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宇

一邊是為社會保供的任務,一邊是為股東賺錢的義務,中石油這家中國油氣行業的老大,在開展LNG業務方面遇上了難解的尷尬。
108公里的各類管線、3359個的各類閥門,以及127臺套設備設施,鋪設在河北曹妃甸工業區的海岸線上,這便是唐山LNG項目的“家當”。
2013年12月10日上午十時,總是霧霾繚繞的曹妃甸工業區難得晴空萬里,唐山LNG接收站計量出口閥開啟,正式向華北地區的天然氣管網供氣;同時,這也意味著唐山LNG項目一期工程正式投產。
在此之前的十一月中旬,來自卡塔爾的 Q-flex船型“格拉夫(AL GHARRAFA)”號LNG運輸船靠泊唐山LNG專用碼頭,LNG接收站隨即開始系統預冷,然后再經過低壓系統預冷和高壓系統預冷調試。
唐山LNG項目投產后,華北地區冬季保供的負責人們都長舒了一口氣。但王斌依然憂心忡忡,作為中石油股份公司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下稱管道分公司)的副總經濟師,王斌心里知道這筆賬做不平——唐山LNG項目每往外多輸一方天然氣,管道分公司就虧3塊錢左右。
一邊是為社會保供的任務,一邊是為股東賺錢的義務,中石油這家中國油氣行業的老大,在開展LNG業務方面遇上了難解的尷尬。
為調峰而生的接收站
在華北地區,城市居民天然氣供應存在巨大峰谷差,尤以北京為甚,北京需求高峰月日用氣量是低谷月日用氣的13倍之多,為冬季天然氣供應帶來很大困難,增加調峰能力就成了華北地區天然氣供應領域最大、最重要的課題。
LNG是通過冷凍將氣態天然氣制備成液態的一種能源產品,其體積只有氣態的六百分之一,更容易儲存和運輸;LNG加溫氣化后,能迅速補充管網內的天然氣,彌補冬季用氣高峰時產生的巨大缺口,因此,修建LNG接收站則是增加調峰能力最為高效和便捷的方式。
唐山的天然良港曹妃甸自然成為建設LNG接收站的最佳選擇。2010年10月,中石油唐山LNG接收站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的核準,一期工程于2011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1月機械完工,2013年12月投產,日最大氣化能力2400萬立方米(年氣化外輸能力87億立方米)。
負責運營唐山LNG接收站的是中石油京唐LNG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劉占軍對《能源》記者表示,預計今冬明春唐山LNG接收站將向京津冀地區輸送天然氣12.8億方,將有效緩解京津冀地區特別是北京市冬季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問題,并且對于實現北京及華北地區多氣源供氣、增強安全調峰和應急能力以及補充管道氣無法滿足需求的區域供氣,都具有重要意義。
為華北地區調峰而生的唐山LNG接收站項目,由中石油聯合華北地區兩大城市燃氣國企——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河北省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建設,三方的持股比例為51%、29%和20%。
本刊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唐山LNG項目總投資68億元,由接收站工程、碼頭工程和站外配套工程組成,占地面積約48公頃,項目規劃規模為1000萬噸/年,一期工程建設4座16萬立方米LNG儲罐和1座可靠泊船容量8-27萬立方米LNG船的專用卸船碼頭及站外配套工程,遠期預留4座16萬立方米儲罐用地和1個泊位。
值得一提的是,唐山LNG項目是國內目前國產化率最高的接收站。承建該項目的是中石油寰球工程公司,該公司也是國內唯一一個能夠全套承包建設LNG接收站的公司。該公司LNG和低溫工程事業部總經理兼總監黃永剛對《能源》記者說,“我們的第一個LNG接收站項目國產化率約70%,目前唐山這個項目國產化率已達到80 %,提高了10個百分點。”
對于唐山LNG接收站具體的調峰能力,中石油京唐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生產處處長李生懷對《能源》記者介紹說,在唐山LNG接收站項目投產前,國內最大的儲氣庫日調峰能力為2200萬立方米左右,而目前,唐山LNG接收站就已經達到2400萬立方米/天的調峰能力,二期工程建成后還能達到4200萬立方米/天的調峰能力,將大大緩解華北地區的調峰壓力。
不過,由于目前華北地區尚未到達最冷的季節,“唐山LNG接收站項目目前每天實際給管道的輸送量是500至600萬方。如果需求量上升,我們可以在一小時左右即可達到2400萬方的最大供應量。”李生懷說。
越賣越虧的LNG
“唐山LNG的投產對華北地區的冬季天然氣調峰起到了較好的作用,是一個很重要的增量補充,但是其進口的LNG價格較高,未來市場能否接受還需要檢驗。”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如此評價說。
的確,目前中石油建設的LNG接收站大多數時候是用于調峰,而其與國外氣源公司簽訂的協議又較晚,所以它面臨著進口價格高于國內銷售價格的不利局面。LNG對中石油來說,基本上是越賣越虧。
中石油2013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2013年上半年銷售進口LNG39.94億立方米,虧損人民幣116.31億元。這還僅是唐山LNG接收站項目投產前的數額,在唐山項目投產前,中石油旗下的江蘇如東LNG接收站和大連LNG接收站先后于2011年11月8日和同年12月27日正式投產。
盡管已有三個LNG接收站投產,但本輪供暖季的全國天然氣保供形勢依然嚴峻。據王斌介紹,2013年11月到2014年3月,全國天然氣的需求是713億立方米,供應缺口是140—150億立方米,保供壓力非常大。以北京為例,北京全年用氣90多億立方米,但冬季用氣就有70億立方米,預計本輪供暖季單日最高用氣量可達到8000萬方,而夏季最低日用氣量不足1000萬方,只有700多萬方。
新投產的LNG接收站固然能緩解保供的壓力,但虧損的壓力卻如影隨形。王斌對《能源》記者說,中石油的三個LNG接收站平均進口成本價格在4.6—5元/立方米之間,進入國內的天然氣管網后,每立方米大約虧損3元。
其實,也并不是所有的進口LNG在國內都處于虧損狀態,另一家能源央企中海油則在進口LNG方面賺得荷包滿滿,這使中石油似乎顯得更加尷尬。究其原因,是因為中海油簽訂的LNG進口協議時間比較早,成本低于中石油,與此同時,與中石油進口的LNG大多數都進入了天然氣管網不同,中海油進口的LNG很大部分是在管網之外的市場銷售,這兩大因素導致兩家公司在LNG方面不同的現狀。
盡管如此,作為最大的油氣央企,中石油在增加LNG進口方面仍不敢懈怠。中石油內部相關人士對《能源》記者透露說,唐山LNG項目未來一年的船期都排好了,既有長協進口的LNG也有現貨LNG,尤其是國內冬季保供的時候就需要大量進口現貨LNG,而現貨價格更高。除了唐山LNG項目要保供華北地區,江蘇如東和遼寧大連的LNG接收站都會在需求高峰期對其周邊地區起調峰的作用。
中石油思政部副主任雷平對《能源》記者表示,LNG進口對于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特別是冬季能源平衡供應意義重大,能迅速補充管網內的天然氣,彌補冬季用氣高峰時產生的巨大缺口,因此中石油修建了唐山以及另外兩個LNG接收站項目,這三個接收站是中石油海上油氣進口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海上油氣進口通道則是中石油構建的四大能源戰略通道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走”出管道求生存
中國自2006年開始進口LNG,其后每年進口量都在不斷攀升,去年LNG進口已達到1468萬噸。然而,不管是中海油還是中石油進口LNG,只要進口LNG進入國內的天然氣管網,就必須按照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門站價定價。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博士王海博表示,目前除中海油早期簽署的長期協議氣外,進口LNG價格明顯高于當地門站價,加上進口增值稅和氣化、管輸等費用后,進口氣面臨嚴重虧損問題,影響了天然氣供應商的積極性和供應可靠性。
盡管政策制定部門已經開始著手進行天然氣價格的改革,但近幾年中石油進口LNG的賬面或仍將虧損。根據國家發改委2013年6月28日發布的關于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方案,將天然氣消費分為存量氣和增量氣,增量氣價格一步調整到與燃料油、液化石油氣(權重分別為60%和40%)等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價的水平,存量氣價格分步調整,力爭“十二五”末調整到位。也就是說,未來三年內,進口LNG進入天然氣管網都將可能是價格倒掛的情況。
與此同時,國際LNG價格短期內出現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小。彭博行業研究亞太區公用事業高級分析師岳啟堯(Joseph Jacobelli)日前接受《能源》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2014年亞太地區LNG價格將維持目前的高價,包括中國進口的LNG,也是會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
短期內,進口LNG只有“走”出管道,才有盈利的空間。因此,在滿足調峰的情況下,中石油已經開始積極拓展LNG的其他銷路。
據了解,中石油江蘇如東和遼寧大連的LNG接收站已經開始經營了LNG槽車貿易,以市場化的價格銷售LNG。唐山LNG接收站項目也已經建設好了槽車加注站,并且通過了相關測試,待條件成熟時,即可通過槽車對外銷售LNG。
隨著國內天然氣供應的不斷增加,中石油進口的LNG將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走”到管網以外的市場。中石油旗下的昆侖能源公司正在大力推廣“以氣代油”戰略,力圖打通中石油的LNG上下游產業鏈,將更多的LNG從管道中解放出來。
昆侖能源高級副總裁仲文旭此前透露說,該公司目前已經建成LNG加氣站477座,預計2013年年底建成600座以上;截至2013年5月底,已經推廣5萬輛LNG車輛。
“雖然中石油的進口LNG進入管道是虧損的,但他們沒進入管道的LNG還是有市場潛力的,而且中石油其他天然氣業務也有不少盈利,所以從整體來看,中石油內部還是可以消化掉進口LNG的虧損。”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胡衛平對《能源》記者說,“目前宏觀形勢需要中國進口LNG來調峰,那么作為央企他們也應該要履行這個責任,從長遠來說,中石油進口LNG總會有全面盈利的時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