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樹東
摘 要:眾所周知,植樹造林有著很多的益處,比如能夠整治沙化的土地,能夠減輕水土流失的現象,還能夠治理沙土,提升土的蓄水水平,改善生態,降低洪澇等災害的發生幾率。目前我國的經濟林不斷的進入到成熟階段,造林形成的收益是非常客觀的。與此同時,林業養護工作也直接決定了整個林地的綜合經濟效益水平。只有開展好林地的養護活動才可以獲取預估的效益。筆者著重講述了目前使用較多的一些造林養護技術。
關鍵詞:林業;技術;養護
如今的生態環境在不斷的惡化,水土大量流失,沙漠化變得更為嚴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開始意識到生態平衡的關鍵意義。此時,植樹造林的方法被提上日程,該措施可以很好的改善生態環境,是當前維護生態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方法。在當前時代,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開始從工業化不斷的朝著生態類型變化,很顯然生態問題開始受到整個世界的關注。生態是不是能夠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為我們衡量一個區域或是國家的文明發展程度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在創建生態區域的時候,要積極的開展植樹造林工作,進而從根基上對生態進行維護。
植樹造林在總的生態環境中發揮的意義正在不斷的增強。其不僅僅能夠發揮出治理沙化的作用,還能夠改善水土,提升土地的儲水水平,并且能夠防風,還能夠對生態環境進行有效改善,最大限度的避免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并且ax伴隨著種植的經濟林逐漸開始進人了成熟時期,植樹造林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就越來越明顯了。
1 當前國家的林業資源狀態淺析
1.1 發展的具體狀態
我國如今的森林資源情況并不是非常好,所以要高度的關注資源保護工作,要合理的配置資源。這兩個方面是一項經營的產業,要求政府及相關的部門與單位有著創新的經營方式,當開展運營活動的時候要不斷的吸收外界的優秀的管控經驗,要將關鍵點放到專業以及產業、企業與經營的方式之中。而且,該項活動同樣是公益性的活動,要靠著全體社會人員都參加到其中。在林業的開發以及管控工作中,政府機構起到很關鍵的意義,有關機構要切實的發揮出監督的功效。
1.2 林業資源的存量不是很大,而且品質不高
因為人口總數非常大,但是林業資源的總數卻相對較小,我們國家的該項資源在世界的名次比較的落后,而且還面對著類型比例劃分不當,總體品質較低,管控技術不先進,產量增長較低等的一系列的問題。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國家本身的林業總產量無法合乎經濟的發展規定,所以要不斷的進口。同時因為國內的供應數較少,導致木材市場時常的會出現嚴重的價格變化,進而使得相關單位的生產成本不固定,干擾到行業的有序進步,同時還影響到我國的木材單位在總的市場中的競爭水平。
1.3 人造板工業落后
在我們國家,木材的加工業發展的不是很快速,現在還處在初期,面對著生產機械不先進,單位規模不大,產品的品質較低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嚴重的干擾了行業的進步。而且,因為總的生產率太低,國內的產品供應不足等等的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導致我國的人造板工藝和世界上先進的工藝之間存在很大的距離。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的人造板工業如果想要躋身國際行列的話,很顯然是要面對很多困難的。
2 當前使用頻率較高的造林措施
2.1 播種造林法
該措施是說直接的把種子種到地里,任憑它自然生長。這個措施很簡單,而且也不需要很多資金,非常的適合大規模的種植工作的開展。不過該類措施對林地環境有著非常嚴苛的規定,而且對后續的管控活動也有一定的要求。適合播種造林的樹木種子需滿足以下基本條件:種子成活率高、生長環境要求較低、發芽率高、種子供給充足,例如茶樹、泡桐、核桃、杏子等都適用該種造林方法。對播種地的要求有:各種蟲害相對較少、遠離人口居住區、土壤松軟、土地肥力適中。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撒播等。
2.2 分殖造林法
這個措施是說將植被的營養部分和其地部分當成是造林的關鍵物質,把它們培養成樹木。這個措施不但能夠縮減苗木從最初的萌芽到生長為樹苗的時間,還能夠減少費用,縮短時間。其對操作工藝并沒有嚴苛的規定,而且操作措施很簡單,小苗的成活率很好,可以通過嫁接設計保留其優秀的基因。不過該措施對造林氛圍有很嚴苛的規定。而且造林材料還要受到母樹的總數以及分布狀態等要素的干擾,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2.3 植苗造林法
上文中講述了兩類十分常見的措施,除了這些方法之外,還可以使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數采用一年生實生苗造林)。
2.4 結合所在區域的具體狀況選取樹種
要結合植被本身的生長特性,為其生長創造優秀的氛圍。要結合所在區域的天氣以及自然氛圍,選取優秀的樹種進行造林工作。結合防護客體選取合適的樹種,通常要確保種子有著如下的優點,比如生長速率快,防護水平高,長勢穩定,抗逆性強等。除此之外,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還可提高植被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5 造林栽植方法
通常采用挖坑栽培方法,不管是哪一種地形地貌,坑大小都要滿足以下尺寸規格:4565em長寬,深35-55cm,坑底要平整,坑距離保持在13~1.8m為宜,可以保證每畝植株數量不超過兩百株;松、闊株行距為2m×2m,密度達到160~170株/667m左右。栽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適當洚淺,抑制根勁萌蘗,擴大生根部位,增強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長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em左右)。苗莖人土1/3左右,苗高大于40em的以苗莖入土15em~20em左右為宜。
2.6 營造混交林
伴隨著杉樹以及松林等的營林規模擴張,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弱點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不能有效的適應環境,容易導致病蟲害,而且這種問題在很多區域都會發生。所以,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穩定林型結構出發,更提倡發展以杉、松、闊為主的多樹種的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會在今后工作中多數運用于經營方面。
3 結束語
植樹造林技術是為了讓栽種的苗木能夠順利“成熟”的有效保障,只有把植樹造林的技術掌握好,才能高效的完成植樹造林任務,早日讓我省林區位置更加顯著。筆者認為林業養護工作直接決定了整個林地的綜合經濟效益水平,要做好林地養護工作是保證種植樹種科學合理搭配,單一的樹種抵抗蟲害風險能力較低,經濟效益不高,因此要盡量采用混合種植方法,最大程度提高林地的綜合產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選擇性的挑選經濟樹種種植,同時適當對樹種進行嫁接和基因改良,以此來起到提高單株樹木的產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福建省林木種苗發展規劃(2011-2020年)
[2]齊海鷹,安吉磊.淺談觀賞草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J]現代園林,2005.(08):63-67.
[3]王潔.植樹造林管理與技術探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1(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