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艷
(遼陽市宏偉區圖書館,遼寧 遼陽 111000)
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延伸區級圖書館讀者服務
——以遼陽市宏偉區圖書館為例
于鳳艷
(遼陽市宏偉區圖書館,遼寧 遼陽 111000)
分析了網絡環境下區級圖書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現實,提出區級圖書館必須轉變服務理念,搞好圖書館陣地建設,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職能,并依托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優秀資源,拓展區級圖書館延伸服務,通過服務區域、服務社區、服務農村,利用文化資源共享設備,演繹廣場文化,使文化信息真正普及到全區范圍,全方位服務全區人民,推動文化惠民活動深入開展。
區級圖書館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延伸服務
在我國,區級圖書館就是一個區域的文化信息中心。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普及,人們對知識的需求不斷增長,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方式已無法滿足現代讀者的需求,圖書館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區級圖書館如何生存發展下去,成為擺在圖書館人面前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面對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區級圖書館應該拓展思維,與時俱進,打破常規,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搞好圖書館陣地服務;充分利用網絡環境,同時依托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的優秀信息資源,使文化共享工程與圖書館建設結合起來,拓展區級圖書館延伸服務,開辟一條服務區域、服務社區、服務農村的服務模式,使文化信息真正普及到全區范圍,全方位服務全區人民。
1.1 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提供人性化服務
為讀者提供服務從來都是圖書館的辦館宗旨,但在實際工作中,區級圖書館工作基本是圍繞“藏書”開展,服務以收集、流通文獻為主要方式,開門坐等讀者上門借閱,圖書館員基本上是藏書的“保管者”,是圖書加工的“工匠”。近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對圖書館投資巨大,如果我們依然遵循著這種傳統的“借還”模式的服務,我們的圖書館大樓只會成為一個外表光鮮、門可羅雀的“人文景觀”,發揮不出圖書館應有的作用。
網絡環境給圖書館傳統服務帶來巨大的沖擊,區級圖書館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開展信息服務、知識服務。讀者是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推動者,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中心。圖書館員的職責就是從讀者利益出發,研究讀者,通過讀者對知識的運用,最大程度地實現知識的價值。圖書采集要以讀者需求為尺度;圖書編排要以讀者方便為要求;圖書閱覽、流通要以讀者舒適為目標;信息收集、傳遞要以讀者利用為原則。
1.2 共建流動圖書閱覽室,送知識進鄉村
區級圖書館具有豐富的館藏資源,有相對高素質的技術人員和豐富的服務經驗,這是開展社區服務的潛在優勢。近年來,不少鄉鎮建立了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但由于資金、管理等原因,圖書室發展緩慢,圖書數量少,不少地方甚至是一個空架子,不能滿足農民朋友的閱讀需求。本館積極扶持蘭家鎮圖書閱覽室,協調相關各部門,為蘭家鎮圖書閱覽室爭取圖書、電腦等資源,與本館實現聯機編目,開展館際互借,開展網絡信息服務。幾年來,本館分別在城區街道社區、曙光鎮、蘭家鎮、新村街道派出所、蘭家鎮中心小學建立了15個流動圖書站,以此改變傳統的館內被動服務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藏書的利用率,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1.3 扶持農家書屋建設,引領農民讀書活動
“農家書屋”是以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和農村文化程度為目的的農民自助讀書組織,區級圖書館應把幫助農家書屋建設作為區級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延伸,把區級圖書館的服務農家書屋帶到農村,服務農民。區級圖書館應發動社會各界為農家書屋捐贈圖書,并提供指導服務,為他們建立健全科學的規章制度,提供貼心周到的業務輔導。為深入了解“農家書屋”的建設情況,更好地發揮“農家書屋”服務于民的作用,2012年10月9日至11日,局領導帶領部分圖書館工作人員在曙光鎮文化站同志的陪同下,前往曙光鎮開展“農家書屋”回訪活動,前后共用3天的時間,深入12個村,發放征求意見表500份。通過走訪,我們了解到農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實際問題。2012年11月16日,本館挑選了科學養殖、計算機知識、醫藥衛生等主題圖書700多冊,以及文化年貨帶回家系列、共享書香·快樂閱讀系列、新農村建設系列、農業養殖、種植信息資料光盤約200余張,分別送到蘭家鎮文化站、曙光鎮文化中心,真正把“文化惠農”工程落到實處。
區級圖書館是文化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提供增長文化知識的舒適環境,還要發揮好社會教育職能。本館運用圖書館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思路,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形成全社會好讀書、讀好書的書香氛圍。
2.1 以“直觀式”活動感悟人
開展展覽活動,吸引受眾多,視覺沖擊強。我們采取圖片、攝影、書畫、實物展出等形式,讓廣大讀者通過直觀感受學習知識、感悟哲理、接受教育。幾年來,先后開展了紀念建區30周年輝煌成就書畫展、防震減災圖片展、遠離毒品圖片展、建黨90周年圖片展、雷鋒生平事跡圖片展、百姓閱讀表情攝影作品展等16次,開展“圖書館之旅”參觀活動5次,接待參觀人數達10萬余人次。
2.2 以“講座式”方法啟迪人
舉辦知識講座,信息含量大,教育功能強。我們邀請專家、學者先后舉辦各類知識講座18次。2009年,特邀中國少年報工作站徐文靜主任開展“愛家鄉,愛遼陽,回顧滄桑歷史”知識講座;2012年,聘請遼陽市作家協會理事、遼陽小作家協會會長襄平俠老師進行“快樂讀書,快樂人生”知識講座;邀請原遼化醫院院長王鵬舉辦“心腦血管疾病科普知識”公益講座。另外,我們還成立了健康養生協會,聘請宏偉區、遼化老年養生協會4位專家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轄區內居民共有5000余人次參加講座,講座的內容旨在引導社區居民轉變生活理念,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識講座的開展受眾面廣、社會影響力大,從而形成了宏偉區圖書館的特色品牌服務。
2.3 以“互動式”形式教育人
讀者互動參與,表現形式活,教育效果好。我們結合每年“圖書館宣傳周”“世界讀書日”,以及重大節假日、紀念日,廣泛開展讀書征文、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相繼開展“圖書館服務宣傳月”“相約圖書館”活動,組織了“我心中的圖書館”讀者有獎征文活動、知識競賽;開展“全民讀書節”活動,組織了有獎問答、無償贈書活動;結合慶祝建區30周年,開展了演講征文活動,廣大讀者踴躍參與,帶動更多群眾了解圖書館,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充分利用了現代新技術和新手段,將各領域相關資源加以組織、整合,通過覆蓋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部分地、縣、鄉鎮、村、社區的文化信息資源網絡傳輸系統提供給群眾。區級圖書館作為文化資源共享區級支中心,從衛星接收儀接收到這些優秀信息后發布到電子閱覽室,再利用省中心配置的投影儀、幕布、手提電腦等設備到鄉鎮、社區、農村開展活動,使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3.1 利用接收資源,豐富電子館藏
近年來,區級圖書館陸續開設了電子閱覽室,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向讀者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務。同時,社會上的網吧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驚人。區級圖書館有義務有責任用優雅的環境、豐富的館藏、健康的方式、嚴格的管理、優質的服務,把大部分學生讀者、未成年人吸引到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來。目前本館電子閱覽室有24萬冊電子圖書和1800余件音像制品,建立了多媒體數字圖書館,設置了音視頻中心、音樂中心、名畫中心、數字圖書等欄目,全部免費為青少年讀者提供綠色網上閱覽服務。工作人員加強維護硬件,及時排除故障,為青少年讀者進行上網指導,在選擇網站鏈接時嚴格審查,確保信息的真實、健康,實現綠色上網。另外,本館還安裝了適合老年讀者學習的書法、美術、乒乓球等局域學習網,以滿足各類讀者學習需求。
3.2 利用精選資源,送文化到鄉村
區級圖書館肩負著提高全區人民文化素質的重要職責,由于歷史、經濟的原因,文化信息傳遞實際偏重于城區讀者。筆者曾在跟隨宏偉區文化局領導對全區11個行政村、3個自然村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基層服務點發放設備的驗收檢查中,了解到鄉村文化的貧瘠。區級圖書館應利用文化共享工程這個平臺,借助投影儀等設備,在農閑時節深入偏遠農村為農民送文化下鄉。首批村級基層服務點的設備已陸續到位,區圖書館工作人員積極幫助協調安裝設備,指導基層點利用共享工程資源為農民提供切實的幫助,使基層點成為農民掌握政策動向,學習科技知識,獲得致富信息的課堂,為全區百姓謀取文化福利,同時也拓展了區圖書館服務大眾的手段。
3.3 利用文化資源共享設備,演繹廣場文化
文化資源共享給區級圖書館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豐富的信息資源、可流動的投影設備可以使圖書走出館門,利用廣場為社區群眾服務。2013年初以來,宏偉區文化局針對群眾對廣場文化活動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的現實,著力探索廣場辦文化的路子,破解制約廣場文化活動的難題,決定將廣場群眾文化活動與廣場宣傳思想文化結合起來,讓廣場文化活動真正朝著文化惠民、藝術惠民的方向發展。2014年夏天,本館充分利用宏偉廣場LED大屏幕顯示器,開展了經典老片回顧展、科普知識展播。例如,《雷鋒》《開國大典》《西安事變》《青春萬歲》《事故災難應急知識》《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如何自救互救》等影片的播放,每天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市民駐足觀看。宏偉廣場是全區規模最大、社會影響力最廣泛的大型文藝廣場。宏偉廣場的太極拳隊、自發性的卡拉OK隊、露天交誼舞隊、鴻雁秧歌隊等團隊演繹的群眾廣場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文化賴以生存發展的體制環境和社會條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必須努力改變傳統生產傳播方式下形成的思維定式,積極探索和建立運用先進技術建設和傳播先進文化的新途徑、新辦法。要通過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在管理上改變傳統模式,積極探索現代化管理模式,將當地獨具特色、優秀的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的建設及共享工程數字資源的傳輸服務作為工作重點,直接向廣大群眾提供豐富快捷、實用性、知識性、娛樂性、高質量的文化信息服務,特別是要為未成年人提供課外精神食糧。要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建設鄉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絡。努力探索與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程及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等工程的合作;要利用數字文化資源舉辦各種實用技術、科學普及培訓班;要加強對鄉村站點的指導、輔導和服務,徹底改變服務內容老化、服務對象單一的現狀,為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持。
[1]寧英偉.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發展策略[J].圖書館學刊,2006(1):41-41,46.
[2]王世偉.當代全球圖書館事業面臨的難題與挑戰[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1):13-15,32.
[3]景明.社會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探析[J].圖書館學刊,2013(4):111-112.
[4]周鴻武.學習型社會背景下社區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J].圖書館研究,2013(2):30-32.
[5]李萬春.農家書屋讀者服務工作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2(2):74-76.
[6]盧美珍.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柱——公共圖書館推動文化大發展初探[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8(4):24,39.
于鳳艷女,1971年生。大專學歷,館員。研究方向:弱勢群體服務。
G252
2014-02-13;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