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明


摘 要:大型集裝箱船在福州港江陰港區1號泊靠漲離落是一個較為尋常的離泊方式,受水域的限制,船舶操縱較為困難,本文結合以往操縱的經驗,對這種離泊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江陰港區 靠漲離落 船舶操縱
港區情況
福州港江陰港區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交通樞紐, 位于臺灣海峽的西岸,福清江陰島的南邊,地理條件優越,航道全程44公里,航道最小寬度300米,最小水深16.2米,可供第五代集裝箱雙向全天侯航行。江陰港區集裝箱碼頭為東西走向,目前有1號、2號、3號、4號和5號泊位,1號泊位位于最東邊,在1號泊位方位165度,距離0.5海里處有一礁石,礁石南側設有興化12號燈浮,1號泊位東角碼頭與興化12號燈浮的連線以東為礁石區不能航行。江陰1號泊位的水深為13.5米,回旋圓直徑為700米,回旋水深為13.5米。
江陰港區屬于半日潮港口,流向基本順著航道和碼頭,漲潮始于三江口低潮前半個小時,為向西流,落潮始于三江口高潮前半個小時,為向東流,碼頭前沿最大流速為1米/秒。
大型集裝箱船操縱特點
旋回性能差:隨著集裝箱船尺度的大型化,長寬比Lpp/B有增大的趨勢,長寬比大首搖阻尼大,大型集裝箱船的旋回性差。
停船性能好:現代大型集裝箱船配備的主機功率—般都較大,所以大型集裝箱船停船倒車性能好。
排出流橫向力大:現代大型集裝箱船大多數是右旋式單槳固定螺距,排出流橫向力作用船體時間長,致使船舶偏轉較大。
舵效好:大型集裝箱船的舵面和船長吃水比(Ar/Lpp d)要大得多,而Ar/Lpp d的大小直接影響舵力和轉船力矩,所以大型集裝箱船的舵效好。
側推器效果好:現代大型集裝箱船一般都配有大功率側推器,在船舶略有退速時,首側推發揮作用最大,而且作用的效果比拖輪快。
受風流的影響較大:由于大型集裝箱吃水深,甲板受風面積較大,所以在急流和大風時影響較大,應特別注意。
離泊條件
船舶資料:總長 270.07米,總噸71112,凈噸41072,前吃水11米,后吃水11.5米。
潮汐資料:三江口 潮時0154 潮高 529厘米; 潮時0833 潮高132厘米。
自然條件:東北風,4到5級,落水流速0.3米/秒。
拖輪配備情況:福星2號,福星3號,功率均為4000馬力。
離泊時碼頭情況:1#泊、2#泊、3#泊均有船舶靠泊。
離泊方案
離泊時間為07:00。
離泊方案:漲水靠,落水離,先平行離開碼頭50米后,船尾再逐漸拉大距離,待離開碼頭一定距離后直接出港。
拖輪布置 :福星2號右船首,福星3號右船尾。
安全措施:備雙錨應急,使用本輪的側推器,本船的車舵配合來控制船的位置和旋回態勢。
離泊操縱
07:00單綁,解所有纜繩后,先用拖輪和側推器平行離泊位50米后,再使用福星3號全速后退,使船舶和落流有30度的交角,船用微速退,有一定退速后再停車,始終保持船舶與落水流有30度的交角,當船舶退到2號泊或3號泊時可停車,同時福星3號停車,福星2號全速后退,側推全速向右,當興化12號浮在船左首時可用右舵進車,便船舶進入航道,同時解拖輪。離泊過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離泊過程示意圖
影響因素
風的影響。風是影響船舶安全離泊的重要因素,包括風力和風向的影響,風對船舶產生的風壓可分解為縱向分力Fx和橫向風力Fy,縱向風力Fx可通過大船用車加以克服,而橫向風力Fy則通過拖輪、側推器、車舵等的綜合利用加以克服。
風力作用中心的影響。船在大風中所受風力作用中心E的位置與風舷角q有關,集裝箱船模型試驗曲線顯示,當鳳舷角q=30度時,風向中心E至船首與船尾的距離比例為3:7,風舷角q=60度時,風力中心E至船首與船尾的距離比例為4:6,風舷角q=90度時,風力中心E到船首與船尾的距離比例約為5:5,由物理學杠桿原理可知,船首船尾克服風力所需擔的外力與風力中心E至船首與船尾的距離成反比。
水動力的影響。船舶對水運動時,會受到水的作用力,該力稱為水動力,水動力的存在一方面會影響船舶的運動,另一方面當水動力作用方向不通過船舶中心時,還會導致船舶偏轉,水動力作用中心距離船首的距離與船長之比aw/L隨漂角的增大而增大,即隨著漂角的增大,aw/L大約在0.25到0.75之間,當漂角大于90度時,即船舶有向后運動時,水動力中心位置在船中之后。
船舶后退中受風影響。在風壓力Fa的作用下,有后退速的船舶處于對水的斜航狀態,漂角大于90度并產生水動力FH,由于風壓力中心和水動力中心都不作用在船舶重心處,改變了船舶的運動狀態,使航向角發生變化,正橫前來風,則合外力矩的方向為下風方向,則船首向下風偏轉,正橫后來風,合外力矩的方向取決于水動力中心和風壓力中心的相對位置,后退速度越高,水動力中心越后移,則船尾向上風偏轉。
流對航速的影響。船舶以一定的速度在均勻流場中運動時,水流造成船舶順流漂移,影響船舶運動的航跡和位置,船舶在離泊操縱過程中,一般船速較低,流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流對舵力舵效的影響。舵力及舵力轉船力矩是與舵相對于水的速度有關,舵速又與船舶相對于水的速度有關,舵速又與船舶相對于水的速度有關,無論頂流還是順流,舵對水的相對速度保持不變,其舵力轉船力矩和舵力都不發生變化,船舶在順流和頂流航行時,對地航速差兩倍流速,頂流時航行的距離小,順流時航行距離大,顯然頂流時舵效好,順流時舵效差。
流對旋回運動的影響。在均勻流場中,船舶對水的旋回運動與靜水中的情況一樣,即對水的旋回圈大小不發生變化,但對地的旋回圈將在流的方向上以流速發生漂移而變形,流越急,這種變形越大,在有流的水域中轉向時,應選擇好時機,順流時操舵時機應適當提前。
淺水對船舶的影響
船舶阻力與相對水流的流速、排水量、船型等多種因素有關,在淺水中,船體周圍的流場發生較大變化,受其影響,航行阻力變大,由于船體周圍水流加速,故增加了船舶摩擦阻力,同時船體周圍壓力降低,引起船體下沉,吃水增加,進—步增加了濕水面積,船舶在淺水中興波增強,故增加了興波阻力,螺旋槳附近渦流增加,推進器效率降低。
淺水對附加質量和附加慣性矩的影響,船底空間受到限制,周圍水流加速,則船體附加質量和附加慣性矩明顯增加,水深吃水比(h/d)越小,船舶方形系數越大,船速越高,附加質量及附加慣性矩增加幅度越大,當h/d<2時,其增加量值比較明顯,當h/d<1.5時,附加質量及附加慣性矩將成倍增大,船舶在淺水中比在深水中更加不易改變運動狀態。
淺水對水動力的影響,在淺水區域,由于船體周圍水流加速,船舶受到水動力及水動力矩隨著水深的變淺而增大,在h/d<2之后,水動力系數和水動力矩系數增大更加明顯,影響離泊時不易橫移和不易轉船,造成船舶離泊和回旋掉頭困難增加。
注意事項
船舶在后退過程中應保持船舶與流有30度的交角,以便船尾向外移動,倒車會產生偏轉力矩使船首右偏,應用側推進行抑制,倒車的時間應盡量短。
在急落流時,船舶應盡量退到3號泊,當船舶向興化12號浮進車過程中應保持—定的進速,這樣才能減少風流壓差。
南風太大時,不應用這種離泊方法,可能使船尾拉不出來。
保持與拖輪良好的通信,及時了解拖輪帶纜的動態,并將自己的相關操縱意圖及時告知拖輪船長或駕駛員。
拖輪帶拖纜的位置相當重要,為了在關鍵時候發揮最大的拖效,獲得最大的轉船力矩,拖纜應帶在盡可能接近船首與船尾處。
結束語
大型集裝箱船在江陰港區1號泊位靠漲離落后退離泊的操縱方式,只要制定詳細的離泊方案,既可安全離泊,也可節省一定的時間。
(作者單位:福州港引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