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磊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河南鄭州451200)
如果要科學地界定社會沖突,那么首先應該對沖突的內涵進行界定。沖突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1989年版的《辭海》將沖突解釋為:(1)直奔猛闖;(2)抵觸,爭執,爭斗;(3)文藝用語。很明顯,在這里的沖突是廣義上的沖突。廣義上的沖突是泛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宗教、心理等等所有的抵觸、爭執以及斗爭。而當今學術界以及本文所要進行研究的沖突是狹義上的沖突。對于沖突的界定,筆者比較贊同謝建社在《社會沖突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中對沖突本質的歸納。他對沖突的本質的界定本文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沖突是不同主體或主體的不同取向對客觀處置方式的分歧而產生對立的相互作用的狀態。第二,沖突是行為層面的人際沖突與意識層面的心理沖突的復合。第三,沖突的主體可以是組織、群體或者個人。第四,沖突是一個過程,是從主體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展而來的。第五,沖突的各方既存在相互對立的關系,又存在相互依賴的關系。
通過對沖突的廣義和狹義的界定,本文認為社會沖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第一,社會沖突是社會發展的過程,是社會存在的方式。第二,社會沖突的起因是行為層面的人際沖突和意識層面的心理沖突的復合。第三,社會沖突的主體可以是組織,群體或者個人。第四,社會沖突的表現形式是外顯性的,激烈的,具有破壞力的。第五,社會沖突的各方既對立又統一。
首先,應先認識到兩者的聯系。社會矛盾與社會沖突是緊密相連的兩個概念。李景陽在《基本經濟制度轉變中的社會沖突:以俄羅斯的實證分析》一書中總結俄羅斯學者的觀點,認為“社會沖突是被主體意識到的矛盾;社會沖突是社會矛盾的高級階段,社會沖突是社會矛盾的對抗狀態”。由此可見,社會矛盾是社會沖突的根源和起因,是社會沖突的低級階段,也是社會沖突的必經階段。社會沖突則是社會矛盾的發展和激化。
其次,要深入分析兩者之間的差別。社會矛盾與社會沖突雖然有密切的聯系,但確實存在著差異。如果不對社會矛盾與社會沖突進行區分,而將其泛化,不僅會使社會矛盾、利益對立等與社會沖突相混合,而且使得社會沖突的起因與社會沖突本身難以區分。“而當沖突的各種先決條件與實現沖突行為的發出混雜在一起時,那么理論看來勢必是含混的。”社會沖突是被主體認識到的社會矛盾,是社會矛盾的高級階段,社會沖突是社會矛盾的對抗狀態。小羅賓·威廉斯認為,“社會沖突是一方企圖剝奪、控制、傷害或者消滅另一方并與另一方的意志相對抗的互動;真正的沖突是一場戰斗,其目標是限制、壓制、消滅,否則將受到對方的傷害”。
由此可以看出,社會沖突不同于社會矛盾,不僅僅是緊張狀態和普通的競爭,而是激烈的對抗。
一旦出現了社會沖突,及時有效的調控非常重要,采取有效的調控措施可以避免社會沖突引起損失的擴大,防止社會沖突進一步激化危及到國家安全穩定。但是要實現社會和諧與穩定,僅僅重視社會沖突的即時調控是遠遠不夠的,而應該看得更深刻些,真正找到社會沖突產生的根源,從根本上緩解社會沖突的生成才是重中之重。但是當今我國學術界和政府卻將非常多的精力投入社會沖突的控制中去,認為平息了沖突就萬事大吉,而忽視了緩解社會矛盾,這樣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社會矛盾是引起社會沖突的原因,而引起當代我國社會沖突的社會矛盾主要是物質利益的分化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而這些社會矛盾歸結到底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主要是生產力水平低,生產力不能滿足全體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于是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中的問題要用發展來解決。于是面對社會沖突,我們一廂情愿地相信只要社會足夠發展了,社會沖突將會自己消失。但是矛盾的普遍性與實踐告訴我們,即使蛋糕做大了,社會也不會自己變得和諧美好。所以對于社會沖突,我們不能完全依靠發展,要投入精力解決社會矛盾,否則一旦社會沖突影響了社會穩定,必然也會影響社會的發展。
1.從國外發展經驗看。
2003年,我國人均GDP為1090美元,2020年我國經濟的發展目標達到人均GDP為3000美元。從國際發展經驗看,人均GDP為1000—3000美元既是“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一些拉美國家在這一時期產生了大量的社會問題,比如生產下降,而失業率上升,出現金融危機等等情況。而且這些社會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從而遇到了發展的瓶頸。而東亞的一些國家,面對這些社會問題,及時反省、有效協調,最終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我國在這一時期能否有效緩解社會沖突的產生、保持社會穩定,將是決定我國能否像東亞一些國家一樣走上快速發展之路的重要因素。
2.從我國現實情況看。
當今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基本都平穩發展,國家也呈現出一片安定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不能忽視在此穩定的大局下,社會沖突事件的數量也飛速增長。如2004年重慶的萬州事件,2005年的安徽池州事件,2006年的浙江瑞安事件,2007年的四川大竹事件以及2008年的湖南吉首事件等等,據統計我國一年的社會沖突事件已由1993年的8409起,發展到2005年的87000起。這樣計算,每天我國就有兩百多起社會沖突事件,不要說這些社會沖突會造成怎樣的社會影響,單就處理這些社會沖突就會耗費我國巨大的社會資源,這對維護我國社會團結和國家長治久安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從社會矛盾入手緩解當今我國社會沖突的生成也就迫在眉睫。
1.當代我國社會沖突的潛伏期。
(1)要密切觀察,及時主動地把握社會矛盾的發展態勢。
任何一次社會沖突的發生都不是完全無前兆的突然事件,而恰恰是潛伏了很久的社會矛盾的激化。而各級領導和行政機關應當密切關注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重要事件,對已經產生的社會矛盾更是要防微杜漸,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避免引發社會沖突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而當前,應該要特別關注農民、失業人群等弱勢群體,了解他們的需求和不滿。最為重要的是,盡可能地解決其面臨的難題。一方面要從物質方面進行幫助,另一方面也要重視說服教育,否則很小的社會矛盾也可能釀成社會沖突。
(2)要擴展公眾的意愿表達機制,實現社會沖突的制度化調控。
社會沖突是社會的常態,沒有哪個社會是完全不存在沖突的社會。而我國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階段,產生了更多新問題,公眾對此或者有意見建議,或者有疑問和不滿也非常正常。那么建立廣泛的民意表達機制,一方面可以搜集有意義的意見建議,有利于政府做出更合理的決定和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了解人民的心理,第一時間知道社會矛盾產生和發展的情況,避免矛盾的過分壓抑從而引發社會沖突,使社會矛盾可以制度化、程序化、系統化的方式表達出來。
(3)要善于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及時疏導群眾的不滿情緒。
首先,要對群眾有正確的認識,才會對群眾有正確的態度。當今社會有些官員認為群眾的事情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認為群眾的素質不高,不講道理,甚至有人將群眾看做“刁民”。如果對群眾有這樣的認識,自然不會重視群眾的想法,無法耐心地傾聽群眾的疾苦,于是擺出官腔、官架子,拒群眾于千里之外,自然無法做好群眾工作。因此,必須要認識到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是財富的創造者,而領導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次,做好群眾工作,需要正確的方法。中國共產黨就非常善于做群眾工作,因為他們本著為人民謀利益的宗旨,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語言進行宣傳教育,用討論的方式制定政策,讓群眾真正成為了國家的主人,自然會增加對政策的認同感。因此,要重視做群眾工作時的方式和語言,真正做到以群眾為本,才能及時有效地疏導群眾的不滿情緒。
(4)突出的社會矛盾。
及時發現問題以及及時疏導矛盾都只能暫緩矛盾的激化,而無法真正地協調社會矛盾。要真正地協調社會矛盾,必須盡力解決群眾面對的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的產生原因非常復雜,社會矛盾的解決也不是一個或者幾個政策就可以實現的,但是也決不能因為其復雜就放棄主動解決社會矛盾。應該盡全力做好眼前的工作,解決好眼前所面對的群眾的困難,才有望實現社會的和諧。
(5)要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矛盾的解決是個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重大改善。而且,當今我國仍是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發展生產力將是長期工程,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創造出大量的社會財富。面對當今社會貧富分化嚴重等等社會問題,當務之急是要建立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弱勢群體的最低生活保障,使教育、住房和醫療等基本設施覆蓋到更多的地方,這將對緩解社會矛盾激化為社會沖突具有重大的作用。
2.當代我國社會沖突的發生期。
社會矛盾一旦沒有在潛伏期得到及時有效的緩解而激化為社會沖突,會以激烈的群體性沖突表現出來。而面對這種激烈的群體性沖突,由于情況緊急再加上缺乏處理經驗,往往采取壓制的態度。但是社會矛盾宜疏不宜堵,一旦社會沖突沒有得到科學的處理,可能危及社會穩定。因此,要做好調查研究,審慎分析社會沖突性質,采取靈活的處理方式,必要的時候從大局考慮,也要做適當的妥協,以保證將社會沖突危害限制在一定范圍內。
第一,深入調查社會沖突發生的原因。毛澤東曾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而對于社會沖突這一深刻的社會問題,不僅僅要調查,而且要深入調查。要了解社會沖突的目的、激化的原因、組織形式、領導機構等等,一方面可以確定社會沖突的性質,一方面為事后追責做好準備。
第二,審慎分析社會沖突的性質。社會沖突大多是社會矛盾被激化的表現,但是,也不排除有個別別有用心的敵對分子利用群眾的不滿來影響社會穩定。毛澤東曾提出,針對不同性質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當今我國社會沖突,大多表現為人數眾多、有組織、沖擊力強的特點。面對這樣的社會沖突,更要具體矛盾具體分析,不要急于上綱上線。否則,一旦選取了錯誤的處理方式,兩類性質的矛盾也會互相轉化,將會對國家的發展和穩定造成更大的影響。
第三,靈活機動的處理方式。由于當今我國社會沖突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因此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社會沖突產生的原因以及表現形式,及時研究出有效的解決機制。針對人民政治思想上的矛盾要采取“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對于物質利益上的矛盾可以采取“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法;對于文化藝術方面的矛盾則要采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法;而對于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之間的矛盾采取“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法,等等。
第四,適當的妥協。很多人一提到“妥協”就聯想到投降和失敗,實際上,妥協是一個中性詞。在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妥協經常被作為一種策略,是一種通過彼此讓步達到避免、停止或解決沖突的手段,這是沖突主體的自我調節。通過妥協可以避免沖突主體“同歸于盡”的結果,減少社會沖突的危害性。但是,妥協也是有限度的,不能為了息事寧人而無限妥協。當然,妥協并不是根本解決社會沖突的方法,具有暫時性的特點,一旦社會矛盾激化,社會沖突會再次爆發。因此,在處理當代我國已發生的社會沖突時,應以及時有效的協調處理為主,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做適當的妥協,以保障國家和社會的穩定。
3.當代我國社會沖突的善后期。
第一,事后追究責任。是要對主要責任者予以懲罰,對社會矛盾激化的原因積極處理。社會沖突的停止,不意味著社會沖突的終止。社會沖突產生的社會矛盾一旦存在,那么隨時都有再次爆發社會沖突的可能。因此,事后首先要對造成社會沖突發展和激化的主要責任人予以懲罰,這樣一方面可以對公眾起到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強人民對政府合法性以及權威性的認可,從而減少國家的治理成本。
第二,正確的輿論導向。當今我國社會,輿論雖然沒有法律和政策的外在強制力,但是,由于它是公眾對事件的普遍觀點和看法,具有說服力和強大社會壓力,對于社會成員具有不可忽視的煽動力和約束力,使公眾在社會輿論下,改變原有的觀點看法甚至實施一定的行為。因此,在產生了社會沖突后,應當立刻占領輿論這塊高地。用輿論的力量引導公眾以真實和正確的視角理性地看待社會沖突,否則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后果不堪設想。
第三,倡導人文關懷,疏導群眾的不滿情緒。通過之前分析可知,當今我國社會沖突具有潛伏性特點,一方面是社會沖突的產生潛伏期長,另一方面是社會沖突產生后影響潛伏期長。對于消除社會沖突產生后的影響,盡快恢復社會的安定團結,人文關懷就起到重要作用。正如季羨林所說,和諧始于內心,只有人的心靈和諧了,社會才能得以和諧。人文關懷能幫助人民內心保持和諧,形成自尊自信、寬容大度和積極進取的優良品質,從而消除社會沖突的影響,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2.
[2]謝建社.社會沖突管理的理論與實踐[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6-7.
[3]李景陽.基本經濟制度轉變中的社會沖突:以俄羅斯的實證分析[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11.
[4]喬納森.H.特納.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246.
[5]聊楚雄.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新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0.27.
[6]郭彥森.變革時代的利益矛盾與社會和諧[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33.
[7]梁周敏.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4.
[8]盧斌.當代社會各利益群體分析[D].武漢大學,2004.19-23.
[9]寇軍.社會沖突的形成機制及預防策略[J].黨政論壇,2009,(9).23-24.
[10]劉權證.當代社會利益沖突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9,(1):103-104.
[11]李德周.處置群體性事件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9,(8):50.
[12]畢云天.論社會沖突[D].云南師范大學,2000.9.
[13]黃毅峰.社會沖突視闕下的和諧社會解讀[J].理論探索,2009,(5):35.
[14]愛德華.A.羅斯.社會學原理[M].北京:世紀出版社,1930.111.
[15]于建嶸.岳村政治[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9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