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宏 王海祥
(呼和浩特鐵路局電務處,呼和浩特 010051)
集包線是國家Ⅰ級電氣化復線鐵路,全長308 km,設計速度160 km/h(預留200 km/h),共設車站18個,設信號中繼站8個,察素齊至包頭間預留CTCS-2級列控,實現列控中心區間移頻和站內電碼化編碼。集包線與大包線集包段并行,在陶卜齊站、臺閣牧站與既有大包線換線,導致臺閣牧站與陶卜齊站站內及區間信號設備改造,既有大包線臺閣牧站至陶卜齊站I場置換至集包線,集包線新建呼和南、沙良站置換到大包線。全線于2009年4月1日開工建設,2012年12月3日順利開通。總結電務系統順利開通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集包線生產生活用房不足的實際情況,制定大包線與集包線平行接管的方案,重新調整車間管界和班組設置,增設車間2個、工區6個,補充生產人員91人,實現了機構、人員到位,為集包線驗收接管提供了人員儲備。
2)針對集包線列控中心、道岔融雪裝置、無線G網等新設備的應用,制定出臺《呼和浩特鐵路局列控系統地面配套設備維護管理暫行辦法》、《呼和浩特鐵路局道岔融雪裝置維護管理暫行辦法》、《呼和浩特鐵路局GSM-R網絡SIM卡及手持臺管理辦法》。完善既有10余項規章制度及維護管理辦法,實現規章制度到位,有效指導現場的驗收接管工作。
3)針對集包線設備特點,采取入廠、委外、自主辦班等形式,多層面組織培訓,共計培訓1 382人次,保證培訓到位,為驗收接管提供技術保證。
4)詳細研究現場需求,提出儀器儀表、交通工具等生產資料的配置建議,協調建設方,及時購置到位,為集包線開通后順利運營提供設備支持。
1)從前期方案審查開始,電務系統積極參與,派專人參加集包線建設方案的審核工作,主動聯系做好設計調查的配合工作,并配合建設部門審核技術方案、施工方案。為提高運輸效率和行車安全,結合現場實際電務系統,提出既有大包和新建集包線的并站采用兩套計算機聯鎖方案,減少“天窗”和設備故障對運輸的影響,經過論證被鐵道部采納。協助建設方、設計單位完成通信核心網互聯互通的技術方案審定,實現與北京、武漢、西安、太原的互聯互通。
2)建設進入最后一年,電務處每月組織建設、設計、施工、驗收接管單位和主要設備廠家召開協調例會。及時通報施工、驗收進度和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情況,認真梳理施工中存在問題,做到進度清、方案明、責任落,并以會議紀要形式明確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時通報及早解決。全年共召開十次協調例會,協調解決并置車站雙套聯鎖控制、GSM-R核心網建設、與集包線換線后京包線貫通里程實施方案、橋上電纜槽加固、列控系統CTCS-2改CTCS-0設備的開通范圍、無線鐵塔第三方驗收以及儀器儀表、備品備件配置和各專業設備缺點克服進度等二十余項重點、難點問題,有力推動了驗收工作。
3)充分發揮現有資源作用,為驗收接管工作提供支持。電務處在每日交班會上通報各單位驗收接管進度、存在問題及缺點銷號情況,及時調整工作安排及盯控檢查重點,使信息溝通形成閉環。呼和浩特電務段通過覆蓋全段的視頻會議系統,每日20:00組織召開管內集包線驗收日總結會,聽取各車間工作進度匯報,通報匯總發現的各類問題,研究解決方案,滾動形成集包線驗收問題庫,及時督促銷號解決。保證驗收接管各項工作的有序可控。
1)加強組織,明確職責任務。電務處成立集包線驗收組織機構,處長任組長,日常由主管副處長牽頭,各專業指定專人負責集包線驗收組織工作。包頭電務段抽調17名技術骨干成立聯鎖、軌道、道岔、區間4個專項檢查小組;呼和浩特電務段成立3個專項驗收組,14名技術骨干負責室內聯鎖、大中修車間負責電纜徑路、5個現場車間負責管內設備平推檢查驗收,對聯鎖一致性、設備建筑限界、重點結合部、軌道電路回流等關鍵部位逐一驗收;通信段先后組成9個工作組對管內機房、基站設備及配線進行驗收,網管中心成立數據與電路核對小組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優化電路。全線驗收共發現設備缺點8 233個,電務處、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接管單位均已明確責任人,逐條盯控銷號,保證工程質量。
2)創新思路,解決各類疑難問題。一是在集包線線下工程開工之初,電務系統就已開始介入隨工驗收,對光、電纜徑路等隱蔽工程全程拍攝錄像,保留影像資料;二是由于大包線運量大給點緊張,在施工大撥接前,大包線置換到集包線上的白塔等5站無法進行相應CTC軟件升級、改造和試驗,造成這5個站在開通前不能接入到CTC網絡系統中。對此,電務處牽頭與建設方配合拿出網絡改造方案,通過增加陶卜齊I場至中繼3和瓜房子至畢克齊的兩個2 M通道,使既有5個站仍留在TDCS網絡中,同時將呼和浩特外繞各站納入到TDCS網絡中,確保各站先開通TDCS,然后置換至集包線的5站逐步進行CTC升級改造;三是為減少開通后由于分路不良區段對運輸安全的影響,電務處與運輸處、建設方共同提出在開通前整治分路不良區段的碾壓方案,安排機車對集包線全線軌道電路分路不良區段進行碾壓,24 h安排專人盯控組織進行測試。對測試符合標準的區段合格一處銷號一處,開通前已將全線正線、到發線及與正線相關的道岔區段的分路不良區段全部消除,保證集包線開通后運輸組織安全暢通。
3)嚴格施工聯鎖管理,確保聯鎖關系100%正確。一是針對列控等新設備在呼和浩特局的首次應用,電務處專門組織對各單位聯鎖試驗人員進行列控知識的專題培訓,并對46名考試合格者頒發一級聯鎖試驗資格證書;二是針對涉及既有線施工多的特點,嚴格把住聯鎖變更的施工,明確施工各級干部包保崗位、責任,嚴控施工各個環節,落實施工的各項措施;三是嚴格執行“三步走”的聯鎖試驗流程:廠家仿真試驗,進行計算機聯鎖軟件的邏輯關系及與設計圖紙的一致性核對試驗;現場模擬試驗,進行聯鎖電路及聯鎖機采集驅動的一致性試驗;施工導通試驗,進行室外設備的導通及室內外一致性核對試驗。多措并舉確保聯鎖100%正確。
4)加強管理,確保LK J數據編制正確。一是優化LK J數據資料提報環節,對與既有大包線的合站和并站,充分了解其功能及特點,按照LK J數據編制標準,與設計、施工單位詳盡溝通LK J數據編制需求,使LK J數據資料上報格式符合鐵道部規范;二是由于運輸方案前期未能確定,對LK J數據結構制定及后期編制造成很大困難,為確保LK J數據的編制周期,對聯絡線等重點區段功能進行系統分析,提前確定臨時客車總體固定徑路和貨運列車運行徑路,從而對LK J數據結構制定及后期編制工作奠定基礎;三是積極組織LK J數據的車載試驗驗證工作,采用與動態檢測車、熱滑機車、檢查機車進行同步試驗的方式完成LK J數據裝車驗證工作。超前預想、精細組織使LKJ數據無差錯。
5)加強既有線施工監督,盯控關鍵環節。一是加強現場組織。按照施工組織,處、段領導和包保干部及各施工點作業人員全部就位,進行現場指導監控、技術把關、安全盯控、設備隨工驗收,及時協調、溝通出現問題,糾正施工存在的隱患,指導現場進行整改,確保全線施工按標準完成;二是盯控聯鎖試驗。要求試驗人員做到“三清”,即試驗辦法清、試驗內容清、試驗程序清。前期仿真試驗、模擬聯鎖試驗,每一次試驗都安排不同人員進行,防止試驗人員犯慣性錯誤;三是換線撥接封鎖前組織鐵路局相關部門召開LK J換裝布署會議,議定集包線撥接施工中客貨運列車LK J數據換裝方案,并在臨開通前,再次組織核對相關項目,進一步優化換裝實施和應急方案。保證集包線與大包線換線撥接施工順利開通。
1)對撥接口等不具備提前車載試驗的區段,在12月3日全線大撥接完成后,在運輸處、調度所大力支持下,使用11臺機車采取撥接口對開方式,僅用2 h全部完成撥接口區段首趟添乘的車載試驗工作,第一時間完成撥接口LK J數據運用反饋工作。4 h后完成全線無線列調、機車信號、地面標識的復核反饋工作,保證了運輸安全。
2)集包線開通后分別于12月4日、18日利用動態檢測車對全線先后進行兩次動態檢測,對設備運用狀態進行復核,確保及時、準確地掌握第一手資料。
3)結合施工驗收和開通運用存在的問題,組織對全線設備特別是道岔進行重點檢查整治,申請聯鎖補強天窗由聯鎖工程師對集包線各站聯鎖進行一次補強試驗,最大限度縮短設備開通后的不穩定期,確保設備安全穩定地運行。
集包線電務設備的順利開通,為呼和浩特局電務系統新線接管驗收和既有線施工積累寶貴經驗,使廣大電務職工在設施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管理以及人員素質方面得到鍛煉,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