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梅
(海寧市圖書館,浙江 海寧 314400)
基層圖書館地方文獻采集工作芻議
——以海寧市圖書館為例
張寧梅
(海寧市圖書館,浙江 海寧 314400)
地方文獻工作是公共圖書館特別是基層縣(市)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對地方文獻采集類型、采集重點、地方文獻采集工作等幾個問題的研討,闡述了對縣(市)圖書館地方文獻采集工作的看法,提出進一步開展工作的對策。
基層公共圖書館 地方文獻 采集
圖書館工作可以分為典藏與讀者服務兩大部分,典藏又以圖書的采集為基礎。在信息傳輸越來越便捷、文獻出版越來越繁榮的今天,地方文獻館藏的數量多寡、質量好壞應是縣(市)公共圖書館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考核指標。明確了這一點,縣(市)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采集工作的重要性也就顯而易見了。
1.1 圖書文獻中紙型出版物的采集
1.1.1 地方文獻中紙型正規出版物是指地方文獻中印刷型的圖書出版物,一般這類出版物都具有比較全面的書目信息報導,地方文獻采購人員注重了解正規出版物的出版信息就能獲得地方文獻出版情況,訂購或者直接采購,基本上都能獲取確定的圖書。
1.1.2 地方文獻中紙型非正規出版物的采集
①地方文獻中有相當一部分出版物是成書的非正規出版物,這些文獻目前大多并無正式的書目信息報導,也基本沒有訂購、采購的途徑,給地方文獻的采購人員造成一定的獲取難度,這就要求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盡可能多途徑了解這類文獻的撰寫出版信息,以確定此類文獻的獲取方法和途徑。一般通過與作者或者編輯職能部門直接聯系的形式直接獲得。這種出版物是縣(市)地方文獻工作人員采集地方文獻的重點及難點所在。
②除了紙型的成書的非正規出版物質以外,還有一些是地方各行業人士歷年或者正在陸續出版的論文。前些年都是單篇復印獲取并自擬主題或者由作者匯集合訂保存。因為種種原因,地方文獻中專業論文采集一直是縣(市)地方文獻收集中的弱項,因地方文獻工作部門行政設置所限,基本缺乏向上級各行政部門、學會、其他各專業機構進行密集型、批量征集各類專業論文的能力,而較之地方文獻紙型圖書的采集,論文的采集更有分散性的特點。分散發表的論文除了收入中國知網等幾個公共圖書館系統已經購買數字作品使用權的數據庫可供下載,或者幾個經年關注和聯系的論文撰寫者自行提供以外,基本上無法獲取。這種無奈在今年續修嘉興市志啟動時職能部門向所轄各區域圖書館、史志部門發出地方文獻論文篇目統計的匯總結果中可以看到。論文的征集其最難處在于論文撰寫信息的獲取。自嘉興市社科聯關于地方文獻采集的函發布以后,依各行政或者專業學會建制能采集到各行政機構或者學會及企業建置的專業或者專題的論文集,也因為行政布置,能征集到個人作者的零星論文,對全局性地改變科學論文的采集狀態有決定性的作用。
1.2 非書文獻資料的采集
非書資料相對紙型文獻而言,主要指地方文獻中的那些縮微文獻資料、視聽文獻資料、機讀文獻資料等非紙型印刷文獻。隨著計算機的普遍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出版和閱讀非書文獻資料變得越來越方便,地方文獻中非紙型文獻開始出現并越來越多。非書文獻資料的采集獲得基本與普通圖書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字形式網絡資料的采集過程中發現,網絡視頻等非文字型地方文獻資料日益興盛但采集加工目前尚處于空白。
1.3 期刊、報紙的采集
期刊是不定期或者定期刊行的、內容比較概括、并有不同于普通圖書編輯特點的連續出版物。此類地方文獻,以政府各局(委)、各群眾文化(文學)組織的相關出版物為主。由于期刊的特征,相對圖書而言,目前地方文獻中的期刊、報紙編輯出版部門比較缺乏保存意識。所以,采集期刊、報紙地方出版物的難度也比較大。這里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這類出版物出版與??碾S意性都比較大。這不僅給采集帶來困難,同樣這種隨意性也給加工整理帶來了困難。
本次浙江省文化廳地方文獻考核細則的制訂試行,終止了地方文獻部門對期刊、報紙這種連續性出版物“各行其是、自由加工”的歷史,但目前如果對這類出版物進行即時加工還缺乏相應的條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這類出版物出版、??碾S意性。筆者認為,對地方文獻中期刊、報紙連續性出版物目前還應該先行積累再行整理加工為好,只有這樣才能盡量避免其出版發行的不確定性給加工整理保存特別是保存造成的不便。
1.4 地方文獻資料中零頁文獻資料的采集
筆者將地方文獻中既不是圖書也不是期刊報紙,也不是匯編成冊的論文的地區、行業廣告類產品及其他書證類印刷品納入此類。地方文獻資料中零頁文獻資料的獲取因其產品類型的不同而不同。就筆者幾年來已經收集到的印刷品看,其主要是區域性行業廣告及書證類資料,主要作用是作為正式史料的佐證,它們可以對各行業現狀和歷史的研究資料信息提供證據。
曾經有讀者在編纂《海寧市場志》時發現有關地方市場形成的最初記載,但缺乏對這條記載的其他佐證材料,于是影響到對地方專業史關鍵研究結論的形成落實。多年前的這個遺憾也是筆者下決心搜集零頁文獻的最初動力。依筆者所見,這些文獻資料的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越來越彰顯其珍貴性。這類文獻終有一天會得到地方文史研究者的青睞。
1.5 網絡地方文獻信息資料的采集
互聯網給地方文獻工作者提供了又一條采集地方文獻的途徑?;ヂ摼W檢索到的信息不可以全信,使用時需要與其他資料對比、校正,但可以提供信息查詢的可能途徑。網絡資料作為基礎信息,可以提供給地方史研究初入門者使用,這類資料目前的采集方式是下載。下載之初可以先選定一個確定的主題或者對采集的地方文獻資料的形式作一個選定,或人物(如海寧市圖書館的《網絡文摘》)或主題形式(如紡織皮革行業網絡資料匯編等),采集后的資料比較容易類集。采集到的如果是單篇的,則注明出處等信息暫時歸入零頁地方文獻資料中管理。
在地方文獻形式分類中,以出版物載體形式分,可以是紙質的和非紙質的;按來源途徑可以分為正規出版物和非正規出版物(圖書和期刊的載體形式可以作同樣的分類),但目前采集到的地方文獻出版物中,縣級地方文獻中的期刊還鮮有正規出版物;對網絡信息而言,采集時是非紙型的,下載保存可以有紙型和非紙型兩種,屬于非正規出版物的類型可以考慮加工成正規出版物,刻錄也可以視為印刷。另外,筆者重點在于對目前已經采集的地方文獻的類型和方法的敘述,還有一些地方文獻類型由于規模小、數量少,未曾列入規模采集的范圍,比如各類不同來源、用途的視頻。
2.1 機構設置和人員、經費保證問題
主要指跨行業、跨部門采集地方文獻的問題。統籌采集地方文獻的事務應該有一個機構設置,這個機構應能協調跨行業、跨部門的地方文獻呈繳、采集、交流等工作事務。
另外,隨著總分館制的建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延伸到了村一級,能為地方文獻的采集創造更好的條件,海寧市圖書館對于村報的采集就是一個例子。
采集地方文獻是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的,宜有一定比例經費保證,經費要真正落實到地方文獻館藏收集的事務中去。比如說能不能考慮對不能征集到或者沒有呈繳的卻又是比較珍貴的、館藏缺乏的地方文獻資料、照片等以購買的方式集腋成裘?相似問題還涉及以下兩個局部。
2.1.1 網絡書店出售轉讓書籍中的地方文獻
網絡書店近年來越開越多,除部分經營公開的正規出版物外,有一部分書店是周轉、交換、零售已有相當出版時間的圖書的。最常見的如“孔夫子舊書網”,筆者在訂購地方文獻特別是在對一些地方文獻進行補充增訂時,常常發現三四年前出版的圖書都已難以補充入庫,但有時往往能在網絡書店的舊書中淘到寶。這類書因為收藏者和店主的緣故,有些還是作者等有關人士的簽名本、鈐印本,有的甚至在流轉的過程中還留有附注或跋語,尤其珍貴。對于確有收藏必要和價值的這部分地方文獻如何采集支付,目前尚無統一的經費支付方式,給采集造成一定的不便。
2.1.2 地方文獻中古籍線裝書及其他藏品
在做地方文獻的出版信息搜羅的時候,常??吹脚馁u藏品的信息,其中古籍及民國文獻中的地方文獻時有出現,還有一些地方人士的書畫作品等。對于這類地方文獻的收集,省內有的縣(市)館已為人先,作了嘗試,用每年的固定經費的一部分投拍確有收藏價值、信息價值的古籍地方文獻。筆者很希望通過制訂規則嚴格控制程序的同時,讓這樣的采集方式在購書經費比較寬裕的縣(市)公共圖書館試行。
這類文獻的確定在征集地方文獻部門沒有采集權限的地方館,建議由地方文獻征集職能部門提供確定采集書目及數量規定交由文獻采集職能部門依據地方文獻征集部門意見執行采購。
其實新近出版的圖書可以用購書經費采購,對補充地方文獻藏書的采集也應網開一面。圖書館館藏是一個整體,增加實體書店來源以外地方文獻的購買,只要物有所值,措施方法得當,不妨一試。
2.2 各部門的共同協作問題
地方文獻的采集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廣、獲取難度大的特點,一個地區的地方文獻采集工作單憑一個公共圖書館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圖書館之間的整體合作,需要與各信息源的溝通與協調。《浙江省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地方文獻資料的征集工作,建立地方文獻資料呈繳制度。地方文獻資料的呈繳范圍:出版單位出版的出版物和其他單位編撰、繪制、印刷的具有保存價值的資料?!?/p>
地方文獻呈繳本制度的提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方文獻獲取的困難,筆者曾與兄弟館之間實踐過地方文獻在平行館之間的代為采集;上、下級館之間互相贈送;對出版物集中的重點采集單位,提倡并督促出版單位對國圖、省圖等收藏單位的直接呈繳,最大限度執行呈繳本制度,擴大了呈交本制度的執行范圍。事實證明,團結協作共同采集對地方文獻在更大范圍的采集、保存能起更好的作用。
2.3 幾個重點類目書籍的采集問題
2.3.1 注重史志類文獻的采集
地方文獻中的地方志或其他專業志是指有明確區域性的志史文獻。本類目的文獻資料具有明確的區域性、編纂的連續性、內容廣泛性、鮮明時代性和體例特殊性這幾方面的特征。是地方文獻采集中的一個較重要的類目,在本類出版物的采集過程中應該注意與相應各部門史、各專業史的圖書文獻編寫部門多聯系,除對史志辦、政協文史委等密切關注并時常聯系外,對市縣其他各局部委機構、青年團、黨群組織各群眾團體的專門史編寫、人物總傳編纂盡量了解,對各種家譜及家譜研究的個人和家族也應及時了解其寫作及出版意向,掌握出版信息。這些部門及個人的出版物以地方人物、事件、風俗人情的歷史和現狀為內容,都是最重要的地方文獻門類。這一點尤其應該引起重視。
2.3.2 注重圖文類圖書的采集
地方文獻中圖文類文獻不多,但近段時期以來,圖文類書籍在文獻的出版中有逐步增加的趨勢。我們所見的有關于地方考古類遺存、遺跡圖錄,有非遺項目圖書,還有綜合反映地方經濟建設成就和分部門反映一個時期的歷史的、有關于地方旅游事業和風景名勝旅游景點的各類出版物。這些出版物有些與史類出版物內容交叉,但都是對某區域的歷史的記錄。它們兼具史類出版物特點又比文字類圖書更具形象性,對事情的記錄也更具說服力。
2.3.3 注重史料類作品中個人作品的采集
在地方文獻資料中,還有一些作者關于個人本身經歷的回憶與對部門工作事件的回想與記述,有的作者直接將本身的工作日記匯編成冊。這類文獻資料或由被傳人本身或由他人制作而成。這類作品中的稿抄本等甚至連非正規出版物都不是,門類涉及個人史、部門史記錄、專業史研究,詩、文、照片底片不一。它是一家之言,也許冷僻,但真實、稀少、珍貴。我們應視其真實性和史料性程度高低而予以采集。
同時,不可忽略的還有地方文獻部門對本區域重點人物著述和研究文集的整理出版,如桐鄉的《陸費逵文集》。這類加工研究文集作品的出現已經反映了縣(市)地方文獻工作部門工作內容的擴展、工作范圍的擴大正在進行時,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縣(市)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部門的另一種風采。
以上談及的是一些基本類別的地方文獻的采集,基礎門類的地方文獻采集應不因其基本而忽略,不因人事更動而改變,要注重它們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這個問題如果能較好地把握,縣(市)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就有了較大的保證。
2.4 非核心地方文獻的采集問題
地方文獻的概念歷來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一種認為地方文獻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史料,一般地說這是一個地方文獻的廣義的表達;另一種認為記錄反映本區域歷史和現狀的文獻資料才是地方文獻,一般地說這是狹義的定義。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地方文獻是否只以狀寫本區域歷史和現狀內容為區別標準。
2012年6至8月,浙江省各公共圖書館都經歷了地方文獻工作考核定級。地方文獻考核標準采用狹義的定義,這代表了目前大多數人的觀點??己酥形覀兌家钥己思殑t為準,對已經按廣義地方文獻定義類列的原有地方文獻進行了再鑒定和剔除,但在心里總還有一種糾結:基層公共圖書館的非地方文獻采集力度明顯弱于地方文獻的采集力度,如果放棄地方文獻采集中對地方人士著述中的非本區域歷史和現狀內容的作品征集和采購,那么地方人士著述的收藏必將零落不堪。李善蘭是近代數學家;徐志摩是現代詩人;王國維是大師學者;金庸是武打小說作家;費鴻年、費耕雨曾編《博物館學概論》;錢崇澍是植物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植物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之一;還有許多進行自然科學研究的各學科杰出代表。我們如何把握地方人士中區域性研究以外的著述的采集的度呢?從心里說,筆者希望保存原地方文獻中地方人士的著述,但也有感于保存原地方文獻中地方人士的著述中執行的難度,一旦地方文獻庫中只見著述不見地域資料豈不用非所藏、本末倒置?
2.5 網絡文獻的采集與著作權法的問題
圖書館從網絡上下載數字資源會不會形成對著作權人權利的侵犯?怎么做才能在網絡地方文獻資料的下載使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侵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總則第一條: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作品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十條: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著作權:(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七條: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通過信息網絡向本館館舍內服務對象提供本館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數字作品和依法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數字化形式復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報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獲得經濟效益。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著作權法制約了侵權行為的產生,同時又為圖書館采集網絡地方文獻資料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從圖書館具有的職能看,無論是作為人類信息的保存者還是一個具有社會教育職能的機構,都有保存信息、傳承信息的義務。
我們認為:圖書館采集地方文獻的時候,只要我們做到允許下載才復制、控制復制數量、注意不以盈利為目的地提供讀者使用或錄留保存。這樣,在現行法規的范圍內基本能采集網絡地方文獻而不至于違法。同時筆者希望圖書法能早日頒布實施,這樣我們能更好地采集網絡數字資源類地方文獻為讀者提供服務。
縱觀縣(市)公共圖書館工作,地方文獻采集加工整理保存利用無論從前和以后都是一項重要的業務。只有堅持不懈地做好地方文獻采集,才能保持縣(市)公共圖書館在圖書館全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統的良好作用。“只有中國的,才是世界的。”地方文獻又何嘗不是這樣的道理呢?
[1]浙文社[2012]23號.關于開展全省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考評的通知[EB/OL].杭州:浙江省文化廳,2010.
[2]周眾喜,張寧梅.采集網絡信息 增加地方文獻收集新途徑[C]//21世紀地方文獻工作發展研究論文集.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中國新聞出版網.各國專家眼中的著作權集體管理[EB/OL]. [2012-12-07].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2-12/07/ c_132025011.htm.
張寧梅女,1960年生。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
G258.22
2013-12-16;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