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這項工作直接關系到糧食產量和糧食安全,關系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所以,只有有效地開展基層農機推廣工作,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業發展。
關鍵詞:基層;農機;推廣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2-54-1
1 政府重視,政策扶持
任何一項先進可靠的農機化技術的推廣,都要經歷認識的過程。政府不重視,具體工作人員的工作就得不到支持,工作開展起來就免不了要走一些彎路,導致事倍功半,甚至無功而歸,這就說明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工作不僅僅是推廣部門的事,更是各級政府、部門共同協調才能完成的大事,靠大家的力量、全社會的配合和努力才能真正的把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工作做到實處。
除此之外,推廣經費也是至關重要。經費是推廣工作的重要保障,它主要包含著以下幾項內容:技術工作人員差旅費、交通費、資料費、示范區建設費(物化補貼、機具購置補貼、作業補貼等),以及開展推廣活動必備的儀器設備等。這是做好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沒有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扶持,做好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將成為空談。
2 普及知識,加強指導
一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技術宣傳和培訓,要充分發揮媒介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如:發放宣傳單、播放光碟、張貼海報廣告、廣播電視新聞等)將新技術、新機具廣泛的告知廣大干部群眾;不失時機的開展技術培訓,讓農民乃至農村干部了解和掌握新技術、新機具的技術流程和操作要領,鼓勵農民嘗試新技術、新機具,必要時推廣員還要深入村屯和田間地頭,不厭其煩的手把手教會農民應用新技術、新機具。
3 技術先進,隊伍過硬
一項新技術在確定推廣之前,要充分的考察和論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技術的前瞻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一項技術的推廣應用,應具備統領農業生產的長期性、先進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同時還應具備可觀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這三項效益是農機化技術推廣的重要依據;一項技術應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但如果從地域適應性上看,完成難度較大或根本無法應用,那么它就沒有推廣的必要了;每一項新技術的推廣,都要考慮是否適應當地的耕作習慣和機具配備,若耕作習慣可以改變或調整、機具又能夠配置得上,那么在具備前兩個條件的基礎上,就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
再好的技術都要通過推廣這個環節來普及,因此,推廣員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所以,應不斷加強推廣員的教育和培訓、更新知識,及時補充力量,提高推廣員隊伍的自身素質,要求推廣人員必須懂技術,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和為“三農”服務的責任感,能擔負起農機化技術推廣的重任,想農民之所想,努力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益,才能把技術推廣開來。
4 以點帶面,示范先行
要把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工作做好、做實,首先是開展試驗示范,在試驗示范工作中,必須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示范點(地塊)的選擇,要求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適應性(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結構等);二是示范戶的選擇,要求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掌握新技術、新機具的能力,以及應用新技術、新機具的積極性等;三是推廣員應圍繞三大效益展開工作,認真收集田間數據,并做好統計、測算,用強有力的數據來不斷擴大示范面積,達到示范推廣的目的。
5 減少負擔,發揮優勢
新技術的示范推廣離不開農民的支持和幫助,這就需要努力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同時還要給予必要的經濟補助,免其后顧之憂。利用現有的農業機械,盡可能的通過合理的調整和改造(保留原有功能)來完成新技術的農藝要求。編制科學、簡約的工藝流程,適時開展機械化作業,并保證作業質量。
6 機藝融合,部門協調
機藝融合是農機化技術推廣的關鍵,在新技術示范之前,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對新技術進行充分論證,看技術是否適用于本地的地形地貌;是否與本地農作物品種相適應;對技術的農藝要求是否理解;現有的農機具能否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如何解決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協調各有關部門的專家進行座談研究,找出技術關鍵,提出解決辦法,最后拿出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
7 健全組織,建立機制
農機化技術的推廣,組織管理非常重要。沒有健全的組織領導,工作就沒有章法、秩序以及原則,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工作分不清主次,勞而無功。
激勵機制是督促和調動推廣員積極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不能只用人不養人,更不能搞疲勞戰術和所謂的“鞭打快?!保侠硎褂萌瞬?,發揮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和才干,遵紀守法、照章辦事,才能使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
作者簡介:關興利,公主嶺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