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鴻鯤
近日,本刊接到投訴稱,廣西宜州市竹倉煤礦(以下簡稱“竹倉煤礦”)拉浪分礦的幾對礦井在沒有采礦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非法開采。
但記者經過深入調查采訪,卻發現拉浪分礦被投訴非法生產的背后另有隱情,由宜州市主導的竹倉煤礦“部分改制”引發兩家民營企業的利益之爭,其背后推手疑為政府職能部門的“有形之手”。
無證開采還是井下維護?
拉浪分礦究竟是誰在開采呢?有人說是宜州市安慶煤業公司(以下簡稱“安慶公司”),有人說是廣西金源煤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源公司”)。
為弄清事實,記者來到了宜州市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核實。
宜州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余瑞波在接受采訪時證實,是金源公司在拉浪分礦進行井下維護。拉浪1-6號井都有采礦權證,金源公司是一家具有開采資格的私營企業。宜州市政府已于2013年下文明確拉浪1-6號井的安全責任主體是金源公司。因此,拉浪煤礦非法生產一說是不存在的。
“那采礦權證是金源公司的嗎?”記者問。對此,余瑞波說,由于改制后安慶公司沒有向國土部門申請變更采礦許可證名稱,目前,拉浪1-6號礦井的采礦許可證的采礦權人仍然是“宜州市竹倉煤礦”,金源公司目前正在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申請將該采礦許可證的采礦權人變更到金源公司名下,目前還沒批下來。
宜州市安監局聞廣平局長告介紹,金源公司具備采礦資質,但尚未取得拉浪分礦6對礦井的采礦許可證,礦井的安全生產許可證也尚未辦理。目前,金源公司在拉浪分礦的幾對礦井屬于無證或者說是證件不齊的情況。我們曾多次去巡查,當時沒有發現他們生產,但在前段時間自治區的暗訪組來檢查時,發現他們有打“擦邊球”的現象,我們就當即讓他們停止生產,進行整頓,目前正在整改中。
而安慶公司的幾個主要股東認為:“既然拉浪分礦6對礦井的采礦權人還是“宜州市竹倉煤礦”,那么,金源公司進入到拉浪分礦不管是生產、技改,還是井下維護都是沒有資格的,屬于非法行為。”
無形之手還是有形之手?
安慶公司的股東們告訴記者:“竹倉煤礦拉浪分礦經改制后屬于我們安慶公司管理經營。”但是,無權變更煤礦采礦權的宜州市政府,下文將拉浪分礦的采礦權變更給金源公司,金源公司以這些文件為依據進入拉浪分礦。
據介紹:竹倉煤礦原是宜州市的一家國有企業,從 2004年開始,通過兼并重組,擁有了拉浪分礦等三個礦區共17對礦井的采礦權,其中拉浪分礦有6對礦井,均辦理了完善的采礦手續,其采礦權人均為“宜州市竹倉煤礦”。
安慶公司的股東們向記者出示了2006年10月24日簽訂的《宜州市竹倉煤礦兼并重組拉浪分礦協議書》,其中,甲方為“宜州市竹倉煤礦”,乙方為“拉浪分礦投資方覃某某”。協議書約定:甲方作為主體兼并重組拉浪分礦,由甲乙雙方共同組建拉浪分礦,由乙方對分礦所屬礦井進行投資和管理,在甲方的統一管理下對外開展各種業務,拉浪分礦屬竹倉煤礦的下屬企業,按股份制企業進行運作。協議的期限為:“本協議生效之日起至煤礦資源開采枯竭止。”
“從這份協議書就可以看出,拉浪分礦只是竹倉煤礦的一個下屬企業,也是竹倉煤礦財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位股東拿著協議書向記者解釋,“自2004年至今,竹倉煤礦以及改制后的安慶公司在拉浪分礦累計投資將近5000萬元。”
但是,隨后宜州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行政行為卻令他們感到震驚。
2013年1月11日,宜州市人民政府向該市工信局下發宜政函(2013)8號文稱,同意原國有宜州市竹倉煤礦兼并重組礦井(拉浪1—6號井)采礦權依法依規變更到金源公司名下。
2013年8月30日,宜州市人民政府向該市財政局下發宜政函(2013)96號文稱,拉浪1—6號井屬納入國有資產管理個人全額投資的礦井,全部投資由投資方承擔,沒有國有資產投入,不屬于國有資產,市竹倉煤礦改制時未將拉浪1—6號井納入改制范圍。故批復:同意將該分礦1、2、3、4、6號井采礦權進協議轉讓。
2013年8月30日,宜州市國有資產管理所與金源公司簽訂正式采礦權轉讓合同,將宜州市竹倉煤礦拉浪分礦1、2、3、4、6號井采礦權以出售方式在廣西國土資源廳交易中心轉讓給廣西宜州市金源煤業有限公司,成交金額625.124萬元。
“宜州市政府的這一行為明顯是違法行政行為!”安慶公司的股東們介紹,“依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宜州市國有資產管理所根本無權出售這5對礦井,宜州市人民政府無權下文將5對礦井的采礦權變更到金源公司,也無權下文將5對礦井的采礦權進協議轉讓,更無權收取其采礦權價款。”
安慶公司的股東們認為,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煤礦采礦權價款由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據此,拉浪分礦的采礦權價款應由登記機關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收取。
安慶公司一股東解釋說:2008年12月19日,宜州市人民政府下發的《關于宜州市竹倉煤礦以股份制方式進行企業改制的批復》明確指出,企業改制后,新公司(即安慶公司)承擔原宜州市竹倉煤礦的所有債權和債務,承擔全部的經濟責任和民事責任,依法享有原竹倉煤礦的全部產權。據此,拉浪煤礦6對礦井的采礦權作為一種財產權也應歸改制后的安慶公司所有,安慶公司有權依法對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金源公司要取得拉浪分礦6對礦井的采礦權,應該和安慶公司進行協商,由雙方共同向自治區國土廳提出辦理采礦權變更、轉讓登記手續的申請,再由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審批通過才行。
部分改制還是整體改制?
宜州市安監局局長聞廣平在接受采訪時解釋:竹倉煤礦改制后成立安慶公司時,政府只對該礦的國有資產那部分進行了改制,因此,安慶公司只能對原國有資產那部分財產行使權利。按照當年兼并重組的方案,拉浪分礦6對礦井的實際投資者是個體老板,與竹倉煤礦是一種合作關系。拉浪分礦是屬于納入國有資產管理個人全額投資的礦井,所以改制時拉浪分礦這部分就沒改。按照原竹倉煤礦與這些外來投資老板的約定,竹倉煤礦改制后允許他們在雙方不損失的情況下去找新的合作單位。
針對宜州市政府下文一事,聞廣平局長表示,拉浪分礦不是國有資產,投資老板有自主權,他愿與金源公司合作,政府就下文,然后投資老板憑這個文去辦理相關手續。這個文僅僅是金源公司參與管理資格的一個文,同時也是明確安全責任的主體。
宜州市國土資源局的余瑞波書記也認為,拉浪分礦6對礦井的采礦權人現在還是宜州市竹倉煤礦,而竹倉煤礦改制為安慶公司后被注銷了,因此,現在采礦權人不存在了,政府就代為出售給金源公司。
宜州市工信局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也一再強調,拉浪分礦6對礦井不是國有資產,當年沒有參與改制。
宜州市國有資產管理所所長黃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向金源公司轉讓了拉浪分礦6對礦井的采礦權,是根據政府文件辦的。在轉讓拉浪煤礦時,金源公司付給了宜州市政府600多萬元補償金,這筆錢是采礦權有償價款,政府是可以收的。
而安慶公司的股東們認為:拉浪分礦1-6號礦井是不是國有資產應該用事實來說話。事實上,竹倉煤礦與拉浪分礦投資方簽訂的協議書明確約定,“由雙方共同組建拉浪分礦,拉浪分礦屬竹倉煤礦的下屬企業”,同時,自2004年至今,竹倉煤礦以及改制后的安慶公司在拉浪分礦累計投資近5000萬元,國有竹倉煤礦的投資難道就不是國有資產?又怎么能說沒對此進行改制呢?而且,2008年12月19日宜州市人民政府下發的對竹倉煤礦的改制批復中,也沒有明確說拉浪分礦不列入改制范圍,既然對竹倉煤礦改制,那么作為竹倉煤礦一部分的拉浪分礦自然就被改制了。
“就算拉浪分礦1-6號礦井不是國有資產而是民營資本,那么這也應該是竹倉煤礦(即安慶公司)與個體投資老板之間的一種民事行為,其行為應由雙方簽訂的合同、協議約束,而宜州市人民政府利用行政權力對企業間的民事行為加以干涉,從而導致安慶公司的權益受到嚴重損害。”
安慶公司的股東們告訴記者,“拉浪分礦不管是否屬于國有資產,宜州市國有資產管理所也無權出售這5對礦井,宜州市人民政府無權下文將5對礦井的采礦權變更到金源公司,也無權下文將5對礦井的采礦權進協議轉讓,更無權收取其采礦權價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