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天津市第二中學數學特級教師于永東,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在實行問題教學和分層教學的基礎上,逐漸將學生的發展從知識層面提升到生命層面,形成了完整的生命化教學思想,摸索出了“遵循教育規律,遵循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化教學模式。 2013年,于永東因“生命化教學”理念影響廣泛,受到教育界推崇,被評入第三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選活動候選教師。
在教學中潤澤生命
受高考升學壓力和現今評價標準的影響,不少教師陷入了題海戰術。他們忽視數學概念的來龍去脈,忽視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忽視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忽視數學思維發展的深刻性。高中數學教學實踐,讓于永東逐漸感受到,數學教學作為一項具有建構生命意義、提高生命質量的活動,理應承擔起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激揚自己的生命活力、豐富自己的生命意義的重要責任。為了能夠用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開展教學,于永東提出并實驗了高中數學“生命化教學”理念。
2003年,于永東就開始研究數學思維訓練,研究數學生命課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而教師一定要處理好知識預設和生成的情況,激發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沒有創新能力,更多的是因為教師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模式去限制學生。對于質疑老師、質疑‘標準答案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鼓勵,因為質疑和批判精神正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于永東老師說。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途徑
力求把生命中美好的東西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上進、學會寬容、學會生活、學會尊重。數學課堂不僅要進行知識的傳授,更要體現數學文化,幫助學生們形成優秀的思維品質。“課堂就是教師與學生的生命互動,二中的課堂總是充滿生命的活力。”于永東說:“以啟發的方式去探索、理解、總結。在課堂上充分的思考,再用提問的方式檢驗,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于永東積極投身素質教育實踐,將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在教育創新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
她曾參與多項天津市教育學會課題的研究。其實,教育就是在對生命進行的教育。正如她本人所言:教育教學的起點是人的生命,是學生的活生生、完整的生命,教學要實現促進學生生命成長與發展之目的,首先就必須遵循學生生命成長的內在特性與規律,教學只有遵循并不斷調整自身以適合學生認知規律,才能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教學。
于永東熱衷于從生命的角度來培養未來的學生。基于對生命教學的熱愛,她不斷追求創新,開創新的教學方式。2009年,于永東榮獲全國首屆教育改革創新先鋒教師獎。
天津市教育學會副會長王培德在2013年11月20日《中國教育報》撰文指出,于永東提出并實驗的高中數學“生命化教學”模式,是為生命的數學教學,以師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通過對數學知識和生活世界的關注,雙方交流互動,生成知識,啟迪思維,探索問題,使得學生人格品質得以提升,教師職業生命活力得以煥發,師生心靈共同經歷成長的過程。
本刊點評
于永東提出的生命化數學教學理念提出數學教學有三件事情要做:授受數學知識,開啟學生智慧,點化或潤澤生命。這三件事情是相互貫通的,既逐層遞進,又相互制約。
數學教學的深層使命是點化或潤澤生命,而不是停留、陷于數學知識的泥沼。關懷學生的生命發展,就是要把學生看作人,看作一個完整的人。在數學知識傳授、開啟學生智慧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發現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創造生命的意義。
于永東 “生命化教學”模式,通過對生命化教學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探索,體驗到教育教學不僅僅是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更是要把教學過程看作重要的生命歷程;體驗到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自己特有的品質、認識、情感、意志、信念、行為;體驗到每一節課,都是學生的一個生命歷程;體驗到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有生命”的教育。這樣的教學,使學生人格品質得以提升,教師職業生命活力得以煥發,師生生命共同經歷成長的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整體、創新性學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