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華
在過去100000年左右的時間里,我們的地球經歷了一個冰河時代和幾個小冰河時代。但是現在,隨著地球走向在2100年前將升溫4攝氏度的不歸路,一個“炎熱時代”將向人類隱約走來。
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測,到2100年,地表溫度將平均上升3.7攝氏度,升幅可能徘徊在2.6~4.8度。全球變暖將導致受災地區大規模的移民,并且將加劇國家間存在的貧富差距。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教授大衛·維克多的話來形容——即將到來的炎熱時代必將是“骯臟、野蠻而又炎熱”的。
2013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預計將創紀錄地達到360億噸的高位。這一預計的數字將隨著近幾十年的新興市場的繁榮而大幅增長。這些國家在使世界各地幾十億人擺脫貧困并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給環境和資源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事實上,到2030年,30億新生的中產階級消費者將導致不斷增長的排放負擔進一步加劇。
我們已經感受到氣候變化的深遠影響。2010年,中國東部地區的嚴重干旱導致小麥作物減產。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小麥產區大火更是雪上加霜,導致了全球糧食市場的價格翻了一倍。
阿拉伯民眾被迫用他們收入的一半來購買食品,而歐美民眾的食品消費占比只占其收入的5%~10%。糧食價格上漲成為阿拉伯地區內亂的助推因素,這并沒有什么稀奇的。
全球糧食價格和政治動蕩之間的關系顯示:我們生活的世界相互制約,我們未能成功地提高糧食產量,也未能建立起消除長遠環境威脅的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正如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所說的那樣——氣候變化的現狀就是,我們實際上是在用一些“小方法”來企圖解決一個“大問題”。
2013年年底,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峰會上,我就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需要成立由企業、非政府組織、國家決策者和地方政府共同組成的新的“自愿聯盟”,該聯盟應該團結起來執行基本規定和原則,以實現2020年碳排放封頂,并在2100年將全球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這是危險的氣候變化可能失控的臨界點)。該聯盟應該起草適用于各國的框架機制,并在2014年秋季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提出這一框架。
其次,要確保參與的國家得到恰當的激勵——不參與的國家則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可以采用的措施包括:為成員國提供綠色能源全球融資機制。
最后,各國不能只把聯合國當做談判的場所,而應當團結起來,共同執行從可再生能源到可持續農業的具體的行動計劃。我相信,這樣組成的群體可以更加靈活地行動,它比單一的從上到下的機制也更便于采取行動。
其他的解決方案還包括:為致力于削減碳排放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政策;利用行為科學和公開的數據,加強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公眾宣傳;描繪積極的愿景,向各國宣傳以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為目的的多邊機制的好處。
2015年,要通過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替代計劃。在此情況下,人們也在認真地探討怎樣把氣候變化的應對行動與消除貧困、提高人類生活尊嚴的全球行動相融合。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應當明確地與環境問題掛鉤。實際上,如果我們不清楚農業、水利和極端天氣之間的復雜關系,饑餓與貧困就無法消除。
顯然,目前的全球溫室氣體的最大排放國中國可以發揮重大的作用。這個人口大國必須徹底地從嚴重依賴煤炭,轉向對清潔能源的利用。同時,中國必須停止補貼化石燃料,并且要鼓勵電動車的生產與使用;中國面臨的更迫切的挑戰是,要消除污染給城市地區所帶來厚厚的霧霾——污染所帶來的這樣的環境,既危害當地居民的健康,又有損中國的國際聲譽。
中國在環境和清潔能源等領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且,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中規定了節能、減排和工業發展等明確的國家政策導向。中國政府當前的任務,是在上述計劃領域中顯示出更強的領導力,這樣做,有助于讓地球遠離災難性的全球變暖的局面。
全球變暖問題的緊迫性是不容質疑的。事實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科學家可以肯定,95%的導致氣候變化的原因是人類活動所致。如果有人說你家有95%的機會會遭到搶劫,你顯然不會坐視不理。現在,我們的世界面臨著類似的情況,所以必須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