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鳳
(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揚州 225000)
激勵理論是管理心理學的范疇。在現代激勵理論形成前期,人們認為“需要”是激勵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激勵的源動力,由此也就誕生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以及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等等。他們的主要觀點認為:當某一“需要”得到滿足,這種“需要”就終止了“激勵”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管理手段的提高,人們對“激勵”的內涵和價值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深入。人們把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納入到激勵的概念之中,強調激勵水平越高、外部環境越好,在其過程實施激發、引導、保持和歸化等多種信息溝通手段,就能促使完成目標的努力程度和滿意度相應的提高。弗洛姆(V.H.Vroom)的“期望理論”就是現代激勵理論的一個杰出代表。它認為,目標對人的激勵程度受到目標效價、期望值兩方面的影響,其中目標效價是指人對實現該目標有多大價值的主觀判斷,期望值是指人對實現該目標可能性大小的主觀估計。激勵理論被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也被納入了教育管理心理學的范疇,由此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衍生出了激勵教學法;目前,盡管激勵教學法在教學過程當中的運用已經十分廣泛,但是還存在一些目標設置不合理、激勵的過程缺乏一定的手段等問題;聯系到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其應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激勵影響著人們的需求和動機,能夠激發人的潛力,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英語過程當中,能夠增加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習英語的熱情,繼而促使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英語教學在學生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出于好奇的心理,那時學習英語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目標;在中學學習階段,英語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升學考試當中分量極重,在此壓力下也迫使學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學習英語;當學生進入大學或者高職學院,英語學習需求和動機出現了模糊性,因為此時既沒有學習英語的好奇心也沒有升學的壓力,使得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態度發生了逆轉,出現了放任自流的狀態,加之大學或者高職學院英語學習難度的加大,也使得學生出現了畏懼心理,尤其是一些英語基礎本來就比較薄弱的學生,更是對英語的學習產生了厭倦的情緒,覺得學不學無所謂,也不知自己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更不確定學習英語將來是否用得上,從而徹底喪失了對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和熱情。因此,針對目前英語教學的種種問題和現象,聯系到筆者的工作實際,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當中運用激勵理論和相關的英語激勵教學法來促使教學目標的實現,筆者認為這將是一個極其關鍵的研究課題。
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過程當中,英語知識的傳授是教師工作內容的重點,也是作為英語教師的責任所在;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將大多數的精力都投入到圍繞英語學習的知識的融合和英語知識的應用方面,除了在課堂上不得不偶爾針對英語知識點制造一些有利于學習英語的課堂氛圍外,很少有教師專注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也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一落千丈。這部分教師一方面認為,高職院校就讀的學生接近成年,對英語的接觸已不是一天兩天,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已經定性無法改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不見得能取得怎樣的效果,還有可能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就放棄了培養的念頭;另一方面,他們在英語教學過程當中沒有意識到激勵的作用以及激勵對英語教學強有力的輔助作用,沒有激勵教學的概念,因而也就不懂或者徹底忽略了激勵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當中的運用。
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當中,也有部分教師遭遇到英語教學的困境,極力想辦法來保障教學目標的完成,也嘗試了激勵教學法。但是在運用過程當中,由于沒有理論知識的指導,也沒有實際運用的經驗和同行的協助,造成了實際操作性、拓展性不強等問題,創意不出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和激勵方案,方案的無效或者失敗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而且方案的內容依舊局限在偏重于英語知識學習上,除了知識還是知識,并沒有從精神的啟發和積極性的調動方面去做精心的安排,忽視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和意志的發展,造成激勵教學法單調乏味,沒有融入學生的學習心理,也就失去了激勵教學法所實際存在的意義和功能。
激勵教學法講求目標效價、期望值兩方面,但是隨著教師職業教育角色的弱化,使得教師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覺得英語職業教學只是一項任務、只是自己的一個養家糊口的飯碗,一味尋求按部就班的思維,沒有教學改革的想法。自身都沒有主觀能動性去運用激勵教學法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就無從談起在英語教學過程當中去應用激勵教學法;這個問題當然也要從幾個方面來看,無疑教育體制和教育激勵上存在固有、僵化的一面,使得教師缺乏相應的動力,這也是其中一個較為重要的方面;失去原始驅動力,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激勵教學法作用無法充分地發揮出來,從這一點上看,教師職業也需要激勵才行。
筆者從長期的英語教學工作實踐中發現,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方面包括內因和外因雙向的作用;根據哲學理論,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是主導事物發展的主要因素;在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過程當中,教師的作用無疑是影響學生學習英語外部因素的主要方面;除了運用激勵教學法來促使學生學習英語心里內在因素發生有利變化外,教師的作用這個外部因素也要同時得到加強。如何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教師運用激勵教學法的意識能動性是當務之急;教師可通過對學生心理進行必要的了解,采取與學生增加溝通與交流來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只有知道了學生的實際想法和內心需求,才能夠引導學生正確樹立學習英語的理性和目的性,以及采取“對癥下藥”“因材施教”的手段來進行正確的疏導和正確激勵教學法的運用。同時,教師也要對激勵教學法在英語教學過程當中的實際應用加深理解,細致研究和探討激勵理論對學習英語教學目標達成所產生的作用,加深自我修養,提高對學生學習的責任感,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以實踐為導向,做好相應的教學工作。
通過長期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端正運用激勵教學法的意識基礎上,教師應對激勵教學法的內涵加以深刻的理解,可以從激勵理論的內容出發,去思考、挖掘和整理能在實際教學當中產生積極作用的激勵教學法。首先,目標激勵。從學習英語的目標設置開始做起:目標設置必須恰當,這個恰當性是建立在對學生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合理的目標設置,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向往感和追求感。如果目標設置過高,會使得學生產生畏懼的心理,繼而造成心理的負擔和壓力,而這種負擔和壓力已經不像高中階段有升學的需求,因此會有學生因為畏懼產生逃避的心態,不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的發展。目標設置過低,會造成學生輕視的心態,沒有實際的激勵意義,也就喪失了對學習英語的追求,同樣是不可取的。其次自信激勵。要利用情境手段來給予學生學習英語成功性的滿足,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高職英語實際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利用和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融入參與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并且滿足學生內心渴望成功的要求,給予較高的評價,適當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加深他們對學習英語的興趣。第三,情感激勵。每一個人都有情感,處于學生年齡階段,情感更加豐富。情感是調動內因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內因效應有助于提高學生主動精神的發揮。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當中,撲捉學生的情感因素,并加以利用,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正確的態度,努力消除學生消極自卑的心理,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維護學生自身的自尊心,增強內心的成就感。
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懂得激勵教學法的實際應用,遵循教學務實的原則和立場;一方面對激勵教學法的作用認識加以提高,徹底排除自身思想的障礙,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這需要采取對自身職業的正確認識,以及對教師責任感的充分警醒。另一方面,努力尋找與學生相互探尋激勵教學法實際的運用,以及摸索激勵教學法的評價機制的建立,采取恰當的評價指標來評估激勵教學法的作用,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來正確判斷激勵教學法所帶來的效果,繼而得到激勵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當中的正確位置。
激勵理論所衍生出的激勵教學法的運用,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有著實在的意義;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嚴峻形勢,明確英語教學的任務目標和要求,積極地思考解決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彌補英語教學過程當中的短板,確實運用好激勵教學法,維護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完善和發展。作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筆者在實踐教學當中嘗試進行了小范圍的激勵教學法試點工作,設置了三項基本考證指標:第一是學習目標明確與否;第二是教學課堂的效果;第三是學生英語實際運用的能力。第一項指標主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來進行印證。筆者崇尚夸美紐斯的一句話:“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識,對學生來說無異于來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學生會毫不關心它的存在,更不會產生掌握它的需求”,所以在嘗試激勵教學法之后,筆者與學生進行了個別交談和班級英語目的學習座談會,并做了相應的座談筆記。筆者在整理座談記錄的時候,充分發現了學生能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與自身就業生存的需要聯系起來,激勵教學對學習目標確認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教學課堂的效果的考證,筆者主要是從課堂教學的秩序和有關活躍程度進行衡量,結果也顯示激勵教學法的運用能夠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探索知識的熱情,而且能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下獲得有關英語知識,學生能在學習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中體驗到動腦思考的樂趣。
[1]黎萬里.論大學英語有效教學[J].經濟研究導刊,2010(19).
[2]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呼喚教師決戰課堂[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3]姚利民.有效教學涵義初探[J].現代大學教育,2004(5).
[4]陸谷孫.英語教師的各種素養[J].外語界,2003(2).
[5]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