學生微博使用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1(3).
[5] 張鋒,沈模衛,徐梅.互聯網使用動機、行為與其社會-心理健康的模型構建[J].心理學報,2006(3).
[6] 樓錫錦,沈黎勇,林博峰.大學生使用手機狀況研究報告——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