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出處是《賣油郎獨占花魁》,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
不見棺材不落淚:“不見棺材不落淚”,本應是“不見親棺不落淚”,意思是見了親人的棺材才落淚,而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
跳到黃河也洗不清:這本是一句歇后語,“跳到黃河——洗不清”。因為黃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渾濁,跳進黃河中,要洗凈身上的污穢是不可能的,比喻一個人難于洗刷自己身上的污點。后來變為“跳到黃河也洗不清”,比較費解。
有眼不識金鑲玉:現在人們說的“有眼不識金鑲玉”其實是“有眼不識荊山玉”,這句俗語典出《韓非子·和氏》。里面所說的“荊山玉”就是出自荊山的和氏璧。
不到黃河心不死: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里寫道:“我道:‘你不到烏江心不死,今已到了烏江,這心原也該死了。”。因此,“不到黃河心不死”應為“不到烏江不盡頭”。
狗屁不通:這個成語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皮沒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頭來散熱,這個成語就是以狗的這一身體特點而言。由于“皮”與“屁”諧音,對于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之,意思更為鮮明。后來人們將錯就錯,約定俗成地將“狗皮不通”變成了“狗屁不通”。
無奸不成商:“無尖不成商”被誤解為“無奸不成商”。“尖”來源于古代用來度量的斗。古代米商做生意時,除了要將斗裝滿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斗里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資格當商人。后來由于人們道德素質的下降,“無尖不成商”慢慢就變成了“無奸不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