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復習課是讓學生加深拓展知識,并進一步掌握知識的方法,在提高熟練程度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有很多老師認為,復習課無非就是一本書里知識點的重現,搞題海戰術,通過學生大量做題,理解并掌握題型就可以了。殊不知,這種枯燥乏味的復習課,使多少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跟不上老師節拍,導致在知識綜合復習時,被淘汰出局啊!我思考著自己多年的教學過程,沉淀著自己的教學思想!
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說:“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比賽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舞臺,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也給了學生一個重新定位自我的機會。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爭強好勝,不甘居于人后,時時處處有喜歡表現自己的心理。因此,比賽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們學習動力的催化劑。開展知識競賽的活動,讓學生在“賽中學”“學中賽”,既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熱情,又能改變學生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使學生復習知識的能力逐步提高,既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競爭意識,又能讓學生從沉悶的課堂走向活躍。
上好復習課,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組別,也可由教師建立學生互助組。教師要明確合作小組的目的,合作小組在課后要相互交流、溝通、查找知識點、查找問題和梳理知識體系、鞏固知識內容,避免同組學生在說教材、質疑和釋疑時無法完成任務。
其次,教師要明確復習目標,簡單點撥知識的重難點。通過明確目標,使學生在復習時,能抓住重、難點,不脫離教材,有的放矢。
再次,課堂上學生間可通過相互質疑、釋疑進行知識點的識記、應用比賽以展示小組合作的效果。
比賽規則:學生以教師的身份提問,要求學生答疑,提出問題的學生要知道所提問題的答案,被提問的學生回答合格得分,不合格不扣分。但在評比后,比賽結束前,給答不上問題學生一次機會,由不得分學生互相質疑、釋疑,使其不抱有反正自己不給本組扣分,別人提問與己無關的想法。
這樣的小組比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有效地提出問題,能提高學生的思考和歸納能力,同時對有效問題全方位設計是學生課后主動復習的學習技能體現。
美國教育家薩拉·韋斯林說:“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有歡笑,有分歧,有靈感的迸發,有合作的歡愉。”課堂上比賽顛覆了學生先前的觀念。通過營造互動氛圍,讓學生在比賽中學習、在學習中比賽,寓教于樂,學生在“我要學”“我愛學”氛圍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愉快接受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學習的種種樂趣,將知識在不知不覺中融會貫通,達到復習效果。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