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萍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數學語言;示范;激勵;小組討 論;同桌交流;課堂小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1—0041—01
數學語言作為一種表達科學思想的通用語言和數學思維的最佳載體,以嚴謹清晰、精煉準確而著稱。數學語言能力既是數學能力的組成部分,又是其他數學能力的基礎,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起著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呢?
一、 利用教師的示范、熏陶,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1. 教師生活、教學中進行示范。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但他們的模仿性極強。教師可利用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或者平時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表達,進而對學生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師說話必須語法規范、用詞準確、言簡意明;對概念陳述要準確規范、合乎邏輯;對解題思路的論述要有理有據,講求順序性。例如,在教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時,出示情景圖并問:“圖上有哪些數學信息?請用你的話說出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識字量少,說話時表達的意思不是很完整,這時教師可以先范讀,引導學生通過讀題、復述題意、說解題思路等,使語言和思維統一起來,這樣有利于明確題意,為正確解答題目打好基礎。
2. 教學語言靈活有趣。靈活即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和體驗,并通過恰當的比喻、通俗的語言展現教學內容,以形象加深理解和記憶,以形象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以獲取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比例尺”時,我神秘地說:“有一只螞蟻從蘭州爬到西安只用了1分鐘,這是為什么?”學生產生了疑惑和好奇心。這時我告訴學生,學習了比例尺,就會知道其中的奧秘……通過以上形象有趣、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不但把書本的知識教“活”了,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3. 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美。美的教學語言不僅能增強教學內容的感染力,使學生學得輕松有趣,而且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這樣闡述:“見過平靜的湖面嗎?掉進一顆石子,會發現什么?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和神奇。那么,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體驗其中的美好,好嗎?” 在這里,教師用優美的語言喚起了學生對美的體驗和追求,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
二、 激勵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首先,教師不斷鼓勵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其次,要求學生說話要正確、完善、準確、精煉。再次,要求學生說話要有根據、連貫、通順。最后,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時機,適時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循循善誘,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
如,在教學“圓的直徑的定義”時,出示: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方法一:師:“過圓心、在圓上、線段為關鍵詞。”方法二:師:“你認為哪幾個詞是關鍵詞?”方法三: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這樣一句簡單而有激勵性的語言,包含著開放、尊重和激勵,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體會到學習上的成就感。
三、利用多種活動形式,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1.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方式。當學習中有疑難時,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學生會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增加課堂凝聚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總結。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學生的思路清晰,并能舉一反三。
3. 課堂小結。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不僅能幫助學生清晰地回憶出本節課的要點,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能并進、全面育人的目的。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