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宋華 謝翔宇
[摘要]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網絡技術條件及移動終端設備均已發展成熟,自媒體在互聯網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文章首先論述自媒體的興起及其傳播形態,繼而闡述自媒體的概念及其傳播模式的變化,最后探討自媒體的傳播特點:傳受一體化、碎片化及網狀傳播、雙向反饋、節點共享等。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傳播特點;社會價值
[作者簡介]趙偉,宋華,謝翔宇,河北農業大學。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的研究,課題編號201203187。
自媒體是互聯網時代興起的一種新型傳播媒體,它以Web2.0應用技術為基礎,以博客、微博、播客等網絡平臺為主要載體形式,以裂變式的速度在社會范圍內迅速蔓延,并造成了廣泛的影響。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為自媒體的發展與擴張提供了基礎,在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下,自媒體表現出不同于以往傳播方式的獨特特點,呈現不斷蔓延與飆升的趨勢。自媒體改變著社會生活的結構,影響著人們獲取信息、相互交流以及感受世界的方式,顯示出獨特的社會文化價值。
一、移動互聯網環境下自媒體的興盛
隨著移動通信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移動互聯網時代全面來臨,自媒體呈現出令人側目的發展勢頭。3G業務開展以來,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數量急劇增加。筆記本電腦、iPad、智能手機成為網民上網沖浪的主要電子設備,隨身攜帶網絡設備連接互聯網成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這一切都為自媒體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搭建好了技術與設備的平臺。自媒體以眾多網絡平臺為表現形態,博客、維客、微博、播客等都屬于自媒體的范疇。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自媒體接受信息并傳播信息,網民們的話語權得以彰顯。人們從最初單純的信息接受者角色,轉變為信息接受者與信息傳播者的雙重角色,同時還兼信息評論者。自媒體可以說是一種沒有條件限制的網上個人出版方式,為網民提供了最為便捷的信息傳播渠道。
在自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人們可以使用移動智能設備或電腦,通過各類搜索引擎、博客、播客、微博等途徑,從不同的角度去獲取信息,了解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同時可以通過網上各種社區平臺就某些問題與他人進行互動交流。這種信息的獲取方式及與人們的交流互動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式靈活、方便快捷、傳播迅速。自媒體是在人們不斷討論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新形式報道方式,其內容的提供方式不再如傳統報道中僅僅局限于一個或幾個作者的供稿形式,而是綜合了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人們共同的思想成果。自媒體的出現意味著現代社會信息的傳播方式及媒介的報道方式,逐漸走出一種單向的傳遞或報道方式,轉變成一種嶄新的交互式共享討論模式。
二、自媒體的傳播特點
1. 傳受一體化:互動與融合
自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傳播特點首先是傳受一體化。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自媒體信息的傳者與受者的角色不再是兩相分離的,而是體現出一體化特征。自媒體時代,人們不滿足于僅僅做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參與信息的創造、傳播與評論過程中,既是信息傳遞者,又是信息接受者。在博客、播客、維客、微博等這些自媒體平臺中,受眾在接受來自他人信息的同時,也在演繹著信息改編、再創造、轉發傳播的角色,每個人都可以做編輯與記者,在自媒體中既是導演,又是演員與觀眾。個體具有自我個性表達的渴望,以及被人關注的渴望,自媒體的存在使得人們傾訴、表達與聆聽的渴望獲得了充分的尊重。于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時代的傳播者與接收者,呈現出傳受一體化的傳播特點。例如,在微博的平臺中,傳者與受者的身份是統一的,傳者即受者,受者也是傳者。追隨者與被追隨者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實現了身份的融合與信息的交接。微博平臺里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傳播者與接受者有時處于分離狀態,有時處于融合狀態,傳受一體化處于一種動態平衡之中。
2. 放射性網狀傳播
自媒體呈現網狀傳播結構,傳播內容具有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特質。微博是自媒體的主要載體形式,也是最能體現自媒體技術的平臺。傳統傳播媒介中信息的傳播是單向的線性傳播,只能從傳者到受眾這樣一條單線傳播途徑,且傳播內容不可更改。而在自媒體時代,尤其是微博這種傳播形式當中,一條原創微博被創造并發布出來,按照從傳者到受眾的一級轉播方向傳播,接下來微博內容傳到下一處節點,便會發生二次線性傳播。這條傳播內容可能在保持內容不變的情況被下一波受眾原樣轉播出去,也可能在下一級轉播者那里被添加額外的信息,導致傳播內容發生變化。以此類推,一條原創微博內容在傳播的過程中,將會發生N次線性傳播,而且這種線性傳播方向會彼此交織,形成一個錯綜復雜的網狀結構。在這個過程中,新聞傳播獲得了低成本而高速度的傳播,而一些互聯網門戶可以通過微博及時地發掘新聞,并將有價值的新聞迅速而廣泛地發布在微博或門戶平臺上。而微博的傳播內容又具有流動變化性與不確定性的特征,這樣就打破了傳統專業媒體的話語壟斷權,充分體現了微博傳播的去中心化特質。
3. 雙向反饋與節點共享
自媒體傳播過程中,信息創作者與信息接收者之間存在自由隨意而運作良好的互動關系,其傳播模式呈現出雙向反饋的特征。雙向反饋的傳播特質依賴信息傳受雙方的交互性,即信息創造者與傳播者、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三者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有時甚至是一體的,傳受雙方之間的即時交流可以實現人際互動性與信息交流性。自媒體的這種雙向反饋傳播模式使得信息傳播更加豐富化、靈活化、人性化與多樣化。節點共享也是自媒體傳播的一個重要特征。所謂節點,即是傳播主體與網絡節點的組合,“界定在互聯網媒介環境下以人為傳播主體的節點,是通過數字互動媒介接收和發送信息的媒介用戶,以及與用戶捆綁在一起的一體化的信息”。自媒體采用節點傳播模式,以每個傳播主體為基本節點單位。每個用戶節點都可以成為傳播者與接收者、關注者與被關注者,可以在自媒體平臺發布觀點、做出評論,并成為一個中間的傳播者,進行信息共享、觀點交流與人際互動,從而實現“節點共享”。節點不僅指信息互動過程中的傳播主體,即自媒體的用戶,而且還包括了用戶所攜帶或配套的各種信息。作為傳播主體的用戶及其一體化信息共同構成了互聯網信息資源環境中富含內容的節點。這些節點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信息的更新與豐富,不斷地自我擴展,體現出節點共享傳播模式蓬勃的生命力。這些節點及其所攜帶的信息處于一種全面開放、共用共享的狀態,它們會以自身為中心,以眾多信息資源為依托,形成“節點共享”的信息傳播方式,構成信息傳播網絡中的一片網狀結構。
三、自媒體的社會文化價值
1. 輿論波效應中的社會影響
輿論波是指“具體事件引起的民心波動”,它包括人們的意見波和社會行為波兩種因素。輿論波產生在社會新聞的傳播過程中,呈現波浪曲線的傳播方式,以起伏狀態向著四面八方推進。輿論波所波及范圍內的公眾會被依次卷入輿論波之中。在自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輿論波波浪般的運動狀態表現得尤為突出。其中微博的輿論力量最為強大,能夠在瞬息的時間內完成廣泛的傳播,將輿論波的力量及波動范圍推向極致。據統計,每年的網絡輿論事件有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由微博發聲并推動的。微博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自媒體的輿論波效應對公共事件及新聞發聲,在社會上造成很大的影響力。在這種形勢下,很多社會名人、專家學者以及政客要人或者某些社會突發事件的當事人都開始有意識地開始通過微博表達自己的觀點。微博的話題從重大公共事件到日常瑣事無所不包。很多人通過微博表達自己對重大公共事件的看法,使得微博成為一種民間力量介入公共事務的重要平臺或途徑,成為傳播公共事件的新型媒體。人們多會選擇微博作為傳播新聞信息或討論娛樂八卦的首選陣地。微博具有強大的輿論波效應,其輿論力量不斷增大,逐漸發展成為網絡輿論力量中影響力最大的一支,改變著網絡輿論力量的對比與與格局。自媒體傳播的輿論波效應也影響著輿論傳播的傳播速度及傳播方式,在現代社會信息傳播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2. 自媒體傳播的文化價值
自媒體在現今時代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自媒體為當今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平臺,某些自媒體的本身呈現獨特的文化內容,成為當今社會文化的一大景觀。很多人借助自媒體的平臺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品牌及交流社區,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比如,羅振宇以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為宣傳陣地,借助優酷視頻的網絡平臺,推出了一檔個人網絡視頻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編輯天下之書,與眾人分享,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PPT達人“秋葉語錄”借助微博、微信的平臺發起了“三分鐘教程”的線上活動,其宣傳口號是“每天三分鐘,進步一點點”,帶動大批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人提高行動力,學習PPT制作方法并培養思維能力。自媒體時代誕生了眾多以自媒體為平臺的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網絡景觀,有效地促進了文化知識、思想觀念在社會群體之間的傳播、普及、交流與互動。自媒體的價值核心不在于它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環境、表達的個性化、內容的多元化,而在于其形式本身已經成為一種改變我們思想和行為的方式,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自媒體的文化價值歸根結底在于它以科學技術力量搭建起來的平臺,對人們交流方式、思維方式、感知方式及文化觀念的深層改變。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自媒體的傳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及技術特征,在社會生活及公共事件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自媒體深刻影響并改變著現代社會人們工作、生活、文化娛樂及思維感受的方式,以科學技術的力量推動著社會文化及人類思維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