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國艷
(綏化學院圖書館,黑龍江 綏化 152000)
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具體包括視力障礙、聽力障礙、言語障礙、肢體障礙、智力障礙以及精神障礙等[1]。他們是社會中一群特殊而又不可忽視的弱勢群體,他們和正常人一樣有平等享受教育和獲取信息的權利。根據2006年4月1日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全國各類殘疾人的總數為829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比例為6.34%。然而隨著2008年以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殘疾人口的數量還會不斷攀升,殘疾人受教育的問題也引起了政府和教育界的普遍關注。
2013年綏化學院獲得了殘疾人高等教育招生的資格,同時確立該校為國家支持建設的10所殘疾人高等院校之一,并申請了計算機應用技術(聽障)、鋼琴調律(視障)、藝術設計(聽障)3個殘疾人高等教育專業,填補了黑龍江省殘疾人(視障、聽障)高等教育的空白,使更多的殘疾青年圓了大學夢。高校圖書館增加了特殊的讀者,其服務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更好地為殘疾讀者服務,滿足他們的特殊需求,關系到他們的學業能否順利完成和大學生活是否愉快的重大問題。
美國圖書館為殘疾人服務的序幕開始于1868年,在這一年美國波士頓公共圖書館開始為殘疾人服務。而美國1973年通過的《康復法案》和1990年通過的《美國殘疾人法案》為美國圖書館為殘疾人服務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和政策上的支持。為了使殘疾讀者能較為公平地獲得圖書館的專業服務,美國高校圖書館注重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建設適合殘疾讀者使用的建筑,使殘疾讀者從物理設施上、心理上接近圖書館。筆者透過其他學者對美國高校圖書館為殘疾讀者服務的介紹,總結其服務有如下特點:①完善的服務設施。美國高校圖書館的無障礙設計理念和館內便于殘疾讀者的設置,處處體現了“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宗旨和對殘疾讀者的人文關懷。如斯坦福大學圖書館進館坡道的設計,還有館內輪椅通道和電梯位置的指示。在服務硬件方面,幾乎所有的ARL大學圖書館都提供桌面視頻放大器、閉路電視等硬件設備。還有個別成員館提供掃描儀、盲文設備、音箱、錄音機、高保真耳機和聲光轉換傳感器以及有聲讀物播放器等。②人性化的服務細節。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有很強烈的為殘疾讀者服務的意識,他們中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認為,為殘疾讀者服務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都會協助殘疾讀者查找資料,并幫助他們打印和復印。對于不方便來館的殘疾讀者,圖書館會提供書籍郵寄、文獻傳遞或者送書上門等活動。或者有的大學圖書館根據殘疾讀者的請求將紙質文獻電子化,并將電子稿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給讀者[2-4]。
在加拿大高校,通往圖書館的道路都設有殘疾人專用的輪椅通道,通道直接連到電梯口,出電梯后的通道又可通往各閱覽室,殘疾學生可自由往返圖書館及各閱覽室。學術報告和演講錄像,一般加配手勢語翻譯或字幕解說后通過閉路電視為殘疾學生放映,教科書教材等則有專門為盲人服務的盲文版圖書和有聲讀物[5]。
在加拿大高校圖書館還設有輔助設備提供中心,由于設備提供了使用說明,殘疾讀者都可以單獨使用。在校的殘疾讀者就可以利用輔助設備,把信息轉換為可替格式文獻,并用可替格式文本咨詢信息、做筆記和撰寫論文。
高校圖書館在為殘疾讀者服務方面更值得我們學習,針對在校學生的殘疾狀況學校設立了殘疾學生服務辦公室,加強殘疾學生服務辦公室與圖書館的聯系。殘疾學生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因素,他們很少利用圖書館,所以圖書館就積極主動地派圖書館員為殘疾學生提供服務。如為視障學生提供查閱資料的服務,為聾啞學生提供手語翻譯服務等。另外,圖書館還要求館員樹立為殘疾人服務的意識,減少殘疾學生在圖書館的不便和困惑,協助他們有效地利用圖書館。
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視殘疾人的高等教育事業。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有更多的殘疾人進入大學,享受和正常人一樣受教育的機會。早在1947年,日本就頒布了《教育基本法》,提出要保障所有國民享受均等的教育機會[6]。1971年在大阪成立了消除殘疾人入學歧視的協議,這給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隨著社會各界對殘疾人高等教育事業的關注,日本接受殘疾人入學的大學逐漸增多。據日本學生支援機構開展的《殘疾學生學習支援實態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日本全國大學中共有殘疾學生6235人,占學生總數的0.2%[6]。
隨著殘疾學生的增多,圖書館如何為殘疾學生提供優質服務引起了圖書館學界的普遍關注。通過日本政府的財政支持和各種保障殘疾人法案的實施,日本大學圖書館在為殘疾讀者服務方面也取得了許多先進的經驗。①完備的無障礙設施和設備。日本大學圖書館的出入口都設有無障礙坡道;圖書館內設有殘疾人專用電梯和專用衛生間;設有輪椅閱覽席和方便輪椅讀者使用的低位借書臺;還配備方便弱視讀者使用的擴大讀書器和聽障者使用的聲音放大器等輔助設備。②豐富的館藏資源和多樣化的細節服務。日本大學圖書館收藏有點字圖書、點字報紙、大活字書、錄音圖書、錄音期刊和網絡數據庫等適合殘疾讀者使用的館藏資源。此外,各大學圖書館還可通過國立情報學研究所的聯合目錄系統,共享其他圖書館的資源,這樣既彌補了本館資源不足的狀況,又滿足了讀者的閱讀需求,提高了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學圖書館為殘疾讀者的服務方式更加細致和人性化,如為視障讀者提供的對面朗讀服務;為殘障讀者提供的代找書刊、代復印服務;還有為滿足讀者需求而開展的館際互借服務和學術文獻錄音服務等[6]。
我國圖書館界為殘疾人服務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1990年12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2008年修訂)第43條規定:組織和扶持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及其他殘疾人讀物的編寫和出版,根據盲人的實際需要,在公共圖書館設立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圖書室。該法案保障了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公平利用圖書館的權利。但此法案只對公共圖書館的殘疾讀者服務做了規定,并未涉及高校圖書館的殘疾讀者服務工作。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頒布,其中第19條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應保護讀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圖書館的權利。應為殘疾人等特殊讀者利用圖書館提供便利[7]。這一規程的出臺既對高校圖書館為殘疾讀者服務做了要求,又保證了殘疾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權利。隨著政策法規的頒布實施和我國高校圖書館對殘疾讀者的重視,有一些高校圖書館在重建和改建設計中,都考慮了為殘疾讀者服務的因素。如1998年落成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實施了無障礙設計,并為肢體殘疾者提供閱覽桌椅;廣州大學圖書館設置了無障礙通道;長春大學圖書館開設了盲文圖書閱覽室、盲人電子閱覽室、盲人輔助室、語音制作室。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我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為殘疾讀者服務的意識較弱,如在圖書館的結構設計、服務的設施設備、館內的藏書布局等方面較少考慮殘疾讀者的需求。就以綏化學院為例,雖然該校已經獲得了殘疾人高等教育招生的資格,但圖書館的門前沒有適合殘疾讀者行走的通道;圖書館的樓梯直通二樓的入口,既沒有電梯也沒有坡道;書庫、閱覽室都在二樓以上,書架比較高且距離較近,不適合肢體殘疾的讀者使用;電梯、衛生間也缺乏殘疾讀者使用的設施等,這些都給殘疾讀者利用圖書館帶來了困難和阻礙。因而,我們要借鑒國外其他國家圖書館為殘疾讀者服務的先進經驗,提高我國圖書館為殘疾人服務的水平。
無障礙環境是殘疾讀者順利到達圖書館、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有效保障。美國的無障礙設施堪稱世界一流,既有全方位布局,又與建筑藝術完美結合;日本的服務設施更是方便且無處不在;我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起步晚、服務水平低,無障礙環境建設迫在眉睫。
高校校園內應鋪設盲道,而且盲道應直通圖書館門前;圖書館的入口應與館外的環境處于同一平面,采用容易開啟的大門,方便輪椅使用者進入;電梯的入口要有足夠的寬度,電梯內還要有足夠的空間,電梯的操作按鈕除了要附有點字標識外,其安裝的位置也要在方便輪椅讀者使用的高度;衛生間要配備適合殘疾讀者使用的座便和低位洗手池;閱覽區的桌椅、書架高度和書架間距都要考慮方便殘疾讀者使用;館內各個樓層的裝飾要有所區別,以利于視障者分辨[8]。
豐富的館藏資源是殘疾讀者利用圖書館的基礎,也是圖書館服務的根本。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都是按照正常讀者的需求,根據其專業要求購買的,而對于視障或者盲人讀者,高校圖書館沒有適合他們的文獻資源。以綏化學院為例,目前該館的盲文圖書、盲文期刊空白,而有聲讀物、點字圖書和聽書機、盲文打字機等更是新鮮事物。資源的短缺給該館開展殘疾讀者服務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在美國,圖書館收集有適合殘疾人的大量書刊、光盤、錄音資料、盒式磁帶、盲文文獻,大館還有描述性視頻,可替換格式教科書、大字本讀物等資源。而且美國還建立了專門為殘疾人服務的網絡——國家圖書館網(NLS),負責為全國殘疾人提供服務[9]。豐富的館藏資源為美國殘疾人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證。
我國高校圖書館為保障殘疾讀者的閱讀需求,每年也應設立專項的購書經費,針對殘疾讀者的閱讀興趣,采購適合殘疾人的關于康復、心理、法律等方面的書籍;并加大對盲文圖書、盲文期刊、有聲讀物和聽書機的采購力度。另外,招收殘疾學生的高校圖書館可以考慮建立圖書館聯盟,聯盟之間可以進行館際互借,利用網絡優勢豐富圖書館的館藏,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提高高校圖書館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
高校圖書館開展殘疾人服務必須建立殘疾人閱覽室,閱覽室的位置可以考慮建在離圖書館的大門近且方便出入的地方。閱覽室內不僅要有適合殘疾人使用的文獻、音像資料,還要配備適合肢體殘疾人使用的桌椅、拐杖以及放大器、閱讀機等輔助設備。更重要的是要配備經過系統培訓且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的工作人員,當殘疾讀者查找信息遇到困難時,工作人員可以主動幫助殘疾讀者。建立殘疾人專用閱覽室不僅可以體現高校圖書館對殘疾人的重視程度,還可以使殘疾人避免他人異樣的目光,減少自卑心理,主動利用圖書館的資源,豐富大學生活。
圖書館殘疾人服務是一項瑣碎的工作,需要圖書館員去具體落實,而圖書館員的服務意識、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決定了圖書館服務殘疾讀者的水平。由于我國圖書館的殘疾人服務起步較晚,因而工作人員沒有接受過針對為殘疾人服務的系統培訓,大多數圖書館都是工作人員自學盲文軟件和手語知識,對殘疾人的閱讀需求和心理認知僅限于日常認識,因而,在日常的殘疾讀者服務過程中難免業務素質不強,服務意識欠缺,影響了殘疾讀者的信息需求。
美國和日本的圖書館對為弱勢群體服務的館員有嚴格的要求,上崗之前要有專門的管理和嚴格的培訓,不僅要求館員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還要掌握盲文、手語知識和特殊機器的使用。并且對館員的學歷層次、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9]。所以,圖書館在開展殘疾讀者服務前應該對館員進行系統的培訓,不僅是服務意識方面的培訓,還要進行特殊知識的學習。如綏化學院已經選派兩批教師赴中州學院進行手語知識的學習,圖書館可以申請選派館員去學習手語,為提高本館的殘疾讀者服務水平提供保障。
“讀者第一,服務至上”一直以來都是圖書館服務的宗旨,對正常讀者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對于殘疾讀者我們應該做得更好。比如幫助肢體殘疾的讀者代取書架上的資料,這是每一位館員很容易做到的事,只是需要館員能多些愛心和責任心。對于不方便來館的殘疾讀者,可以通過向館員提供借閱證號和密碼的方式,進行電話借閱;或者委托其他同學進行代借;同時圖書館也可對殘疾讀者開展送書上門服務。圖書館還可為殘疾讀者提供復印、掃描資料的服務,掃描后的文件可以發送到讀者郵箱。另外,圖書館還可招募志愿者,在每周固定時間為視障讀者開展對面朗讀服務。總之,只要我們用心就一定能做好殘疾讀者服務工作。
高校圖書館殘疾人服務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學校方面領導的重視、經費的支持,還需要完善的設施設備作保障。雖然我國圖書館的殘疾人服務工作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制定實施和圖書館員服務意識的轉變,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高校圖書館殘疾人服務工作一定會開創新局面。
[1]楊江平.我國圖書館殘疾人服務事業任重道遠[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8(4):74-76.
[2]徐漢榮.國外高校圖書館為殘疾讀者服務及其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1):94-96.
[3]鄂麗君.美國高校圖書館殘疾讀者服務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J].圖書館,2011(3):74-76.
[4]王銀球,任樹懷.ARL大學圖書館殘障服務對我國大學圖書館之啟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2):79-83.
[5]夏凡,郜向榮.加拿大圖書館界為殘疾人服務之現狀及啟示[J].圖書館建設,2008(3):100-104.
[6]陳枝清,胡文華.日本大學圖書館為殘障讀者服務的發展歷程與現狀[J].圖書館建設,2011(5):63-66.
[7]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2013-06-03].http://baike.baidu.com/view/84101.htm.
[8]曹雪梅,衛孺勤.公共圖書館無障礙環境建設初探[J].圖書與情報,2010(5).
[9]袁麗華.國外公共圖書館殘疾人服務工作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