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如果有一個人,能夠讓12年前啟動、如今已奄奄一息的‘多哈回合世貿談判重現生機,那么這個人非阿澤維多莫屬。”在阿澤維多2013年5月當選WTO總干事之時,英國《金融時報》如此評價。
曾負責多起涉及巴西的世貿爭端案件的阿澤維多,被認為是巴西外交界最了解國際貿易的專家。2005年至2006年,他作為巴西代表團團長參加多哈回合談判,并自2008年起擔任巴西常駐世貿組織代表,直接參與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多哈回合談判。長期從事國際貿易和經濟事務,并在WTO浸淫多年,阿澤維多對WTO的各種規則和事務“門兒清”。這位老練的巴西貿易事務外交官還是位耐心的談判好手,曾帶領巴西在WTO挑戰美國和歐洲的農業補貼政策,并取得了勝利。
就任WTO總干事的阿澤維多很快展現了他的政治精明,面對WTO過于理想化的談判機制以及成員間千差萬別的利益訴求,深諳“多哈回合”談判僵局癥結所在的巴西人不再急于實現“多哈回合”的勃勃雄心,去追求不現實的“大妥協”,而是提出將采取“循序漸進、高層介入”的方式推進談判。
在對待TPP等區域及雙邊自貿談判上,阿澤維多也和曾對此持批評態度的WTO前總干事長拉米不同,他顯得更務實和包容,他稱自己并不認為這些談判對WTO構成威脅,“我擔憂的不是這些談判正在進行,我擔憂的是多邊貿易體系沒有談判的動靜”。
從就任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干事到來到巴厘島出席WTO第九屆部長級會議,將近100天里,為了促成“巴厘島一攬子協定”的達成,阿澤維多進入了連軸轉的工作狀態,幾乎忘了休息日。
記者出身的基思·羅克韋爾和阿澤維多一樣,休息日里也幾乎被各種工作日程塞滿。羅克韋爾從1996年就成為WTO的新聞發言人,這期間,他目睹WTO的5任總干事的更替。基思也是WTO和“多哈回合”談判的最有力的見證人。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外界擔憂WTO會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在WTO內部,也存在這樣的擔心嗎?
基思·羅克韋爾:在回應這樣的擔心或爭議前,需要搞清楚一個事實:世界貿易組織的功能是多元化的,比如爭端解決、現有貿易協定的監督、貿易政策和技術援助條款的跟蹤監測。事實上,上述功能都運行良好。
問題在于,WTO的談判功能出了些問題,而這個功能因為涉及全球商業新規則的出臺而最受關注。不過,這項功能遇到了麻煩,但并沒有失效,仍在發揮著作用。
中國新聞周刊:為什么恰恰是這項最受關注的功能出了問題?
基思·羅克韋爾:這有很多原因。主要與WTO的運行機制密切相關。因為WTO制定的規則對成員國有約束力,直接關乎各成員國的切身利益。而WTO出臺新規則,需要建立在各成員國達成共識的基礎上。WTO的159個成員國(采訪在巴厘島會議之前,也門尚未加入)非常多樣化,利益訴求上也千差萬別。因此,各成員國政府會在簽署一項協定時,慎之又慎,導致每一項規則的出臺都費盡周折。
自WTO于1995年成立開始,這樣的問題就一直擺在我們面前。而我們的不足之處是,一直未能更新和改進我們的規則制定程序。這讓一些成員國政府感到失望,他們隨后便開始尋求一條新的路徑,通過包括區域和雙邊自由貿易機制在內的新途徑實現貿易開放。
中國新聞周刊:這種區域和雙邊自由貿易機制,如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會威脅到WTO今后的地位和影響力嗎?
基思·羅克韋爾:對于WTO在亞洲的成員國來說,有TPP和RCEP,其他地區則還有TTIP。各國政府還尋求通過發源于WTO框架的TiSA(全球服務業貿易協定)來尋求服務業貿易的開放。很多國家駐WTO的使節都參與其中,但它是獨立于WTO而存在的。
對于WTO來說,風險在于,這些新的貿易規則不再由我們基于全球貿易的戰略考量而制定,而是只通過區域或雙邊談判來制定。這當然會影響到我們,使得我們的談判功能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對于我們來說,這確實是我們正面臨的一個威脅。
不過,事實上,WTO的所有成員國都認同一個觀點,就是全球貿易機制仍是全球貿易擴大開放和提升自由度的最佳選項。
但我們也知道,現實一再證明,要在WTO框架內讓全體成員國達成一致有多難。
中國新聞周刊:WTO會如何來應對這些威脅?
基思·羅克韋爾:沒有能夠出臺服務全球貿易的新協議和新規則,這是WTO的問題。那么一些成員國自然會尋求別的平臺,嘗試別的途徑。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風險和威脅。
當前我們在出臺促進貿易便利化規則上正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下調農產品的貿易稅和簡化海關手續,以讓最不發達國家平等獲利,促進其發展。達成這項協議不僅會給相關成員國帶來重大的經濟利益,還會增強我們作為全球貿易談判平臺的角色。而這,也會幫助我們接下來出臺更多的全球貿易協定和規則。
區域或雙邊貿易機制是對世界貿易組織機制的重要補充,可以成為一些新的創意的試驗田,可以催生新的貿易渠道,也可以讓一些公司去嘗試尋求一些它們之前未能發現的出口機會。但這不大可能取代全球機制。其不足是,參與者和貿易范圍都有限。而且,這些協定還有一個共同的趨向是,拋棄了最貧窮和弱小的國家。
中國新聞周刊:WTO現有的全球貿易規則制定機制可以去嘗試做一些改革嗎?
基思·羅克韋爾:就是去推動上面我所提到的一攬子問題在巴厘島達成一個新的協定。而后,在后巴厘島時代,WTO會在此基礎上規劃一個更有野心的藍圖。
中國新聞周刊:你如何評價中國在加入WTO十多年來對促進全球貿易起到的作用?
基思·羅克韋爾:中國是WTO框架和多元化貿易體系的一個主要受益者,同時也是一個主要貢獻者。中國領導人對WTO和現有貿易體系的價值有著很清晰的認識,這也是中國一直為在巴厘島協定達成而不懈努力的原因。
現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很多國家都想提升同中國的貿易合作。因此,中國也致力于推動包括RCEP和中日韓自貿區在內的多個區域貿易機制。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和很多國家一樣,相信多元化貿易體系是全球貿易發展的大勢。但如果這個選項遇到了麻煩,甚至不復存在,那么中國自然也會考慮尋求替代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