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弄潮兒,但本周兩起意外死亡,讓我們突然發現,他們竟然如此脆弱。
2014年1月2日晚間,小馬奔騰集團董事長李明因突發心肌梗塞離世,年僅47歲。相關業內人士認為:李明一手打造了小馬奔騰廣告、電視、電影三大主營業務,在投資、收購以及影院建設等方面也投入了較大心血。其領銜的小馬奔騰在業界開創性地簽約了一批導演、編劇,引領業界的一股潮流。
1月5日晚間,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重大事項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總裁白中仁于1月4日因意外去世(有消息稱,其是從自己家中樓上跳下),享年不到54歲。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挺可惜的,他4號上午還到單位工作,想不到回家后就發生了這樣的事。他近年患上抑郁癥,部分原因可能是公司債務負擔重,個人壓力大,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
這已是第N次高管任期內逝世的消息出現在公眾視野里。如果把這份名單拉長,回顧一年以來那些遠去的行業英才,不想竟然如此之多。
2013年7月15日,淘寶電商品牌御泥坊前董事長吳立君突發腦疾,在長沙去世,享年36歲。
2013年6月12日,慧聰網副總裁、CTO洪廣志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次日不幸于北京去世,享年43歲。
2013年4月17日,北京金融街的長安興融中心2號樓,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監事長王世強從12層辦公室中跳樓身亡,據稱是抑郁癥,享年60歲。
2013年3月11日,博時基金香港子公司博時(國際)行政總裁李鍇,凌晨因突發腦溢血去逝,享年43歲。
2013年2月4日,雅虎中國原總經理、阿里巴巴集團投資部副總裁田健因病去世,年僅44歲。
一個又一個正當壯年的精英人物離開人世,人們唏噓慨嘆之余,也開始關注這一群體的身心健康。媒體統計,近四年至少有26名知名企業高管非正常死亡,他們當中不少年齡僅三四十歲。2013年初發布的《中國高收入人群健康報告》更顯示,目前,中國高收入人群的心腦血管猝死概率比中國總人口超出1倍,惡性腫瘤檢出率已經高出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整體水平的73倍。心理問題更是糟糕,易普斯咨詢和《財富》雜志聯合調查的結果是,企業高級經理人的心理壓力十年來一直處于高水平,2012年又有所上升。
一般的解釋是,高管們事業心強,壓力大,容易成為過勞人群。另外,除了超負荷工作,他們往往還要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精神容易緊張,交際應酬中一些不良生活行為也會誘發疾病。但這些真是不能承受之重嗎?
觀察這些去世的高管們,倒在兩條戰線的居多:一是發展迅猛的科技和金融行業;二是管理機制尚不成熟,高層管理職責過多的國企。高管們身在其中,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藉著科技和權力,真的可以無所不能。在主流社會里,他們扮演旗幟,但同時,他們也容易被文化所塑造,穿上紅舞鞋。
在這種一味“強調發展”的文化的召領下,越來越多的人,奔忙在“過勞死”的路上,甚至無法意識到,當我們缺乏敬畏,真的以為自己可以不斷地征服和挑戰,以為可以憑借努力,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時,終有一天,身體會告訴我們:自身的限制。
反思飲食和壓力已然不夠,也許我們最要做的:還是脫掉漂亮的紅舞鞋,滿懷虔敬地關注,那雙早已磨破的雙腳。正如科幻小說作家阿西莫夫在50年前預測的:2014年,人們需要被強制休息。
國家食藥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通報乙肝疫苗問題調查進展:未發現深圳康泰公司生產的疫苗存在質量問題。近期(12月13至31日)累計報告的17例疑似與疫苗有關的死亡病例,均已明確或初步判斷與接種疫苗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