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麗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95后的大學生,新媒體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聊天用QQ、動態發朋友圈、發短信用飛信,有問題找百度,沒事兒發個微博……,新媒體已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CNNIC2014年中國社交類應用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33.7%的網民同時使用社交網站、微博和即時通信工具這三類產品來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用戶的重合度高[1]。而學生依然是中國網民中最大的群體,占比25.1%,互聯網普及率在該群體中已經處于高位[2]。
傳統的教育模式更偏重于對學生進行理論的灌輸,班主任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玩手機的消極抵抗,導致班主任輔導員花了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教育,但取得的效果卻差強人意。瑣碎繁雜的日常事務占用了輔導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若要做到與學生一對一交流談心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在學生日常管理中,如果班主任輔導員能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利用QQ群、QQ空間、微信朋友圈、飛信等多個平臺,發揮網絡的力量,將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所謂新媒體,并非指新興的媒體,新媒體以其及時性、海量性、開放性著稱,對于新媒體的定義,至今沒有定論,學者們眾說紛紜。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3]。
目前大學生經常使用的新媒體主要有以下幾種:(1)即時通訊工具,如QQ、微信、飛信等;(2)社交網絡,如貼吧、人人網、微博、論壇等;(3)網絡視頻音樂,如優酷、土豆、PPTV、奇藝等;(4)新聞網站,如新浪、搜狐、鳳凰網、頭條新聞等;(5)購物網站,淘寶、一號店、京東等。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功能差別較大,班主任輔導員應當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投其所好。首先,大學生樂于使用各類交流溝通應用軟件,對網絡媒體的興趣遠遠高于傳統媒體,班主任輔導員應當投其所好,找準有效的切入點開展學生工作;其次,班主任輔導員通過手機應用可以短時間、全方面、有針對性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不受時空限制;第三,借助新媒體平臺如QQ空間、朋友圈、QQ群聊可以迅速瀏覽大量學生發布的信息,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拓寬學生工作的維度,減少危機事件發生;第四,使用免費即時聊天工具,發布信息,節約工作時間和成本。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95后的大學生,高校班主任輔導員應跟上形勢,不斷學習先進的工作方法,在新媒體的環境下,認識到新媒體特點,掌握新媒體語言、熟悉新媒體技術,扎實做好學生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新的途徑。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調查統計。青少年手機網民在交流溝通、信息獲取和網絡娛樂類等應用上使用較好,其中手機即時通信使用率為90.6%,手機搜索使用率為79.4%,手機網絡音樂使用率為70.2%,是青少年網民手機端使用率最高的三大應用[4]。這些數據足以表明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通過手機上網,與人溝通交流,形成自己獨有的社交網絡朋友圈,通過微博、QQ、微信、飛信、人人網等網絡平臺,可以交友聊天、和好友互動、發布自己的最新動態、上傳圖片、宣泄情感等等。
班主任輔導員需要跟上形勢,充分利用新媒體,可以在學生入校前就建立班級QQ群,通過這個平臺,將來自四面八方、互不相識的學生聯系到一起,同學們互相認識、暢所欲言、逐漸形成班級凝聚力。在此過程中,部分學生、老師互相加為好友,通過QQ空間、微信觀察學生發布的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早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化解矛盾;入學后,可以建立班級飛信群,加飛信好友,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發布重要通知,同時利用班級QQ群、空間說說、個人簽名發布各類消息,大大減少人力物力,節約時間;通過QQ群郵件,上傳相關文件資料、方便同學們下載。
一方面,班主任輔導員應加強自身學習,掌握幾種重要的社交網絡平臺。一些年長的班主任輔導員,跟不上年輕人的形勢,對新媒體不熟悉、對網絡語言不了解、不會運用先進的媒體手段,導致在開展學生工作的時候無法與學生暢通交流,造成學生說的話老師聽不懂,老師說的話學生聽不進去的尷尬局面。因此,班主任輔導員應熟練掌握微信、微博、飛信、QQ、貼吧等社交網絡平臺,將班級工作滲透到各媒介中,努力掌握新媒體的使用技巧,充分利用社交網絡平臺的優勢,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 “新四化” (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之后,習近平去年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設定為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對95后的大學生,班主任輔導員也要學會利用先進的科學管理手段,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作為切入點,運用生動新興的網絡語言,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少說空話大話,不說大道理,善于通過學生的QQ簽名、朋友圈動態等及時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做好心理疏導,避免出現“打醬油”的路人角色。
另一方面,學校也應當注意加強對班主任輔導員的培訓,及時組織開展新媒體運用學習輔導班,掌握網絡聊天軟件、語音視頻通話、群郵件、文件共享等常用技能。
隨著移動便攜設備的發展,大學生對手機、平板電腦的依賴程度已遠遠超出預想,他們熱衷于手機上網,刷微博、朋友圈,傳統媒體日漸受到冷落,輔導員班主任在傳統媒體上開展工作的成效已大打折扣。傳統的學生工作需要老師與學生一對一,占據了班主任輔導員大量時間的同時往往還不能將工作很好地做到位,只是保證工作不出問題。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讓學生覺得高高在上,甚至有些抗拒。通過新媒體平臺,吸引學生的眼球,將思政工作滲透到網絡中,借助QQ空間、微信朋友圈、各種群讓學生暢所欲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在同學們課余刷手機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輔導員參與到討論當中,對學生的言論加以引導教育。同時做好輿論監督,學會屏蔽有害信息,幫助學生辨別信息的真偽,引導學生不隨意散布或轉發謠言,幫助學生去偽存真,切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飛信,及時將重要的通知消息發到學生手機上,即便學生沒有上網,也能收到消息,省去了以往組織學生開班會的一些繁瑣的程序。開通微信公眾賬號,并公布給學生家長,發布院系動態,邀請家長一起溝通交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
新媒體的迅速普及,為學生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新媒體的一些固有特性也給大學生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面對寬松、自由的網絡環境,個別大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大學生的甄別能力還不夠強,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網絡的虛擬性使大學生在交友、發表言論時無所顧忌,偶有違反道德甚至法律的現象出現……
我們在開展學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積極有利因素,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及時進行干預,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合理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生活,密切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動向,班主任輔導員應當適時地進行網絡心理教育,努力消減其不利因素,為學生營造一片和諧的網絡空間。
面對飛速發展的網絡時代,高校班主任輔導員應緊跟時代潮流,抓住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積極因素引導學生做好學生工作。新媒體的海量性、開放性、虛擬性、及時性等特點導致媒介環境的復雜化,面對魚龍混雜的環境,班主任輔導員應當立足好新媒體各平臺,做好輿論引導、輿情監督;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抓住機遇,適應新挑戰。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4年中國社交類應用用戶行為研究報告 [EB/OL].(2014-08-22)[2014-09-1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sqbg/201408/t20140822_47860.htm.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EB/OL].(2014-07-21)[2014-09-15].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3]百度百科.新媒體[EB/OL].[2014-09-16].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39017/5403053.htm?fr=aladdinbai.
[4]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4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EB/OL].(2014-06-11)[2014-09-16].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qsnbg/201406/t20140611_47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