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恩娜
(營口市老邊區圖書館,遼寧 營口 115005)
基層圖書館為農民工延伸服務斷想
——以營口市老邊區圖書館為例
董恩娜
(營口市老邊區圖書館,遼寧 營口 115005)
在對農民工群體業余文化生活狀況展開調查的基礎上,結合老邊區圖書館為農民工群體服務的實踐,就基層圖書館開展延伸服務的意義與具體做法談了幾點認識。
基層圖書館 延伸服務 農民工 業余文化生活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周邊農村大量剩余的勞動力形成了龐大的農民工群體。這些農民工在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他們的生存狀況卻令人擔憂。他們干的是工人的活,身份卻是農民,基本權益沒有保障,受人歧視,很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更是一片空白。筆者針對老邊區農民工生活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并結合老邊區圖書館面向農民工群體開展服務實踐,就基層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問題談幾點想法。
在調查走訪的過程中,筆者深切地感受到農民工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尤其是文化生活的匱乏,讓很多農民工倍感精神的空虛與歲月的煎熬。
1.1 文化程度低,沒有文化生活氛圍
農民工可以說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學歷低,幾乎很少有從校門走出去的,大多數文化素質不高,靠體力掙錢吃飯、養家糊口。就老邊區所有農民工文化程度來看,初中畢業占40%以上,高中學歷的不到5%,還有部分沒上幾天學或是小學畢業,而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只占全部農民工總數的5%左右。由于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所以他們沒有看書、學習的習慣。
1.2 專業技能水平低,沒有時間提升自己
專業技術能力是一個人賴以謀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農民工沒有技術,無法從事專業性較高的技術工作,也就意味著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和與之相匹配的薪酬,而只是從事一些簡單的相對掙錢少出力多、毫無技術含量的最低層的工作。由于工作性質和生活環境影響,大多數農民工沒有時間來認真學習或參加各種培訓提升自己。為了眼前利益,不舍得為自己將來的發展買單。也有一部分農民工想學習、想提升,但家庭負擔很重,全家就只有他一個勞動力,沒有喘息的時間。
1.3 沒有職業目標,經濟基礎薄弱
農民工普遍對自己的職業沒有明確的未來規劃,干一天算一天,開一天錢就知足了。雖然青年農民工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理想不一定完全可以實現,但在很大程度上,目標是就業發展的第一步,有目標才能有計劃,有計劃才能去努力實現。低下的經濟條件決定他們不敢展望未來,更不敢走進也不能走進文化娛樂場所,像圖書館、電影院等文化設施對他們來說顯得更加遙遠,喜歡看書但買不起書。老邊區圖書館在面向農民工開展服務宣傳時,就有農民工反映說,很多農民工不敢進圖書館,一是不了解圖書館,二是怕看書花錢。
為農民工服務,為弱勢群體服務,既是公共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各級政府積極主導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的一項系統工程。作為基層公共館,不斷拓展覆蓋面,不斷豐富服務內容,不斷延伸服務的觸角和范圍,這是時代的召喚,更是圖書館自身的責任和使命。為弱勢群體服務,為農民工群體服務,需要圖書館的積極參與。
2.1 建設學習型城市的需要
圖書館以建設學習型城市為己任。圖書館是公民終身學習的沒有圍墻的學校,為公民終身學習創造機會和條件。一個有競爭力的民族,必定是善于持續學習的民族。一個奮發向上、智慧和諧的社會,必定是一個學習型社會
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發展。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從建設和諧城市入手。一個和諧城市至少要達到以下目標:一是經濟要繁榮。經濟繁榮是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條件,沒有繁榮的經濟,就不會有和諧的社會。二是文化要先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一個城市得以區別于其他城市的個性所在。
2.2 實現社會均等服務的需要
《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曾指出:“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全部分布在市區,多是以服務城區百姓為主,相對弱勢群體的利益很少有人去考慮。針對農民工文化服務工作,圖書館應該有所側重。真正把外來務工人員當作城市的一份子,平等對待,一視同仁。一定要尊重他們,引導他們走進圖書館。在辦證、借閱等方面給予方便,讓農民工真正利用好圖書館各種文獻資源,把圖書館當作農民工業余文化生活的一個陣地。
2.3 創造和諧社會環境的需要
農民工是城市的一份子,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力量。農民工可以說是當今社會職位最為低下的城市邊緣人群,是農民,沒有地種;是城里人,卻沒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各種壓力、矛盾在農民工身上長期積累,得不到釋放,流動性又非常強,必然成為社會的高危人群。讓農民工有尊嚴地融入城市生活,引導他們釋放心中的壓力,緩解他們緊張的生活節奏,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是圖書館必須做的而且是必須做好的一項工作。
圖書館作為一個公益性的文化單位,有責任有義務做好為農民工的文化服務工作。特別是地處縣區的基層圖書館,地域跨度較小,人口相對較少,輻射面相對較大,為農民工服務的空間較大。比如:可以針對農民工的工作特點,延長開館時間;針對農民工是低消費人群特點,多開展一些對農民工免費服務的項目;針對本地區主要農民工從業種類及地域特點,圖書館可以適時舉辦“各類專業技能培訓”“上崗安全培訓”“法律培訓”“公民基本權益培訓”等,提升他們的勞動技能,增加他們的工資收入,提升他們適應城市生活的本領。
3.1 建立圖書流通站
為了豐富農民工的業余文化生活,近兩年老邊區圖書館近側重加強了圖書流通站工作。2012年,老邊區圖書館共建4個圖書流通站,全部分布在老邊老城區和營東新城新區的建筑工地。根據流通站讀者需要定期進行書刊調換。這意味著處于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將有機會不出工地,就可以步入圖書館的知識殿堂,真正分享了公共文化資源,農民工嘗到了城市圖書館的貼心服務。
3.2 開展培訓服務
3.2.1 選取一間工地活動室或大一點的辦公室,或職工書屋建立圖書館農民工培訓點,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安全培訓、法律培訓及健康講座等,或是以新書推薦、報刊閱讀的方式與農民工面對面進行互動交流,摸清農民工的基本需求情況,做到按需服務。
3.2.2 舉辦安全知識講座。農民工建筑工種具有高危性,為提高農民工安全意識,老邊區圖書館與2013年8月舉辦了“關注安全,關愛生命”安全操作知識培訓講座。培訓主要以建筑工地一般工種安全操作知識為主,其中重點講解鋼筋工和木工、抹灰工及砌筑工安全操作基本知識。根據農民工工作時間的特殊性,培訓活動應多采用發放資料、重點講解的方式,以實際操作為主,為農民工上崗提供安全指導,提高他們的安全上崗意識。
3.3 利用網絡優勢,提供多樣化服務
3.3.1 舉辦“共享工程”資源展播活動。2012年,在“全民讀書月”期間,老邊區圖書館利用晚上農民工休息時間,舉辦廣場閱讀推廣、為農民工免費集體辦理借閱證、為農民工捐贈圖書等活動。多媒體閱覽室晚上照常開館,閱覽室的投影儀連續播放電影10部,舉辦講座5場。每天都吸引上百名農民工前來觀看,社會好評不斷。此次活動持續一個月。
3.3.2 開展計算機操作技能免費培訓。2013年5月開始,老邊區圖書館利用多媒體閱覽室免費為農民工舉辦計算機基本操作知識培訓班,迄今為止共舉辦培訓4次,培訓農民工112人,既豐富了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又增加了他們的勞動技能,為他們再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關愛農民工不僅僅是一時之熱,而是應當貫穿于社會生活的時時刻刻和方方面面。老邊區圖書館面向農民工所開展的服務才剛剛開始,在很多方面還僅僅是一種探索和嘗試,距離農民工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可能還很遙遠,但老邊區圖書館將會一如既往以務實的態度、優質的服務、有針對性的活動,與農民工朋友心手相連,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文化生活環境,共同譜寫和諧社會的新樂章。
[1]王玉杰.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價值的有效轉移[J].圖書館學刊,2009(4).
[2]閆英.論新形式下的圖書館功能定位[J].圖書館學刊,2013(8).
[3]陳霞.公共圖書館應履行好為農民工服務的職責[J].求實,2011(1).
[4]孫立文,等.論圖書館社會職能的新定位[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2).
董恩娜女,1972年生。本科學歷,館員,館長。
G252
2013-12-18;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