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學


我國臺灣飲食類節目的類型多樣,且幾乎無法用單純的類型去界定,每一檔節目都囊括了至少兩種以上的綜藝類電視節目中出現的元素,例如明星嘉賓、訪談、游戲、競技、旅行、表演等等,比較知名的有《型男大主廚》、《大小愛吃》、《美味鑒定團》、《冰冰好料理》、《美食007》、《冠軍家庭美食秀》等。
臺灣的飲食類電視節目在經歷了以模仿外來文化為主導的時期后,如今進入了一個本土文化的回歸期。而本土飲食文化的傳播,并不意味著內容上完全排斥外來飲食文化,相反的,臺灣的傳播主體有意識地“師夷長技以制夷”,將外來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但豐富了節目內容,更表現了一種新時期的文化包容態度。
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的形態十分豐富,具有如下突出的文化特色:
一、娛樂精神
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折射出的是多元化的娛樂精神,這種娛樂精神根植于臺灣本土的綜藝節目之中,并且影響深遠。受日本電視文化深刻影響,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整體構架,大多是以娛樂性為訴求。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的傳播主體,清楚地知道受眾的需要所在以及主辦單位需要、節目嘉賓需要、報紙媒體需要、電視受眾需要、網絡受眾需要,那就是娛樂性的宗旨。
在滿懷娛樂精神的背后,飲食類電視節目仍舊是一個能夠傳遞實用和健康信息的功能性節目,節目中所體現的對食物的尊重和熱愛,正是表達一種臺灣人對于生活的追求。正因為如此,它的娛樂精神更顯得難能可貴,因為純粹而徹底,娛樂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它真實的助手。
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最不缺乏的就是娛樂的元素,尤其表現在主持人上。上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的電視業迅猛發展,標志之一就是人們明顯意識到,受眾對主持人的認同,是決定電視節目成功與否的關鍵。臺灣是一個綜藝節目發達的地區,為適應大眾文化和消費社會的需求,臺灣電視的創作方法、立意題材、編導構思、形式技巧展現了自由和多元化的特色。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臺灣的節目主持人表現出了超強的群體優勢,節目主持人不是單純扮演節目管家的角色,而是擁有相聲演員一樣說、學、逗、唱的才華。同時,他們既能夠獨挑大梁,只身作戰,又能夠聯手出擊,通力合作。
二、本地文化
如果說早期的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受日本電視文化影響深遠,那么2000年以后的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以及其他綜藝節目,都不約而同在節目內容設置上選擇了回歸臺灣本地文化。例如:東風衛視的《美味鑒定團》,形式上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與網絡新媒體緊密聯系的新型節目,起初是以網友票選的美食作為節目內容,之后推出了一系列的臺灣各地區小吃達人大比拼。縱觀該欄目的各期節目標題,可以看到濃郁的臺灣本地飲食色彩。《美味鑒定團》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喚起了臺灣的廣大民眾對本地傳統食物的熱情,傳播內容的選擇,使得該欄目整體所傳達的訊息得到明確的深化。臺灣飲食類節目的傳播主體已經開始越來越關注飲食背后的人文特征,不僅僅是關注自己所在的土地,也同樣熱衷于發掘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本地飲食文化,將這些訊息傳遞給受眾,期望引起他們的重視。
三、對臺灣飲食節目的分析與借鑒
在發掘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可借鑒優勢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它并不是完美的,相比于許多國際上優秀的飲食類電視節目,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在許多層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同臺灣其他類型的電視節目,尤其是綜藝類節目一樣,受日本電視文化的影響深遠,許多電視節目幾乎是完全照搬照抄,雖然加入了臺灣本土特色,但在形式上并無創新,尤其是近三年以來,許多新節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各大電視頻道,但又在很短時間內悄悄被撤換掉,剩下的依然是最老牌的幾個常規節目。常此以往,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在一味模仿的進程中必定會遭遇創作上的瓶頸,電視受眾的教育水平日益提高,他們所觸及的傳播手段也日漸豐富,勢必會對原有節目類型產生嚴重的審美疲勞,使得原地不動的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面臨嚴峻挑戰。
第二,臺灣的電視產業中,無論是何種類型的電視節目,都有著“娛樂至死”的現象,有些時候甚至是娛樂過度,從而在某種程度上變得粗俗。娛樂性固然是電視節目最重要的功能性之一,但娛樂占據了整個節目的主體,難免會造成其他方面的缺失,尤其飲食類電視節目中飲食文化的缺失。而大陸飲食類電視節目對飲食文化的重視也是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需要學習的地方。
第三,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在制作上,缺乏情景性和互動性,大部分飲食類電視節目都沒能走出演播室,在演播室以外的飲食類電視節目也大多聚集在介紹本地飲食特征的內容里。相比之下,國際上許多知名的飲食類電視節目要先進得多。國外飲食類電視節目的形式多樣,每一種形式都能夠做到極致,但不管是何種形式,它的實用性永遠是強大的。這一點在大陸飲食類電視節目中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但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更加注重包裝和視覺效果,節目本身的實用性較弱。
綜上所述,臺灣飲食類電視節目并非是世界范圍內最優秀的,但卻是在多元文化沖擊下最具排他屬性的一個,且文化源頭的同一性使得它的經驗教訓更易于為我們所理解和接納。雖然是以海洋文化為背景,與大陸文化下的飲食類電視節目所處的環境有很大區別。但由于二者是同根同源的,且它所表現出來的開放性、包容性等優勢,為廣大受眾所認同,在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上都值得國內的從業人員和學者借鑒。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它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因此,需要經過比較和分析,學習外國飲食類電視節目的先進性,完善飲食文化認同的方方面面。
(作者單位:鞍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