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年
2013年10月23日至30日,在素有“江城”、“梅都”之譽的武漢,第4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隆重舉行,進一步研討“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觀點、新思維與新做法。作為辛亥革命首義之地,武漢在海峽兩岸人民的歷史情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系出同源黃埔師生來說,武漢更是“魂牽夢縈”的革命搖籃與圣地,歷史的恩怨情仇經歲月的洗刷、時代的變遷,已然淡去,如何昂首前景、親愛精誠、把握機遇、再締榮光,應是今日黃埔弟兄的肩頭重擔、兩岸同胞的熱切期待。第4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以“兩岸情,中國夢”為主題,圍繞“孫中山與民族復興、中華振興”“黃埔精神與兩岸和平”“團結合作與推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政治互信”等議題進行了實事求是的研討,展現了與會黃埔兒女面對歷史的負責態度,也表露了黃埔精神在時代脈動中的重要地位。為了表達重視與歡迎之意,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特于論壇召開前,會見了臺灣代表許歷農、陳廷寵、王文燮、李楨林、夏瀛洲、曹文生諸上將,郁慕明主席,張麟征教授,陳興國理事長九人,祝愿論壇圓滿成功,共謀兩岸和平發展。
登臨“中山艦”是一次孺慕之旅,也是主辦單位匠心獨具的安排,更是第4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的序曲;此行讓黃埔后代對孫中山先生風雨革命、締造民國的艱辛歷程,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和體認。
第4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于2013年10月25日上午正式開幕。湖北省委常委張岱梨首先代表主辦單位致詞歡迎與會人員,她寄望此次論壇透過全方位、多領域的交流,為兩岸和平發展開啟新契機,實現無數先輩孜孜以求的理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臺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上將致詞時表示能以原始創辦人之一的身份、95歲高齡參加盛會,非常振奮。許老爹深情地說:“我老了,一無所求,唯一的希望是有生之年看到國家統一!”壯哉斯言,令人動容獲得全場熱烈的掌聲與共鳴。
兩岸黃埔同學和后代以認真、堅持的態度,在一天的議程里,發言盈庭、各抒己見,看法也許不同、觀點或有差異,但大家的心是真誠的,大家的話是坦率的,會場中呈現的氣氛,正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真情寫照。特別是整個發言過程,在主持人鄭心穗(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的掌握和串場下,進行得充實而順暢;他機智幽默的反應、字正腔圓的提調,為大會增色不少!誠如原國臺辦副主任、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在總結時所言,此次論壇非常成功、非常精彩,發言者均有感而發、真情流露。王在希強調,統一中國、復興中華,是百年前中山先生的宏愿,兩岸黃埔兒女,今天要同心協力,共同完成這項歷史性的任務。
第4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的系列活動,多彩多姿,含意深遠,各具特色。參與人員領受了溫馨傳承、壯麗山川、人文古跡、現代科技的洗禮,倍感不虛此行。錦繡河山如詩如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臺灣退役將校來說,畢生割舍不掉的就是一份民族之情、一份祖國之愛,“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已串起了兩岸黃埔人密不可分的革命情誼,已溫暖了兩岸中華兒女血濃于水的民族親情,已搭建了兩岸同胞交流互動的溝通平臺。
如何在難得建立的基礎上,更上層樓?有待兩岸有識之士,發揮智慧、互信互諒、堅持不懈、再締新猷。
《論語·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許老爹,他從不強調自己是“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的創辦人,他說他要以參與者的身份,共襄盛舉、一起努力。四屆論壇以還,老爹以九五之遐齡,不辭辛勞,舟車勞頓,以身作則;或主持、或建言,其思路之清晰、讜論之深刻,態度之堅持,令人敬佩。尤其是他謙沖為懷的胸襟,表里如一的人格,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贏得了兩岸的敬重。第4屆“中山·黃埔·兩岸情”已成功落幕,許老爹“我老了,一無所求,唯一的希望是有生之年看到國家統一!”的呼喚,縈繞大伙腦際、澎湃大家心田,久久不能自已!
大哉斯言,再復斯言,三復斯言,奮起吧!黃埔兒女。加油吧!中華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