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玲+梅長權


2013年是湖北交通運輸一個不平凡之年。一年來,全系統干部職工圍繞“攻堅突破年”各項目標,克難奮進,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2014年,湖北交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堅定進取方向,弘揚務實作風,加快建設綜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加快實施“打牢發展大底盤、建設祖國立交橋”戰略。記者就此采訪了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尤習貴。
記者:2013年,湖北省交通建設投、融資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尤習貴:全年公路水路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900億大關,達到938億元(含長航在湖北投資44億元),位居中部第一,首次躋身全國前三名。其中:高速公路完成426.7億元,超計劃6.7%;普通公路完成355.6億元,超計劃97.6%;港航建設完成75.1億元,超計劃50.1%,連續2年位居全國第二位;站場建設完成37.1億元,超計劃85.5%。 “十二五”前3年累計完成2080億元(年均增長26.5%,不含長航部分),超過了“十一五”期5年的總和。
建成8個高速公路項目,新增里程327公里,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4333公里。客運站場物流園區建設加速推進,新開工20個重點項目。
港航水運發展實現新的突破。引江濟漢通航工程全面完成,實現了打通江漢運河、造福子孫后代的夢想。漢江航道整治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興隆以下達到千噸級標準。“十二五”以來累計新增高等級航道614公里。陽邏港集裝箱三期工程、荊州鹽卡港、宜昌云池港建設進展順利,鄂州三江港等前期工作加快。新增港口貨物吞吐能力3100萬噸、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05萬標箱、貨運量2.2億噸,同比增幅分別為13%、11%、10%。
記者:2014年新年伊始,湖北交通就拉開了“十個攻堅、十個突破”的大幕,提出了加快建設“五個交通”,加快實施“打牢發展大底盤、建設祖國立交橋”戰略,請解釋下“五個交通”的含義?
尤習貴:湖北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對湖北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部署,提出了“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總要求。我們將搶抓戰略機遇,全面深化改革,弘揚務實作風,加快建設綜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為“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做好交通運輸服務和保障。
加快發展“五個交通”是站在新的起點上制定的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五個交通”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的有機體系。
加快發展綜合交通,其核心和要義是合理配置和優化整合交通運輸資源,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技術經濟優勢和交通網絡整體效能,建立完善與綜合交通相適應的制度體制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和整體效益。一是加強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和建設,突出“點”的銜接。二是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突出“線”的銜接。三是加強綜合交通規劃引領,突出“面”的銜接。四是加強制度建設,突出“體”的銜接。
加快發展民生交通,就是加強交通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進和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公眾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
加快發展智慧交通,就是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管理和服務全面融合,實現交通運輸設施裝備、運輸組織的智能化和運營效率、服務質量的提升。
加快發展綠色交通,就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運輸行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一是大力促進行業節能減排。加快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工程,鼓勵引導企業使用LNG等節能環保型車船。二是更加注重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三是加強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
加快發展平安交通,就是把安全發展理念貫穿于各領域、全過程,提高交通運輸安全發展的防、管、控能力,切實把安全責任落實到一線、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大力提高交通運輸安全應急處置能力,推進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設。一是全面推進“平安交通”建設。重點抓好“兩客一危”、渡口渡船、水上客滾船的隱患排查治理,努力創建一批省部級平安公路、平安車船、平安港站、平安渡口、平安工地。二是全面加強重點領域、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的安全監管,推進重點橋隧、港站、船舶、車輛和高速公路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確保安全形勢穩定。三是繼續加強安保工程和危橋改造。
記者:2014年,湖北省水運面臨什么樣的新的發展機遇?
尤習貴:一是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陽邏新港,要求“長江流域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為湖北水運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二是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的長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湖北水運發展帶來了新的戰略引領。三是去年9月,部省在長江水運協調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簽訂《加快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備忘錄》,為湖北水運發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撐。
我們將圍繞“五個交通”建設總體要求,以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為重點,轉變水運發展方式,優化水路運輸結構,提升水運服務能力,改革創新,提質增效,推動湖北水運發展再上新臺階。
記者:國家實施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支撐帶戰略,這是推動湖北水運事業升級增效的歷史機遇。湖北交通將如何加快打造長江黃金水道,完善沿江綜合運輸體系的?
尤習貴:一是要推動武漢至安慶6米深水航道改造相關研究工作,推動漢江雅口、碾盤山、新集樞紐梯級開發,做好江漢平原千噸級骨干航道網規劃研究,加快推進中游及其支流航道的改善,形成“三江一網”航道體系。二是要著力破解三峽大壩過壩運輸瓶頸,推動構建以江北、江南翻壩高速公路、鐵路和中轉港為核心的翻壩運輸體系。三是要完善沿江綜合運輸體系。加強港口與沿江鐵路、公路的對接,加快構建集疏運體系。推進船舶標準化、專業化、大型化和港口機械化。大力發展“無水港”。支持和培育通江達海近洋航線。關鍵是要加快推進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推動武漢保稅港區、口岸基礎設施、金融服務體系、武漢航運交易所的建設。繼續爭取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交通試驗區政策,爭取先行先試,“打造中三角、建設第四極”。
記者:部省在長江水運協調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簽訂了《加快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備忘錄》,我們該如何改革創新,加快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
尤習貴:一是推進“監管五化”,著力改善安全惠民。實現渡運監管網格化、港口危貨管理規范化、客渡船監管信息化、鄉鎮渡船標準化、專項整治常態化。
二是推進“四個提升”,著力加快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提升建設投資效益,確保規劃一個、投資一個、建成一個;提升項目建設管理水平,推進水運建設市場誠信體系全覆蓋;提升規劃引領作用;提升項目前期工作水平,凡是列入“十二五”規劃中期調整的項目均要在今年完成前期工作并具備開工條件。
三是推進“三個升級”,著力適應航運市場需求。實現運政港政服務升級,拓展運政港政系統公眾服務功能;實現綠色航運建設升級,加快丹江口水庫綠色航運示范區建設,推進和拓展LNG船舶試點改造,研究制定全省LNG船舶應用推廣實施方案;實現規費征管能力升級。
四是推進“四項改革”,著力增強水運持續發展動力。(一)航道養護管理改革。探索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公開招標確定養護主體,逐步建立事權清晰、責權匹配、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的航道養護管理體制。(二)行政審批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三)項目投資政策改革。政府投資主要側重于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項目建設,其他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四)高等級航道通航設施管理改革。研究探索將高等級航道通航設施逐步納入統一管理,確保高等級航道的高效暢通。
2014年湖北交通運輸目標任務已經明確,新一輪改革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要搶抓機遇、昂揚奮發,勇于擔責、敢于擔難,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為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中國夢的湖北篇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