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芳
(盤錦市圖書館,遼寧 盤錦 124010)
公共圖書館打造城市“第三空間”的實踐探索
白芳
(盤錦市圖書館,遼寧 盤錦 124010)
網絡數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使得圖書館不斷地轉型,而圖書館轉型為文化空間才是最佳的社會狀態,已成共識,正成為一種趨勢。本館創新工作理念、通過營造最美環境、增加服務功能、開展多元文化服務、打造文化品牌等一系列措施為市民營造最美的文化空間。
轉型發展 圖書館 文化空間 城市發展 第三空間
隨著網絡和信息存儲技術、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知識和多種載體的信息形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特別是當今社會已進入4G網絡時代,人們獲取知識信息越來越方便、快捷。為適應社會形勢不斷發展的需要,圖書館經歷了從傳統圖書館到自動化圖書館、復合圖書館以及數字圖書館的轉型。但是這種轉型發展更多重視業務功能而輕視社會功能,導致圖書館的“公共性”“教育性”逐漸萎縮,圖書館依舊是門前冷落的狀態。
2009年國際圖聯年會衛星會議主題“作為第三空間的圖書館”受到普遍關注。圖書館轉型為文化空間越來越受到業內專家的認同,通過打造舒適的空間,提供社交和活動機會,承擔社會功能,達到聚集人氣、凝聚智慧和思想的目的,從而使圖書館的社會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發揮,凸顯圖書館的“公共性”和“教育性”屬性,體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從本質上說這種轉型是使圖書館由“書”的空間轉變為“人”的空間。如今國外“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的運動正如火如荼,吸引眾多公眾走進圖書館并參與其中。國外的成功案例表明,圖書館轉型為文化空間是最佳社會狀態。目前我們國家很多城市圖書館都把它作為發展目標并付諸實踐。現結合實踐就有關問題談幾點認識。
從圖書館到城市的“文化空間”,需要圖書館人在思想觀念、辦館理念、服務創新等方面有一個全新的轉變。近年來,盤錦市圖書館在工作中逐步改變“自我封閉”的辦館理念,樹立“開門辦館、開放辦館”發展理念;改變“以我為主”的服務理念,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改變“靜態僵化”的服務理念,樹立“延伸創新”的服務理念;改變“坐等上門”的服務理念,樹立“服務到家”的服務理念。在全新的工作理念指導下,該館在打造城市文化空間的實踐中進行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2.1 營造最美環境,增強文化功能
溫馨典雅的環境是打造城市文化空間的首要條件,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則是吸引讀者到館的重要手段。2008年以來,盤錦市圖書館在打造“城市書房,文化空間”目標的指引下,將老館舍進行大規模的裝修改造和環境美化,重新布局,全新設計。將圖書館一至三層最好空間全部留給讀者。讀者服務區分為閱覽空間、超市式借閱空間、展覽空間、自習空間、休閑空間等多塊開放區域,為讀者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和環境感受。館內整體裝修風格簡約大氣、清新淡雅,給人一種溫馨舒適、輕松愉悅的感受,再配以格調高雅的藝術作品,使圖書館散發著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為打造家居式的閱讀氛圍,該館的閱讀空間(報刊閱覽室)采用了多元化的閱覽席位配置方式,將書架與閱覽席位交叉,塑造不同的閱讀區間,老年閱讀區間配置柔軟舒適的沙發,兒童閱讀區間配置低矮卡通的閱覽桌椅,而青年閱讀區間則溫馨浪漫、富有創意。在這樣的空間里,在柔和的燈光下,讀者會自然形成閱讀族群。我們的理念是讓每位讀者都有自己喜愛的閱讀角落,舒服自在地讀書。自然環境方面,對圖書館主體建筑周邊的環境進行規劃和設計,灰瓦白墻、柵欄圍成一個園林式院落。院落內池魚、藕花、盆景、竹林、回廊等人工自然景觀,使圖書館建筑生機盎然、天人合一。在喧鬧的市區里一處書香縷縷、寧靜怡人的文化空間呈現在市人面前。在服務功能上,增加了講座、展覽、自習、影視播放、文化沙龍等文化休閑功能。我們的目標是使圖書館不僅成為市民讀書學習、獲取知識信息的文化殿堂,而且成為市民看展覽、聽講座、自學、休閑的好去處,成為市民工作、生活之余充電提高、知識交流、休閑娛樂的第三空間。
2.2 出臺便民舉措,開展多元文化服務
2.2.1 無差別服務。該館一直秉持“平等、免費、無障礙”的服務理念,堅持推行“無差別、無門檻、零收費、零距離”服務,對所有市民全免費開放。在這個空間里,無論是高官、百姓、專家學者,還是農民工、乞丐都一律平等。不論他們身份的高低貴賤,館員對他們都一視同仁。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活動,每位市民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使是行人走累了到圖書館坐會兒,環衛工人或執勤交警渴了要杯熱水,我們的館員也一樣熱情接待。
2.2.2 便民服務。該館在各服務窗口均設立便民服務處,備有筆紙、毛巾、花鏡、雨傘、針線包、日常用藥等物品,方便讀者使用;設立讀者意見箱、留言簿、讀者QQ群、館長接待日等,及時傾聽讀者心聲;建立科技工作者綠色通道,為全市科研人員提供優質高效服務;針對老弱病殘等不方便來館的弱勢群體讀者,除了堅持送書上門外,還推出了增加借書冊數、延長借閱時間等優惠服務。
2.2.3 自助式服務。該館不斷完善自動化服務系統,除了提供館藏信息查詢設備外,還在讀者自學空間處安裝網絡端口30余處,無線寬帶網絡覆蓋全館,讀者只要攜帶具有無線網卡的手提電腦以及擁有WI-FI功能的手機或PDA,便可在全館范圍內隨時隨地靈活、便捷地享受網絡服務,查閱各種數字資源。
2.2.4 “點菜式”服務。該館在2013年首次推出了“點菜式”服務。凡讀者在本館借閱不到的文獻資料,只要有價值,我們就讓讀者填寫“讀者文獻需求登記表”,圖書采訪人員以最快的速度購進,滿足讀者特定需求。另外,本館的其他文化服務也實行“點菜式”服務,如視聽閱覽室的視頻健康講座、影視播放等活動,都是按照讀者需求來安排播放內容的。“點菜式”服務彰顯了人性化的理念,使讀者“品嘗”到了自己喜愛的文化大餐,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
2.3 打造文化品牌,形成服務特色
隨著市民素質的提升,對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簡單的讀書看報或知識信息查閱已不能滿足市民高品位的文化需求。為讓市民在這個文化空間里享受到高品位的文化休閑服務,圖書館努力打造成為最有魅力、最受市民喜愛的公共文化場所。近年來,本館堅持服務創新,充分發揮館藏文獻資源、空間資源等優勢,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服務品牌,使圖書館的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服務內涵不斷深化,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2.3.1 創辦公益性講座。2009年本館推出了《鶴鄉講壇》公益講座。《鶴鄉講壇》以挖掘盤錦地域文化,學養盤錦精神為宗旨,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在市圖書館設壇講學,為廣大市民搭建挖掘家鄉歷史、了解盤錦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文化平臺。隨后,又應廣大市民要求,豐富講壇內容,整合了館內數字資源,推出了《鶴鄉講壇·盤圖視頻講座》服務品牌,為市民免費播放中國人文歷史、健康養生、經典老電影等方面內容的視頻講座。由于每次講座之前都通過報紙、圖書館網站、館內公告、宣傳海報、發送短信等多種途徑廣泛宣傳,加之講座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公益講座活動自開辦以來,受到市民們的熱烈歡迎,幾乎場場爆滿。2009年至今,共舉辦公益講座180場,免費接待市民3萬余人次。
2.3.2 創辦公益性展覽。利用圖書館空間資源舉辦公益展覽,一方面可以使公共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是發揮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拓展服務的需要。對于民間藝術家而言,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并不是件容易事,租用場地需要花銷,布展也耗費精力,圖書館為他們提供這樣一個公益平臺,既可以實現藝術家們辦個展的愿望,同時又使廣大市民受益。基于這樣一個初衷,盤錦市圖書館于2009年創辦了“公眾審美教育系列展覽”文化服務品牌,專門為本市藝術家及愛好者們常年提供個人藝術作品展覽平臺,廣大市民在圖書館讀書學習的同時,能夠常年欣賞高雅的藝術精品,接受美的熏陶。展覽活動自創辦以來,共舉辦書畫、攝影、民俗、工藝品等各類藝術展覽56回,接待參觀展覽的市民20余萬人次。圖書館的美譽度不斷增強,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由于宣傳報道及時,本館的展覽活動受到了國家級、省級媒體的關注,國家文化部、省文化廳及新華網等多家媒體網站都對相關展覽活動進行了報道。現在,市內外不少藝術家及愛好者都在本館登記、排隊,希望利用圖書館的文化空間開辦個人作品展。隨著圖書館在社會上知名度的與日俱增,看個人展覽到市圖書館,在市民中已經形成一種共識。
2.3.3 創辦文化沙龍組織。萬卷樓文化沙龍俱樂部,是本館專門為全市文化藝術群體提供的包括會議研討、講座培訓、作品展覽、筆會交流、休閑品茗等內容的文化服務。市內外的文學、美術、書法、攝影、收藏等各界專業人士及業余愛好者,定期集聚在萬卷樓文化沙龍俱樂部開展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萬卷樓文化沙龍自2013年4月創建以來,先后接待文化藝術沙龍活動30余次,其中吉林省公主嶺市文聯與盤錦市書協的考察交流活動,盤山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40周年紀念活動,美籍華人油畫家殷永春畫展,中國盤錦—韓國洪川聯合美術、書法作品展,癸巳中秋賞月雅集等文化活動均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萬卷樓文化沙龍已經成為廣大藝術家和文人雅士交流、休閑的“后花園”。
3.1 加強對外宣傳
公共圖書館——城市“第三空間”正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加強圖書館的對外宣傳工作,就是要所有市民像知道咖啡館、公園、電影院等公共場所一樣,知道這座城市有這么一個自由的文化空間,不只和書有關,而是包含各種形態的文化活動。人們到這里來碰撞思想,分享快樂。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微博等媒體廣泛宣傳,讓市民了解到圖書館的轉型,通過活動吸引市民走進圖書館、依賴圖書館,并喊出像星巴克一樣的口號:“如果我不在家和單位,就在圖書館,如果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3.2 豐富服務內容
作為一個公共文化場所,就像地鐵站、公交車一樣,要為民所用。在這里,只要是市民感興趣的文化活動,圖書館都可以舉辦。我們現在開展的活動多一些文化休閑,少一些生活休閑。可適當開展如“茶吧”“聊天室”“棋牌室”等生活休閑服務。另外,創意和展示也是新時代人們的文化追求,圖書館打造創意空間,開展一些創意體驗活動,激發人們的創意靈感,開拓思維。像上海圖書館引進3D打印機,就為讀者學習研究和創意體驗提供了必要工具。在展示空間里,為各類有藝術表演天賦的人才搭建了平臺,如組建合唱團、樂器彈奏、小品劇策劃表演等,使圖書館成為一個集學習交流、創意展示、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城市“第三空間”。
3.3 提高館員素質
要打造圖書館為城市的公共“第三空間”,人是主要因素。活動也好,服務也好,都需要人來策劃和實施,館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決定著讀者在圖書館的體驗和感受。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館員隊伍極為重要。要不斷加強職工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公關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培養職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讓職工帶著激情投入到無限的服務中去,讓愛心、耐心、細心服務深入到每一個服務細節,增加讀者的幸福感、信任感和對圖書館的親和力,使圖書館成為人人向往的城市“第三空間”。
[1]服務轉型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http://www.slgz.cn/ html/jingjixuelei/qitaxiangguan/2012/0216/105270.html.
[2]張繼敏.基于社會轉型視角下的圖書館“第三空間”[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6):63-64.
[3]鮑甬嬋.圖書館:城市的“第三空間”[J].圖書館論壇,2011(5):16-18.
[4]許慧穎.圖書館作為城市“第三空間”及其作用[J].公共圖書館,2013(3):7-12.
白 芳女,1972年生。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副館長。
G258.2
2014-01-21;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