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珍
摘 要: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對人們的生活、學習以及觀念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豐富的信息資源,而且也帶來了大量的不健康、垃圾信息,讓日益龐大的青少年網絡群體無所適從。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培養和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和網絡道德的關鍵,教師有責任且有義務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這個有效信息和不良誘惑并存的網絡虛擬世界中,遵守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網絡;德育
“德育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內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個教育工作的基礎。”正如林崇德先生說的一樣,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體會到,教書育人,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沒有德育的教學,是干澀的、空洞的;沒有教學的德育,是無用的、失敗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也是進行德育的主渠道,筆者結合信息技術教學實踐,對于加強中學生網絡德育,提高學生信息素質修養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拋磚引玉。
一、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網絡德育問題的研究
1.提高中學生的網絡學習意識
絕大多數的學生上網都是為了消遣和娛樂,很少是去學習、獲取信息,甚至于網絡新聞也很少關注。這就使得網絡只是中學生眼中的娛樂工具,傳播知識的功能并未被充分地利用。其實,網絡上有很多有用的信息是在課堂學習中接觸不到的,可供學生學習,得到信息和知識的補充。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倡導學生建立網絡學習的意識,用探索的目光在網絡上尋找屬于自己的,并且是可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有益信息。
2.樹立學生正確的交往道德觀
中學階段的學生已逐漸地步入了青春期,對于異性交往的需求也逐漸地加強,而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給中學生提供了一個主動交流的機會和場所。網絡交友作為人際交往的一種,本無可厚非,但是由于一些學生的認識偏差,迷戀、沉溺網絡無法自拔,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網絡,樹立正確的交往道德觀,真誠交往,把網絡看作是一條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的途徑。
3.引導學生正確識別網絡內容
網絡世界包羅萬象,紛繁復雜,形形色色,魚龍混雜,而中學生涉世未深,鑒別能力差,很容易受到網絡的不良誘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擺正學生的價值取向,對于網絡中信息做出正確的取舍。此外,網絡中還包含了各種不易發現的隱藏陷阱,避免學生掉入陷阱最好的辦法,就是教給學生識別陷阱的方法。
4.嚴格規范中學生的網絡行為
正是因為網絡的隱蔽性,使得原有的道德準則和規范不足以約束學生的網絡行為。網絡竊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站、散播反面言論、進行網絡欺詐、散播病毒等行為不絕于耳,網絡安全存在很大的隱患,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危害,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嚴格的規范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導他們不散播不良信息、不故意破壞網絡設施、不散播病毒、不制造“垃圾”、不上網行騙等等。
二、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網絡德育問題的實踐
1.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
“只有好的教員,才能教育出好的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既能學到文化知識,又能受到思想教育,對于教師的自身素質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加上信息技術課本身的學科更新快的特點,也就決定了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與時俱進。此外,教師還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加強師生的溝通。試想,如果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老師不喜歡,學生想知道的事情,老師不懂,那么教師的工作又怎么能做到位。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上網能力和網絡素質,適應信息化的教育。
2.學校要完善學校網站
學校應該設置學校論壇或網站,給學生建立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和樂園。在這里,有經典題目,有問卷調查,有我想說的心里話等等。通過網站,不僅教師可以及時地了解學生動態,調整教學方案,順利開展教學活動,而且還能在網站上進行一些網絡德育,在幫助學生充實課外生活的同時,還能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此外,還應設置咨詢幫助環節,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擾,把工作做到學生的心里。
3.學校要加強網絡管理
學校應利用技術手段對學校的網絡進行必要的管理,關閉和攔截一些不健康的網站,通過各種途徑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健康的網絡瀏覽空間和學習天地。
參考文獻:
[1]鮑燕.中學教師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02).
[2]謝曉華.中學網絡德育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03).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