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敏
(盤山縣圖書館,遼寧 盤錦 124000)
縣級圖書館為農村留守兒童服務研究
楊宗敏
(盤山縣圖書館,遼寧 盤錦 124000)
概述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圖書館具有社會教育職能、藏有豐富的文獻資源以及擁有專業的館員隊伍3個方面詳細分析了縣級圖書館服務農村留守兒童的可行性,進而深入探討了縣級圖書館服務農村留守兒童的舉措。
縣級圖書館 留守兒童 服務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兒童的教育問題是涉及國民素質、國家未來、民族發展的根本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青壯年農民涌入城市務工,在農村便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大多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在情感上的關心與呵護,可能會產生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在道德教育、安全行為等方面也容易出現問題。縣級圖書館如何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教育職能,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進而提高農村少年兒童的整體素質,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現實問題。
1.1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用勤勞和汗水賺取了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卻失去了陪伴他們成長的寶貴機會,使他們成為留守兒童。根據權威調查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超過了6100萬人,占農村兒童的37.7%。其中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79.7%的孩子由隔代親人撫養,13%的孩子被托付給其他親戚、朋友,7.3%的孩子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1.2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進城務工人員大規模增加,致使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由于兒童天性貪玩,缺乏自律意識,而留守兒童因缺少父母的管教和輔導,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容易引發心理、生活、學習、行為、安全等一系列問題。
①心理問題。少年兒童時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心與愛護、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關愛以及父母的有效教育和引導,生活中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長此以往,他們便不再愿意與外界接觸或接觸很少,無助感、失落感、被遺棄感的形成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留守兒童的異常心理表現出兩種典型癥狀:一是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孤僻、不善于與人交流;二是性格脆弱、脾氣暴躁、沖動易怒。
②生活問題。留守兒童大多處于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需要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然而他們由于家庭生活困難,只能在較為節儉的條件下過著僅能維持溫飽的生活,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由于沒有父母在身邊的精心照顧,他們生病時也只是采取一些簡單的、傳統的甚至不科學的治療方法,使得他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另外,有些兒童不得不過早地分擔家庭負擔,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也造成一定的影響。
③學習問題。首先,留守兒童多由祖父母隔代監護,由于他們年事已高、文化水平較低等原因,基本沒有能力監督和輔導孩子學習,造成家庭監護不力;其次,由于農村學校資源有限,同時又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等因素制約,缺乏對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的特殊關注和照顧,造成學校監護不力;最后,由于父母外出務工,致使留守兒童的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滑,這些都是導致留守兒童逃學、厭學、輟學的直接因素,應引起廣泛關注。
④行為問題。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缺乏應有的教育監管和道德約束,臨時監護人對其犯錯誤時的態度主要是等其父母回來再說,很少能盡到監護的責任。由于缺乏及時的約束管理,部分留守兒童就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問題。如學習散漫,不服從學校管教,經常遲到、早退,迷戀網吧和游戲廳,甚至在壞人的教唆下出現違法犯罪行為。
⑤安全問題。父母外出導致對孩子的監管弱化,臨時監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同時部分留守兒童由于年齡太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能力又較弱,他們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出現安全問題。在生活中,部分留守兒童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還有些留守兒童患病得不到及時醫治,由溺水、觸電等意外事件引起的傷亡也屢屢出現;同時,留守兒童還是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標之一,使其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2.1 圖書館具有社會教育職能
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要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公平、自由地獲取信息資源,享受信息服務,它的教育職能惠及全體社會成員,理應主動擔負起教育培養和關心愛護留守兒童的重任。縣級圖書館應針對留守兒童在生活習慣、溝通交流等方面的心理特點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閱讀活動,使其成為留守兒童課外閱讀和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通過一系列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讀書活動,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養他們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優良品質。
2.2 圖書館藏有豐富的文獻資源
信息時代,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圖書館不僅擁有專業性強、信息量大的紙質文獻資源,還擁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數字資源,包括購買的數據庫、自建的數據庫、收集的網絡資源等。尤其免費開放以來,縣級圖書館的經費大幅增加,館藏數量和種類、規模和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留守兒童閱讀課外書籍和輔導資料的需要,這樣不僅彌補了孩子們課堂知識的不足,激發了閱讀興趣,還培養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2.3 圖書館擁有專業的館員隊伍
近年來,縣級圖書館通過提升館員信息素養、強化館員服務意識以及“走出去”“引進來”等人才培養計劃,形成了年齡結構科學、專業結構合理的館員隊伍。經過長期的專業技能培訓和職業素質培養,圖書館員能夠始終堅持“一切以讀者為本”,主動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積極分析留守兒童的閱讀需求,耐心解答留守兒童的咨詢問題,有針對性地為留守兒童開展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專業的館員隊伍具有良好的服務態度、服務水平和服務方式,是服務好留守兒童的重要保障。
3.1 建立圖書流通站
縣級圖書館應充分利用現有館藏為留守兒童服務。如圖書館可以在農村中小學校內設立校內圖書流通站,在班級設立圖書流通點、書刊借閱點,直接在學校開展圖書借閱活動,方便留守兒童利用課余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圖書館還可以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結合中小學生教育,在校內適當播放愛國主義電影、科普知識講座等。
3.2 舉辦各種讀書活動
圖書館可以利用館藏資源與學校共同舉辦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讀書活動。如“讀書快樂”征文比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故事會、詩歌朗誦等。盤山縣圖書館在2013年5月組織了中學生愛國主義道德教育征文活動,此次征文活動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寫作熱情,還提高了孩子們的文化素質,受到了一致好評。寒暑假期間,盤山縣圖書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為孩子們開辦短期冬令營或夏令營,帶領孩子們到農村大棚基地、科研所去參觀學習,既鍛煉了孩子們的自理能力,又為家長減輕了照顧孩子的負擔。
3.3 開辟特色心理教育園地
圖書館可以邀請心理咨詢教育專家或者有一定心理學知識背景的館員負責搜集整理有關心理教育資料,定期舉辦心理輔導活動,使留守兒童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心理輔導和教育,幫助他們消除成長中的煩惱、學習中的困惑。
3.4 組建留守兒童互助小組
圖書館可以在留守兒童中組建互助輔導小組,讓留守兒童在小組里交流互動,分享彼此之間的快樂;在輔導員的協調和引導下,理解并分擔彼此的煩惱,交流討論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疑慮。通過互動小組的共同交往,他們會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對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大有幫助。
3.5 加強安全教育
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中,最棘手的就是兒童安全問題,加強安全教育,增強留守兒童的自救能力十分重要。盤山縣圖書館通過定期舉辦安全知識講座、發放安全手冊、與學校聯合舉行逃生演習等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安全教育。2012年10月,盤山縣圖書館利用休息日,將太平鎮小學的孩子們組織到盤山縣消防大隊,由消防官兵親自指導訓練、普及消防知識,在寓教于樂中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保證他們健康成長。
關愛兒童,教育好下一代,是全社會的共同心愿。各級圖書館工作者要與社會、學校、家庭多方配合,為農村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熱心服務為他們創造舒適的成長環境,使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
[1]徐佳.試論鄉鎮圖書館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人性化服務[J].圖書館,2009(5).
[2]張素鵬.圖書館推動少年兒童閱讀的對策[J].圖書館學刊,2009(11).
[3]王晶.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現狀及其改進措施[J].圖書館學刊,2009(7).
[4]熊再華.圖書館為農村留守兒童服務之探討[J].圖書館,2009(8).
[5]楊小春.發揮市縣公共圖書館優勢 服務農村留守兒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4).
[6]李忠實.共享文化資源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以開縣圖書館服務實踐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5).
[7]杜春光.公共圖書館如何為農村留守兒童讀者服務[J].黑龍江史志,2013(9).
楊宗敏男,1962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
G252
2014-02-12;責編: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