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道,葛 峰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0)
“機制”一詞最早來自于希臘文,本來是指機器的構造和動作原理。機制這個概念,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理解:一是事物各個部分的存在是機制存在的前提,因為事物有各個部分的存在,就有一個如何協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問題;二是協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一定是一種具體的運行方式。機制是以一定的運作方式把事物的各個部分聯系起來,使它們協調運行而發揮作用的。現代意義上的“機制”泛指一個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門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法。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探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機制,就是要解決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學校、各系院、專業和班級四個層面之間的關系,使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做到上下聯動,整體推進,齊抓共管,把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2014年6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高職教育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目前無論是從高職院校學校的數量來看,還是從在校生規模來看,都占到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勞動者的素質,關系著國家形象和民族競爭力。
多年來,各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全面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要求,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并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績,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但從總的情況來看,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就高職院校來講,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責任主體還不明確,學校、系(院)、專業和班級各個層面應該履行什么樣的職責,如何分工,如何聯動,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是課堂內的事情還是課堂外的事情,是教師的事情還是班主任、輔導員的事情等等。這些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影響到學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建立一個適合自身特點的、切實可行的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有效機制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必將大有裨益。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無論是在校生規模,還是校園面積一般都比較大,學校內部結構主要還是院系結構,即學院下面分為若干個教學系(很多學校也叫二級學院),一個系又有若干個專業,一個專業下面又分為若干個教學班。因此,從學校的現實狀況出發,合理劃分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層級,明確各層級的職責范圍、工作要求以及各層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是確定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機制基本框架的基礎,建立切實可行的工作制度是這一機制得以正常運行的有效保障。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在校學生14000余人。多年來,學校將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納入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為各班選配好輔導員(班主任)的同時,還實行了職業導師制度和德育導師制度,探索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建立了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有效機制,取得了較好效果,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
學校根據各個組織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根據其功能和作用將學校這個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主體分為四個層面:即學校層面、系(院)層面、專業研究室層面和班級層面,并規定了各自的職責范圍、工作要求及運行措施。
學校層面主要由學校學生工作處、學校團委牽頭,教務處、產學研工作處共同參與,以培養“社會人”為目標,統籌謀劃學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工作。通過系統設計工作內容,搭建工作平臺,建立工作制度,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等措施,全面推進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工作的落實。
系(院)層面主要由系(院)學生科、團總支牽頭,教務科、校企合作辦公室共同參與,以培養專業通用人才為目標,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結合系(院)專業大類人才素質需要,系統設計出適合本系(院)特點、具有自己特色的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方案,創新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統籌系(院)內外力量,整合資源,加強組織協調和制度建設,形成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合力。
專業層面主要由專業研究室主任和專業黨支部書記牽頭,各專業的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及其他專業課教師共同參與,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為目標,按照系(院)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計劃,系統設計出適合本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個性化方案,并組織班主任、德育導師、職業導師和全體任課教師具體實施,充分發揮專業研究室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作用。
班級層面主要由班主任負責,為各班選派德育導師和職業導師,以培養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為目標,主要負責本班級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圍繞專業班級人才培養方案,認真分析班情、學情,組織協調班級德育導師、職業導師和任課教師,加強班風和學風建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思想教育、職業素質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開展各種班級活動,著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機制中,學校黨委統一領導全校的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工作,并有一名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具體負責校級層面的設計與實施;各系(院)黨總支統一組織本系(院)的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工作,同時有一名分管學生工作的系(院)領導具體負責系(院)層面的設計與實施;各專業黨支部、專業研究室主任具體負責本研究室的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工作。這樣,由于校黨委、系(院)黨總支和專業黨支部之間的關系比較明確,上述四個層級之間的關系也就自然而然地清晰了,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做到上下聯動,整體推進。
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注重管理重心下移,突出專業研究室的主體地位,實行專業研究室負責制,并以專業研究室為單位建立了專業黨支部。專業研究室主任和專業黨支部書記由系(院)推薦,學校審批。各專業所屬班級的班主任由專業研究室主任和專業黨支部書記共同聘任;研究室主任和專業黨支部書記會同班主任聘任本班德育導師和職業導師;研究室主任、專業黨支部書記、班主任、德育導師和職業導師一起再來聘任任課教師。研究室主任、專業黨支部書記要對學校和系(院)負責;班主任要對研究室主任和專業黨支部書記負責;德育導師、職業導師和任課教師要對班主任及研究室主任、專業黨支部書記負責。這樣就建立了在研究室主任、專業黨支部書記指導下形成的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教學團隊。由于這個團隊是通過層層聘任形成的,各級人員的責、權、利都比較明確,所以凝聚力強,熱情高,干勁足,班級教育教學容易形成合力,容易實現既定目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搭建機制框架是機制建立的基礎,如何保證這個機制運行,則是這個機制的關鍵,也是建立這個機制的目的所在。高職院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是職業素質教育具體規劃的實施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牢牢抓住以就業為導向這個牛鼻子,把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一是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認真研究每門課程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具體要求和途徑,通過課堂教學實現職業素養培養目標,嚴格執行教學規范,注重管教管導,努力做到教導合一,真正取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二是發揮好第二課堂的作用。根據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要求,修訂完善學生素質教育實施方案。通過主題活動引領、社團活動示范、多種活動促進、校園文化陶冶、班級活動整體推進等措施,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是調動全體教師參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積極性。學校對育人工作實行量化考核,所有教師要么擔任班主任,要么擔任班級職業導師或者德育導師,要么擔任學生社團指導教師,一學年一考核,考核結果直接與個人年度考核、年度評優和職稱晉升掛鉤,真正落實了全員育人。
四是建立四級考核制度。即學校考核系(院),系(院)考核專業,專業考核班級,班級考核德育導師、職業導師和任課教師。每級考核結果都與集體、個人的榮譽和相關經費掛鉤,從而激活這個機制的活力。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育學校教育精神。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建立健全教職工師德師風評價體系,通過師德師風建設,打造一支德良業精、關愛學生的教職工隊伍。
加強學工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標準,按照規定配齊配強學工干部和輔導員隊伍。統籌調配學工干部、輔導員、班主任在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中的力量,優化班主任隊伍的素質、能力結構,突出班主任在班級育人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對各系(院)學生工作經費實行保障性經費和競爭性經費相結合的辦法。對系(院)日常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項目,實行非競爭性經費保障;對常規以外的學生教育活動項目,實行按項目和考核結果劃撥經費,鼓勵系(院)和專業按照教育方案,能動地組織開展有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動。
加大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工作的督導和監察力度,加強工作過程的指導、監控和評價,推動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工作的開展,確保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工作取得實效。
[1]鐘慧瓊.淺議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經營管理者,2013(11下):337.
[2]蔡婧.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2013(6):12.
[3]許亞瓊.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綜述[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8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