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宏力
(沈陽建筑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168)
國外圖書館戰略規劃對我國本科院校圖書館的啟示
蔣宏力
(沈陽建筑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168)
以國外幾所著名圖書館的戰略規劃為例,從服務用戶理念、重塑圖書館空間、圖書館員的責任與使命、館藏發展方向、圖書館的角色和作用等方面,提取了國外圖書館未來發展趨勢的內容,對國內普通院校圖書館的未來發展提出參考性建議。
國外圖書館 戰略規劃 啟示
目前,國內普通本科院校圖書館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經費緊張且投入不穩定,雖網絡設施日益完善,電子資源對紙質資源的不足有所補充,但圖書館因對用戶需求了解甚少而倍感茫然。基于此,筆者通過梳理幾所國外圖書館的未來規劃,從中提取普通本科院校圖書館可借鑒的內容,重點從用戶、空間、圖書館員、館藏和圖書館功能等5方面加以探討,以期為規模尚小、經費緊張的圖書館提供參考。
大英圖書館[1]在《Growing Knowledge:The British Library’s Strategy 2011~2015》中提出讓所有從事研究的人員找到所要資料。其用戶愿景是:讓用戶在公共數字領域自由發現、查找、下載、共享資源并獲益于經濟和社會。新西蘭公共圖書館[2]在《Public Libraries of New Zealand:A Strategic Framework 2012~2017》規劃中這樣闡述:無論采取何種服務,圖書館的設計都要以用戶為核心,要迎合用戶需求變化取向,使服務傳送到用戶手中。服務價值準則和用戶驅動原則凸顯重要,圖書館因此在用戶教育和助推用戶發現信息中起到關鍵作用。
如果說制約圖書館發展的因素有經費、館員素質、用戶行為等指標,那么應將了解用戶行為放在首位,其次是館員素質,最后才是經費;圖書館應了解它所服務用戶的特點和需求,將經費用在刀刃上,以方便用戶使用為最終目標。圖書館工作倡導以人為本,就要以用戶為中心開展人性化服務。人性化服務應該使用戶快速而簡便地達到目標,以信息的完整性、易用性、一致性、靈活性和可逆性為要求,投入圖書館的時間、金錢和人力,進行資源建設[3]。

表1 用戶行為的變化
圖書館所做的一切都將是用戶驅動(User-driven)的,即由用戶來決定館藏的選取,而不是由圖書館主觀建設以不變應萬變的館藏;用戶來決定圖書館的服務方向,而不是圖書館想當然推出的服務。正如初景利教授所說:讀者需求決定著圖書館的存在,圖書館欠缺的是真正用讀者信息指導決策。如何能抓住讀者的心,如何能讓這股讀者流源源不斷地涌入圖書館,這是現在大多數圖書館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圖書館需要重視引入用戶流(User Flow),以保持與用戶的緊密聯系。圖書館與用戶單位以及其他服務部門的相互滲透,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聯系[4]。圖書館應認真思考:如何能開展活動、建立互動,讓讀者主動參與到圖書館活動中來,提升圖書館的人氣,以達到“以人影響人,以人帶動人”的效應。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5]在《CULIS Strategic Plan 2010-2013》中這樣表述未來空間:圖書館空間在校園中的持續性重要作用,適當重新規劃圖書館的實體空間,以滿足行為和需求不斷變化的新一代讀者。加州大學圖書館[6]在《UCLA Library Strategic Plan 2012~2017》中這樣表述:加大密集空間建設的投入,以電子系統管理形式,讓用戶取閱資料更加便利,以騰出圖書館的學習空間給高頻次使用的資料和其他用途。新西蘭公共圖書館在規劃中提出,圖書館空間設計應考慮人們交流需要,融合新媒體設備,為人們提供音樂、表演、演講和其他學習活動而不必讓用戶顧及其個人出身。而計算機和其他技術空間將有助于個人參與團隊合作。弗吉尼亞科技大學圖書館[7]在《Virginia Tech University Libraries Strategic Plan 2012~2018》中這樣闡述,要去除地理障礙,設計并優化圖書館的虛擬空間和實體空間,支持不同類型的、跨學科的研究需求,以激發創新、鼓勵創造。
空間建設的典型案例:浙江大學圖書館有多個不同的空間,分別是知識空間、學習空間、研究空間、軟件和系統實驗空間、多媒體空間、創新空間、文化空間、社會交流空間,部分空間配備了蘋果一體機。需著重介紹的是:研究空間是給師生團隊提供的課題討論與申報的空間,申報團隊的課題名稱、預期成果、使用時限等均公示在門口,在課題結題時,由負責的老師在圖書館舉辦一次專題講座,供相關專業學生分享受益,實現了圖書館與教師、學生的三方共贏。香港理工大學圖書館建筑面積僅1.67萬平方米,卻收藏了約260萬冊的紙質圖書,擺放了3600多個閱覽座位,紙本期刊1.2萬余種。該館空間設計的方法是,低利用率的圖書以密集形式存放,通過電子管理系統進行查詢和調閱。同時,不斷通過剔除使用率低的圖書來騰出更多空間。
為塑造受讀者歡迎的學習和研究環境,圖書館必須轉變為跨學科的、多功能的學習空間,支持團隊以及個人的研究,并有先進的技術系統作為支持[8]。圖書館空間應該能夠根據需求變化而重新配置。傳統的、呆板的、固定的、缺乏人文氣息和交流功能的圖書館,必須讓位于動態的、活躍的、有吸引力的、與用戶可交互的圖書館[9]。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10]在《TOWARD 2015: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Strategic Plan,2011~2015》中這樣提出,圖書館員要與教職員工、學院領導合作,向他們介紹圖書館的新服務。圖書館員要嵌入到課堂、項目、學術等,擴大向院系努力、參與學術生命周期的服務范圍。新西蘭公共圖書館在規劃中提出,在用戶鏈條中,圖書館員繼續發揮著幫助用戶使用瀏覽器、搜索引擎、合法下載、發現鏈接等作用,資源范圍不僅是數字館藏,也包括物理館藏。圖書館員是聯系紐帶,關聯著知識與知識、用戶與知識、對同一查詢方法感興趣的用戶,未來的圖書館員需成為使用信息工具的專家。
圖書館要組織人力,擅于發現為圖書館員所用的一條將海量知識提取為用戶所需資源的最短路線,在與用戶聯系、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有利于圖書館決策與發展的信息專家。未來的圖書館員應是培訓師、檢索專家、推銷與宣傳專家、引擎挖掘師等,圖書館員不僅能熟練掌握圖書館采購的各類電子資源操作,而且應熟悉合作方的相關文獻傳遞操作,更重要的是能夠挖掘出更多潛在的免費資源,能夠利用百度、豆丁、Google學術等獲取文獻。正如2012年浙江大學黃晨副館長在《圖書館服務未來》中所說:圖書館員的角色應是一個哨兵,一個過濾器,一個組織者,一個服務商,是一個網絡節點……圖書館員必須“走出去”,參與到教師的學術研究中,把握這些研究人員不斷變化的需求,使圖書館在大學的研究領域存在競爭力。同時,圖書館員還要“進課堂”,向師生征集教參圖書意見,參加學院重要例會,了解院系專業發展方向和教師需求,深入課堂進行專業知識輔助教學,深入課題組和學術團隊等。
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在規劃中提出,在館藏支持與服務方面,要重返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發布的學術機構前10位。同時,尋求校方增加配額,重新整合內部資源,通過尋求獎勵、基金和其他渠道等外部投資,用于支持增加重點館藏。采購并促進特色而有重要學術意義的館藏,包括印本文獻、數字文獻、多媒體文獻和手工藝品等,豐富校園的教學研究環境,使這些獨特資源在全球學術范圍內更加易于存取。加州大學圖書館在規劃中提出,發展多類型的非傳統文獻,包括視頻、電子音樂等,使知識如紙質文獻那樣廣泛存在且易于存取。通過目錄組織,讓那些能拓寬人們知識視野的專門文獻,包括稀有的、孤本的、被隱藏的文獻得以揭示。大英圖書館在規劃中提出,繼續在高等教育中扮演好共享存儲、提供存取的關鍵角色,在物理館藏管理的項目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ARL)在面對當前信息環境的巨變時采取了這樣的新方法:廣泛收藏E-Resource,重新定義館藏。
圖書館在館藏建設方面,可通過郵件、QQ、書目薦購模塊等,征集讀者采購意見,并進行判別與斟酌。事實上,所有的圖書館都在爭取增加圖書經費,但換一個角度思考,換一種行為方式,也是解決經費緊張的辦法,如開展特色資源建設,根據流通率調整圖書復本量,通過學科館員分專業征集采書意見、組織師生現場采選圖書,告別經費分配定式、告別資源訂購定式,敢于對紙質期刊進行取舍,敢于根據利用效果決定數據庫是否續訂等,這些都是改善館藏質量、提升經費效果的良策。
謝菲爾德大學圖書館[11]在《The University Library Strategic Plan 2011 to 2015:Library Everywhere》中這樣表述自己的愿景:我們是英國最具動態的研究型圖書館,承諾提供一個杰出的學習環境,當你需要時,我們以友好的專家式服務來幫助你。加州大學圖書館在規劃中提出,要重新定義圖書館在支持和參與整個研究生命周期方面的高效作用。西雅圖公共圖書館[12]在《The Seattle Public Library Strategic Plan—My Library:the Next Generation》中提出,圖書館的服務重心已由建筑實體轉向讀者服務,要建立讀書社區,重新思考圖書館在向讀者推介新書時的角色和定位,以幫助他們選好下一本書。同時,提供更多的渠道助推人們參與圖書和文化交流。新西蘭公共圖書館規劃中提出,助推用戶獨立或終身學習、研究、創新,為所有人提供基于交流的服務,成為文化交流中心。

表2 以擁有為基礎的圖書館模式和以使用為基礎的圖書館模式比較[3]
大學圖書館應成為一個實驗室、一個體驗館,在這里,學生可以深入專業、完成畢業設計,老師可以靜心備課、潛心科研;在這里,讓思維創新,讓成果輩出,圖書館應是集檢索、輸出、演示、交流、學習為一體的實驗空間。
圖書館規劃是一個圖書館發展方向的指南,通過對國外圖書館戰略規劃進行梳理和提取,使其精華為國內圖書館所借鑒,必定在某種程度上對國內圖書館,特別是普通院校圖書館的發展有所推動。
[1]Growing Knowledge:The British Library launches its strategy for 2011-2015[EB/OL].[2012-10-21].http://www.bl.uk/ aboutus/stratpolprog/strategy1115/index.html.
[2]Public Libraries of New Zealand:A Strategic Framework 2012-2017[EB/OL].[2012-10-08].http://www.publiclibrariesofnewzealand.org.nz/misc/pdfs/NZ_Public_Libraries_Str ategic_Framework.pdf.
[3]孟廣均.國外圖書館學情報學最新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3).
[4]劉穎,黃傳惠.嵌入用戶環境:圖書館學科服務新方向[J].圖書情報知識,2010(1).
[5]CULIS Strategic Plan.2010-2013[EB/OL].[2012-11-02]. http://www.columbia.edu/cu/lweb/img/assets/6675/CULIS_ Strategic_Plan_2010-2013.pdf.
[6]UCLA Library Strategic Plan.[EB/OL].[2013-01-15].http:// www.library.ucla.edu/pdf/UCLA-LibraryStrategicPlan2012 -19.pdf.
[7]Virginia Tech University Libraries Strategic Plan.2012-2018[EB/OL].[2013-01-07].http://www.lib.vt.edu/strategicplan/2012-2018.pdf.
[8]張煥敏,葉杭慶,趙美娣.高校圖書館發展趨勢研究——基于英美10所知名高校圖書館戰略規劃的考察[J].圖書情報工作,2011(12).
[9]初景利,吳冬曼.圖書館發展趨勢調研報告(二):總體發展趨勢[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2).
[10]TOWARD 2015: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Strategic Plan,2011-2015[EB/OL].[2013-01-16].http://www.library.cornell.edu/sites/default/files/CUL_Strategic_Plan_ 2011-2015(re-numbered)_1.pdf.
[11]The University Library Strategic Plan 2011 to 2015:Library Everywhere.http://www.shef.ac.uk/library/about/strategicplan.
[12]The Seattle Public Library Strategic Plan—My Library:the Next Generation[EB/OL].[2013-02-01].http://www. spl.org/Documents/about/strategic_plan.pdf.
蔣宏力男,1964年生。大專學歷,助理館員。研究方向:讀者工作。
G250
2013-12-26;責編:王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