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青紅,丁宏喜
(儀征市實驗小學,江蘇儀征,211400)
注:本節課執教者為馮青紅,評析者為丁宏喜。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齊讀課題。
請學生讀詞:
色彩斑斕、金光燦燦、五彩繽紛、五顏六色;
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上下翻飛、翩翩起舞、趕到。
師:讀了這些詞語,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第一排詞語和蝴蝶的顏色有關,第二排詞語和蝴蝶的動作有關。
師:一邊讀一邊想象蝴蝶的動作和顏色,會讀得更好。
生齊讀詞語。
[兩排詞語排列看似隨意,實則功能分明,分別描繪蝴蝶顏色美和動作美,這也是全文著重描寫的兩個方面。這里通過讀詞和找規律,達到積累詞語和總領全文的目的。]
師:臺灣的山多,山谷也多。(板書畫山谷)
師:人們就把這些山谷叫蝴蝶谷,為什么呢?請打開書,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找答案。
師:你找到了哪一句話?
(課件出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
師:什么叫色彩斑斕?
生:就是五顏六色的意思。
師:你會用換詞的方法理解,真會學習。看!它們來了!
(課件出示:蝴蝶圖片)
師:顏色多不多?美不美?顏色多而美麗,這就叫做——色彩斑斕。
[在學生能通過“換詞”的方法理解“色彩斑斕”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運用多媒體再現真實情景,既幫助學生將詞語的意思理解到位,也讓學生從畫面中感受蝴蝶的顏色美。]
師:這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是怎么到山谷里來的呢?再讀讀這句話,把表示蝴蝶動作的詞圈出來。
生:飛過、穿過、越過、趕到。
師:老師把這句話稍稍改一下,大家看看好不好?
課件: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飛過樹林,飛過小溪,飛到山谷里來聚會。
生:不好,都用“飛過”,太單調、太啰唆了。
師:是呀,小蝴蝶都是在飛,那為什么后面兩個用“穿過”和“越過”反而覺得更好一些呢?我們都來學小蝴蝶飛一飛就明白了。小蝴蝶們張開翅膀,準備出發啦!
(課件出示:花叢圖片、樹林圖片、小溪圖片)
師:前面是矮矮的花叢,我們一邊欣賞美景,一邊輕輕松松飛過去。飛呀飛呀,一片又高又密的樹林擋住了去路,只能從樹與樹之間的空隙中穿過去。哦!穿過來了,繼續飛。呀!腳下是一條流動的小溪,可要當心了,讓我們鼓起勁快速地從上面越過去吧!
師:瞧,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用得多準確、多形象,咱們再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齊讀詞組。
[蝴蝶給人的第二印象是飛行美。教者通過找動詞、看圖片、仿動作和換詞比較等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感受到課文用詞的精妙,同時也讓學生學習了推敲詞語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素養。]
師:剛才老師把“趕到”也換成了“飛到”,你們覺得哪個更好?一個“趕”字讓你們體會到了蝴蝶什么樣的心情?
生:著急。
師:它們這么著急去干什么呀?
生:聚會。
師:你看,小蝴蝶和人一樣生怕自己落后,急急忙忙趕到山谷里聚會。誰能把它們急切的心情讀出來?
請一名學生讀。
師:評價一下,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很正確,就是有一點點拖音。
師:老師和你的感覺一樣。小蝴蝶要趕去聚會呢,落后了可不行,讀的時候語速稍快一些。
[尺水也興波與瀾。從詞語入手,品詞讀句,扣住一個“趕”字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從而進一步體會蝴蝶的動作美。]
師:這么多五彩斑斕的蝴蝶趕去聚會,此時的蝴蝶谷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默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用“____”畫下來。
生: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板書:景象迷人。強調“迷”字里面的“米”字的捺變點)
[寫好漢字,一生大事。在板書過程中隨機滲透寫字指導,體現教者對寫字的重視。因為楷書演變自漢隸,隸書有“燕不雙飛”的書寫規則,所以“迷”字中的“米”字捺要變成點畫。如果教者把“捺變點”的規則由來簡單介紹一下效果更好,學生今后再遇到類似的漢字就能按規則寫字。]
師:第3自然段介紹了幾種迷人的景象?你喜歡哪一種就大聲讀給同桌聽。
生自由讀。交流。
(課件出示:有的山谷里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就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
師:這里明明寫的是蝴蝶,可是把它說成了花瓣,像這樣的句子就叫做比喻句。通常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能把事物寫得更美。你覺得蝴蝶哪兒美?
生:顏色美。
師:蝴蝶是什么顏色?
生:五彩繽紛。(板書:五彩繽紛)
師:第2自然段里面有一個詞和它意思差不多,還記得嗎?
生:色彩斑斕。
師:這句話里還有一個表示顏色多的詞,是誰?
生:五顏六色。
師:看,蝴蝶是五彩繽紛的,花瓣是五顏六色的,顏色像不像?難怪作者把蝴蝶比作花瓣。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蝴蝶不僅色彩美麗,還有哪兒美呢?
生:動作也很美。
師:什么動作?
生:上下翻飛。
師(道具演示):孩子們看,這只小蝴蝶一會兒飛過來,一會兒飛過去,一會兒飛到上面,又轉個圈飛下來,多么自在輕盈,這就叫上下翻飛。多像花瓣在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呀!
師:同學們覺得美嗎?誰來讀讀課文,把蝴蝶的顏色美和動作美表現出來?
請一名學生讀。
師:你讀得真美,如果能帶上動作來讀就更迷人了。
請學生配上動作朗讀。
師:你真像一只美麗的小蝴蝶。女生請起立,都來做美麗的小蝴蝶。
女生齊讀。
師:另一個山谷又是怎樣的景象呢?誰來讀?
課件: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黃顏色的蝴蝶,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燦燦,十分壯觀。
師:你覺得這兒美嗎?哪個詞表現出來的?(板書:金光燦燦)你見過哪些金光燦燦的東西?
生:金子。
生:油菜花。
(課件出示:黃蝴蝶圖片)
師:看,這一大群蝴蝶來了,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燦燦。它們一只挨著一只,一片連著一片,這里簡直成了美麗的蝴蝶世界。這樣的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師:能通過朗讀把這樣的美景表現出來嗎?
指名讀。
師:讀得真好!能介紹一下用什么好方法讀得這么好?
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師: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生:很多金燦燦的蝴蝶在做游戲呢!
師:你真會讀書。男生請起立,也來嘗試一下這樣的好方法。
男生齊讀。
[引導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階段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者通過動作表演、圖片再現、語言演示、想象畫面等手段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調動學生想讀書、讀好書的積極性。因為“入境”,所以“入情”,學生讀得搖頭晃腦,興趣盎然,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在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聲中表現得栩栩如生。]
師:課前,同學們親手做了小蝴蝶,想一想,你的蝴蝶該飛到哪個山谷里來呢?
生分組到黑板前貼蝴蝶。
師:剛才用貼圖的方式展示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我們再來回味這段優美的文字。老師讀第一句,男生讀第一種景象,女生讀第二種景象。
師:第一句話告訴我們蝴蝶谷的景象非常迷人,然后圍繞這句話具體介紹了兩種迷人的景象,用先總寫后分寫的方法把蝴蝶谷景象有多迷人寫得很具體、很明了,以后我們在說話和寫話時學著用一用。
師:這么優美的文字記在心里了嗎?
生齊背課文。(緊扣板書)
師:蝴蝶谷里這樣迷人的景象還多著呢,你看!
(課件出示:滿山谷都是白蝴蝶的圖片)
師:這么多白蝴蝶讓你想到了什么?
生:漫天飛舞的雪花。
生:隨風飄舞的羽毛。
師:蝴蝶谷里除了白顏色的蝴蝶還會有哪些顏色?
生:粉色。
生:綠色。
師:會不會有幾種顏色夾雜在一起的?
生:還會有藍白相間的蝴蝶。
生:七彩色的蝴蝶。
師:你想象到的這些蝴蝶又會像什么呢?發揮你的想象,學著課文的樣子再寫一種“迷人的景象”。
學生寫話。
師展示臺出示學生作品: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紅顏色的蝴蝶,火紅火紅的,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
師:你覺得他寫得怎樣?
生:我覺得“火紅火紅”這個詞用得很好。(“火紅火紅”畫上波浪線)
生:他把紅蝴蝶比作燦爛的朝霞,寫得很美。
師:是的,真是活學活用。
師展示臺出示學生作品: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白顏色的蝴蝶,就像撕碎了的紙片在空中飄來飄去。
師:他寫得美嗎?
生(笑):不怎么美,我們要愛護環境,不能隨地亂拋紙屑。
師:你是環保小衛士。你來幫他改一改。
生: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白顏色的蝴蝶,就像冬天里漫天飛舞的雪花。
師(鼓掌):經你一改,優美多啦!課后請同學們把你寫的美景和好朋友繼續交流,相互修改。
[在欣賞完蝴蝶谷迷人景象后,教者不失時機地啟發學生展開想象,隨文練筆,嘗試運用書上的句式,從而達到內化課文語言、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熱愛臺灣的蝴蝶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師:蝴蝶谷里的景象真是太美了,不僅吸引了我們,也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引讀第4自然段)。
(課件出示:人蝶和諧相處的圖片)
師:你看,這幅人蝶相處的畫面多么和諧,多么令人感動啊!讓我們捧起書,美美地讀,把這美景留在心間。
生齊讀全文。
師:多么迷人的蝴蝶,多么優美的語言,讓我們把課文背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感受迷人的景象。
附板書:

[板書一般都是教師的“作品”,但在馮老師的課堂上,板書的主體部分由師生合作完成,對發展學生各種能力,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益等,都有積極作用。整幅板書真像展示課文場面的“屏幕”,圖文并茂、色彩鮮艷。板書中用到的蝴蝶都是師生于課前合作剪好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悟兩種迷人景象的文字時讓學生上黑板貼畫,既形象解釋了“金光燦燦”和“五彩繽紛”兩個詞語的意思,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對蝴蝶谷的喜愛之情。教學中,學生參與板書創作,動腦動手,興趣盎然,熱情高漲,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