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莉
近日,北京民大附中在學校貼出“禁止學生購買外賣”的通告,引發(fā)不少學生熱議。對于這一禁令,民大附中官方通知中的緣由解釋是,“防止學生誤食不合格、不衛(wèi)生食品等造成意外后果”。而學生們紛紛表示有苦衷:“去哪里吃東西是我們的自由,而且學校食堂的飯菜實在太難吃了。”(見《北京青年報》)
按說,學生有選擇吃什么的權利,學校更應該尊重學生的權利。那么,“狠招治學生叫外賣”究竟為哪般?一邊是學校食堂飯菜量少,去晚了就只剩不合胃口的菜,學生大呼難吃、吃不飽,無奈之下才叫外賣;一邊是不主動改善校園食堂,反而一刀切地禁止學生叫外賣。對此,想不讓人浮想聯(lián)翩都難。
改善食堂,保證充足的飯菜且價錢合理,經(jīng)營成本勢必大大提高,食堂明顯不賺錢。不改善,在狠招威懾之下,學生會不得不往食堂跑,吃食堂的多了,肯定會多賺錢。而食堂要么學校自己經(jīng)營,要么承包給外人做,但無論如何都有利可圖。受利益驅(qū)使,少不了會打歪主意,不出狠招治理學生叫外賣才怪。如果學校的動機僅僅只是擔心外賣不安全,就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從根本上加大投入,改善食堂,而不是禁止學生叫外賣。何況,校園周邊的餐館與學校食堂的衛(wèi)生等級同樣是B級,憑什么說外賣不安全,學校食堂就安全呢?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