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彬
廣西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2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
黃彬彬
廣西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2
目的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的危險性因素,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選取該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患者進行分析,設為觀察組,以同期40例糖尿病無心腦血管病變患者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結果觀察組患者多喜歡甜食、葷食、并具有煙酒史,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頻率亦較低,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與日常飲食控制不良、吸煙史、低血糖史等因素有密切關系,通過早期干預能有效減少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病變概率,值得推廣應用。
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史;老年;危險因素
2型糖尿病亦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發病者多為中老年人,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據相關調查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率約25%左右,其嚴重地危害著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2]。為進一步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患者危險性因素選取該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患者進行分析,設為觀察組,其中男29例,女11例,患者年齡66~79歲,平均年齡為(68.2±2.3)歲;同時選取40例糖尿病無心腦血管病變患者進行治療,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齡為65~77歲,平均年齡為(66.7±2.3)歲,納入標準:符合WHO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空腹血糖≥7.0 mmol/L,飯后2 h血糖≥11.0 mmol/L,合并心腦血管病變患者符合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的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病史、飲食習慣、吸煙情況、運動習慣等,并對兩組患者的血糖進行檢查,測量患者空腹、飯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飲食影響
經調查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飲食嗜好方面明顯差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飲食控制情況對比[n(%)]
2.2 兩組患者運動、吸煙、血糖控制等情況
經調查發現,觀察組患者運動量、運動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2所示。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并發心腦血管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心、腦、周圍血管等,因此,必須給予必要的藥物治療,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喪失不明顯,一些患者甚至會出現胰島素過多等情況,故單純使用胰島素治療的作用效果較差,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可以通過口服藥物刺激自身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從而達到治療效果[4-6]。根據相關研究顯示,近年來亦發現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亦與遺傳因素有關,但不良飲食、運動習慣、血糖控制情況為影響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的危險性因素。由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預后情況較差,因此,必須做好一系列治療及預防工作[7-9]。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患者存在運動次數過少、葷食、甜食過多等情況[10],該研究顯示,愛吃甜以及葷食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心腦血管病變風險明顯增加,而素食則能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病變,飲食習慣對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觀察組患者在日常的飲食控制、飲食嗜好、運動次數、吸煙史幾方面均明顯差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飲食控制、飲食嗜好、運動次數、吸煙史控制等方面較差,因此,患者血糖控制情況亦要明顯差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由于觀察組患者運動量較低,并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故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嚴重低血糖發作次數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飲食控制、飲食習慣、煙酒史等方面與血糖控制、心血管控制等方面具有密切關系,其中單一飲食為引發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病變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調節。
R587.1
A
1672-4062(2014)07(a)-0047-02
黃彬彬(1983.10-),男,廣西靖西,大學本科,心腦血管,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