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斌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70)
過去國內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論,其實踐本質長期被忽略,直接導致高職生知與行不統一、學與思難結合,大大削弱了工作本身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了順應高職人才培養“工學結合”的大趨勢,院校方面有必要開放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出臺其改革和創新辦法。以實踐育人為導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傳統學生思政工作對課堂和理論的依賴,尊重信息社會下高職生與外界信息溝通密切的事實,以實踐為本,能有效彌補以往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旨在提升人精神境界、改善人思想政治素養的實踐性精神生產活動。首先,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觀點,它廣泛地存在于科學、社會和生產活動之中。所謂實踐育人,就是要綜合學生的理論知識和生活經驗,促進其積極思考、主動進取,不斷發揮自身主體性,在相互教育與自我教育中不斷體驗與反省,最終形成切實的實踐能力、拼搏的創新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格。從這個角度看,實踐育人應當是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眾多高校展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的基本原則與本質要求。其次,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現實使命。它以培養未來社會高素質接班人為重要目標,不能將對學生的教育簡單停留在理論的層面,必須重視他們道德的內化和精神品格的養成。故要在具體的實踐中逐步引導他們建立起知善惡、辨美丑、察真偽的能力,形成健康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隨著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深入高職院校,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被要求更加具有職業性、開放性、針對性和實踐性。為了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新時期高素質人才,達成高職教育的根本使命,各高職院校必須比以往更加重視對實踐環節的利用,不僅要將實踐滲透進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更要融入其思想政治教育。過去的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扮演的是教師道德影響力的被動接受者的角色,但顯然這種模式已經再難適應當下高職教育發展的工學結合新趨勢。為了適應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客觀需要和現實轉變,院校方面必須同步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導實踐育人理念,突出社會大課堂和校外實踐對高職生個體發展的推動作用。
以往的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感染力不夠,在考核評價、教育途徑等方面存在較大問題。這種常圍繞著教師、課堂和課本而展開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論、輕實踐,不但針對性不夠,實際成效也往往不理想。其顯著弊端主要存在于以下幾點:
首先,對實踐育人理念的內涵認識不足。高職院校對實踐育人理念的認識不足使得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規律性、規范性和整體觀。實踐育人要求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充實實踐教育內容,大力建設實踐育人基地以及進一步拓展和規范實踐育人的形式與途徑。但在實際情況中,很多高職院校以經費短缺等原因為由,繼續堅持以往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沿用過去目標抽象、內容陳舊、對學生少有感染力和實際說服力的教育方式,拒絕去認識、探索和運用實踐育人的理念。
其次,重說教、輕實踐。長期以來,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課堂講授、私下講談等與語言灌輸相關的形式展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本質較為忽視,使得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終具有一種說教色彩。青年學生有自主思考與創造的客觀需要,說教性的思想灌輸就如同是要學生們不加思索地全盤接受他人的道德觀與價值理念,很難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長此以往甚至還會增加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最后,對高職生道德的內化過程不夠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理論傳輸,一味地教授理論知識而忽視實際育人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失敗的。很多高職德育工作者偏重理論講授,甚至將思想政治教育做成了對學生的形勢政策教育,卻對學生的行為養成、品格發展缺少應有的關注。這使得不少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進了投入大、收效小的誤區和尷尬境地。
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工學結合的精致化以及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都同時指向了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是優化高職訂單培養、刺激高質量人才數量增長、促進高職教育自身發展的上佳選擇。高職生的技能與思想品德發展都需要以實踐為依托,而實踐性不足則恰好是當前高職教育的最大短板。校企合作能夠為高職生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平衡其專業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教學和動態實踐的比例,促進高職生更專業、更全面地發展。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現實目標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服務其就業,而在這一點上,校企結合與其有著共同的目標指向。
為此,高職院校要堅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路線,結合企業需要展開開放式辦學,堅持“面向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興產業”,實現學生、企業、院校的“雙贏”。當然,想要實現校企的深度結合,高職院校方面還需要首先加強自身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并在此基礎上爭取更好地與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擴大校外學生實習基地規模。同時,院校上下、高職生的德育及技能教育都要同步與企業對接,以全面適應校企合作的客觀需求,提升高職生的產業服務能力,至少保證他們在地方主導產業中的就業優勢。
有了校企合作的機制保障,高職院校更應當反思自身人才養成觀,重點培養就業能力突出、職業技能過硬的新時期產業服務型人才。而院校人才培養觀的轉變也將直接影響到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內容側重。在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要目的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可能多地服務其就業,更好地踐行實踐育人的基本準則,讓學生們在實踐中鍛煉出過硬的技能,培養出專業意識和職業情操,發展成市場認可、他人敬重的全面發展人才。
為此,高職院校在堅持校企合作的同時還需要深入研究自身的專業設置和各專業特點,并逐漸摸索出與這些特點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要量身裁衣,符合該專業學生的客觀發展需要。但不論采用哪種創新的培養模式,都必須堅持實踐育人的原則,突出實踐活動的作用。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將教學與生產結合、崗位與技能聯動,做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工學交替、階段成長。
首先,高職院校要把社會實踐正式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體系中,對其考核的方式、內容和流程作出細致明確的規定,并制定出標準的學分和學時,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制度化與流程化。其次,要特別注意考核方法的多元化。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方法單一,不重視能力評價和過程評價,這一點需要特別改善。評價過程中,除了要關注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外,還要著重考察他們是否知行合一,對理論的理解和運用是否深入、思維方法是否客觀中立以及是否會運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和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最后,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實踐活動應當展開全程記錄并將結果計入檔案。這樣除了能夠激勵高職生嚴肅對待思想政治實踐外,還可以為企業及校方篩選出綜合素質突出的優秀學員提供客觀依據。
新形勢下,健全的實踐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對高職生育人作用的保障和前提。首先,高職院校方面要逐步建立實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要將實踐教育與校內德育工作及傳統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起來,并出臺統一的教學計劃與大綱,以保證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籌劃、組織和展開均有章可循。其次,高職生的思想政治實踐應當貫穿其整個高職生涯,并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分階段、分批次地展開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實踐活動。同時,思想政治實踐的教育內容應當充實豐富,手法應當科學先進,不同的課程應當有專門的實踐計劃與方案。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應當重視學生的參與和感受,要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之發揮出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為此,校方要密切留意實踐活動安排的科學性,盡量保證參觀見習、模擬實驗及課題研討等實踐活動與相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步性。在展開實踐活動時要懂得設置情境,啟發學生們主動參與、積極討論,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實現對理論知識的升華,并逐步培養起自主自發的問題發現、思考與解決習慣,在獨立的判斷中提升道德水平、完善自身品格,發展成品行端正、思維活躍、人格健全的專門人才。
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刻板、停止的,它也需要隨著教育形勢和時代發展趨勢運動、創新。在工學結合的背景下,以實踐育人為導向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應運而生,它敦促我們從人才培養目標、教育教學方式和實踐體系構建等方面深入思考和創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這些問題也正是日后首先需要認識并著手工作的地方。
[1]何其穎,石紅梅.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1):73-76.
[2]滿炫.實踐育人——公安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12):211-213.
[3]鄒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3(12):106-110.
[4]韓澤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路徑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3(9):87-89.
[5]劉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時代教育,2012(2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