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光明新區高級中學,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對大門的那塊書寫有“大家文化”的校園文化石,“大家文化”已成為學校的核心校園文化,成為扎根師生心靈深處的標志性文化。2007年9月,在光明新區高級中學開學典禮暨揭牌儀式上,校長畢國軍博士詳細解讀了“大家文化”的內涵外延,從此,“大家文化”與嶄新的“光高”一同起步,共同成長為深圳教育界閃亮的品牌。
核心理念的緣起
2007年,“高中學位不足”成為影響深圳市民生的主要問題之一,市委市政府經過多方考察認證,決定在通過拍賣獲取的原華茂實驗學校的校園基礎上,籌建一所新的高中——“深圳市光明新區高級中學”。學校的成立,頗有“受命于危難之際”的味道:原校園基礎設施損毀嚴重、新招聘的老師來自全國各地急需磨合、新學校社會認同度低、生源質量差……而當時高中教育的大環境也不利于新學校的發展:一是新舊教育理念的沖突在一所新學校必然格外劇烈;二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帶給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學校如何才能培養出“大家”來。加上社會對教育的評價,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高考殘酷的現實,讓光明新區高級中學每一位創建者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新學校籌建小組成立后,組長畢國軍博士拿出了“大家文化”的提案,后經專家辦學論證、組建新的師資隊伍等系列活動,“大家文化”的核心理念日益明確,那就是“秉大家風范,育成功之人”。
“大家文化”解讀
“秉大家風范”強調的是教育的原點問題,“教育傳承文明,文化孕育‘大家”。“大家”是一種大智慧、大格局、大視野,學校努力培養學生具備“大家”的科學素養,“大家”的人文品質,“大家”的唯美追求。學校將“注重科學素養,弘揚人文精神,追求審美情懷”貫穿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以“大家”為學校的核心價值追求,師生共同參與民主管理。
“育成功之人”強調的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即在“大家”文化熏陶下,學校以“博學、篤行、國際視野”為教育追求,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確立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培養“高貴、智慧、健美”的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培養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以最終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自身感性和理性的和諧的終極追求,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大家文化”核心理念的提出,無論是在當時還是今天,都顯得有點超前甚至是另類。長期以來,社會都是把“高考升學率”作為評價一個學校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校長畢國軍敏銳地看到,對一所2007年才建立的新學校來說,和名校拼升學率,對學校、對學生都是最大的不公平;學生雖然基礎差點,但他們一樣有夢想與追求,學校的任務是讓學生保持夢想、走近夢想并不斷產生新的夢想。“大家文化”就是讓學生以“大家”為楷模,完美自己的人生。畢校長說:“高考只是實現人生理想道路上的一道關口,但學生卻把它當成人生的全部理想,一次高考的失敗會被擴大為人生的失敗。”“大家文化”把育人目標定義為“高貴、智慧、健美”,這已跳出了高考之外,將成為伴隨學生一生的人生追求。
“大家文化”孕育“大家”
要真正把“大家文化”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校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首要的困難不在學生,也不在社會,而在于老師。為了建立一支富有戰斗力的師資隊伍,學校面向全國招收了大批名師,他們在帶來全國各地優秀教學經驗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根深蒂固的“高考意識”。畢校長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老師們放開眼界,成為“大家”。
觀點的轉變是痛苦的,特別是老師們發現自己在內地重點高中那些游刃有余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一碰到“光高”的學生就顯得失去法力一般,痛苦迅速轉變成迷惘。教師人心不穩,學生肯定是最大的受害者。畢國軍校長采用了三招,迅速提升了老師們的聚集力、戰斗力。
第一招:“大家講壇”促進“大家”發展。光高把每周一次的校本學習命名為“大家講壇”,“大家講壇”不僅邀請國內外教育專家登壇講學,還從身邊的老師中發現“大家”、培養“大家”,促進教師間的磨合和新教師的成長。學校創辦已六年有余,“大家講壇”風雨無阻,已成為學校校本培訓的專有LOGO。
第二招:小課題研究為“大家”積淀力量。畢國軍校長提倡教研,他強調,教學科研要立足教學實際,鼓勵老師們從課堂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招:“請進來”“走出去”,成就“大家”。“請進來”就是邀請全國名師、大家登上“大家講壇”,“送出去”就是派老師到名校取經。畢校長多次親自帶隊到名校考察,老師們曾隨畢校長到山東、河北、湖北、貴州等地考察,回來后他們在匯報時說:“不要埋怨生源差,別人成功的經驗讓我們看到自身的差距,別人做得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
六年鍛造打磨,學校已真正擁有了一支業務精良、團結進取的師資隊伍。畢國軍校長曾自豪地說:“和名校比高考,我們有低進高出的加工能力;比師資隊伍,我們一點也不差!”學校現在擁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特級教師3人,獲省級以上榮譽稱號10人……建校迄今,教師獲得各級教研類獎勵421人次,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表論文364篇,輔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獎549人次。學校先后有多名教師在市教學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大家文化”讓學生放眼世界,心懷天下,廣闊的視野,博大的胸襟,反而讓學生正確認識了學習與個人發展的關系,認清了成績與能力的關系,“光高”學生更注重發揮個人特長:學生自己組建有魔術社、街舞社、棋社、動漫社、綠色家園協會等38個社團,有固定的時間進行社團活動。每個學期,社團都會舉辦一到兩次開放日活動,由各社團策劃節目進行匯演,每年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暨元旦文藝晚會、田徑運動會等大型活動都由學生自己主持運作。在光高,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方舞臺,發揮潛能,甚至因此而找到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大家文化”創品牌
2011年,深圳市進行首批“素質教育特色校園創建”,光明新區高級中學以“大家文化”獲得“校園文化特色校園”創建資格,截至目前,這一創建工作已進入驗收階段,光明新區高級中學的“大家文化”已成為享譽深圳的校園文化品牌。
光明新區高級中學的“文化特色校園”是對“大家文化”理念的具體化、細節化,提出了如下七個創建項目:
1. 精品課程項目。要求老師結合生活實際,靈活處理教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學以致用。目前,九大學科都有樣本教材,在教育部立項的重點課題“高中文理科思維互補創新能力的研究”中,十四個子課題涵蓋了高中所有課程,三年來已取得豐碩成果,并應用于發展學生人文科學素養,培養智慧型學生。特別是語文學科,通過經典誦讀、國學講壇、蘭亭讀書會、文學大觀園、課題研討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與大師心靈對話,汲取精神力量,培養情懷,提升品位。
2.“大家講壇”項目。學校將在每周一次的校本培訓中推行這一做法,進一步挖掘教師隊伍內部的潛力。
3. 綜合社會實踐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象、思考社會問題是“大家文化”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社會即課堂,生活亦學問,將教室搬進大自然,在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的帶領下,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以興趣小組探究學習為活動方式,以“探尋身邊的文化遺產”為主題,對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開展觀察和探究。
4. 學生自主管理項目。“大家文化”從學生自主管理入手,強化“人本”意識,呼喚人性的回歸。
5. 生態德育項目。主要強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生態”和“德育”一相逢,便勝卻說教無數。
6. 定向越野項目。“高貴、智慧、健美”的育人目標中,“健美”是最基礎,學校推廣特色體育項目,正是為了“健全其人格,堅實其體魄”。
7. 學生多元發展項目。學校拓展育人模式與升學渠道,并與高校自主招生相結合,新增了體藝傳媒、播音主持、體育舞蹈等專業課程,為學生找出路,也為社會培養人才。
漫步學校的校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但這并不是“光高”校園的魅力所在。仔細觀察,用心體會,你會發現“光高”的魅力在于他們的老師,一個個溫文爾雅意氣風發;在于他們的學生,一個個生機勃勃陽光燦爛。這,就是這所新校的“大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