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維
【摘 要】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房地產報道的重要性逐漸凸顯。雖然我國學者對房地產業的研究很多,但對房地產報道的研究卻相對不足。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分析考察我國房地產報道的研究現狀,并對過往研究的貢獻以及不足進行評析,以期促進房地產報道研究的深入,更好地發揮房地產報道在房地產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關鍵詞】房地產報道 房地產新聞 文獻綜述
房地產報道,即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報道,報道范圍包括房地產行業政策的發布與解讀、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房地產業內民生問題的解讀、市場動態、行業建設情況、房地產企業及其產品情況等。房地產報道有哪些特點,體現出哪些趨勢?這些報道存在哪些問題?大眾傳媒到底在房地產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它是否擔負起了應盡的社會責任……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毫無疑問對相關新聞實踐以及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有一定意義。
一、房地產報道研究的現狀
筆者于2013年11月3日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以“房地產”為主題詞搜索出相關論文123555篇,而以“房地產報道”或“房地產新聞”為主題詞僅檢索出77篇論文,在中國期刊網優秀博碩論文全文數據庫中,以“房地產報道”或“房地產新聞”為主題詞搜索出的論文只有12篇。通過分析整理,筆者將現有的房地產報道分為以下幾類。(以下幾種分類方式并不代表彼此之間相互割裂或對立,有些文章可能同時歸屬于幾類)。
1、業務層面探討類文獻
這一部分文獻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一般由我國新聞媒介從業者撰寫,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對房地產報道進行經驗總結,或是對房地產報道質量的提升給予思考。例如,樂纓的《為房地產報道把方向》,從“慎提‘讓老百姓買得起房”、“‘泡沫警報不能隨便拉”、“事出有因,不能危言聳聽”等方面來介紹《房地產時報》在為房地產報道把方向方面的經驗①;王曉霞的《以“民生視角”觀照房地產報道的思考》則結合其多年的實踐經驗,分析如何真正用“民生視角”來進行房地產報道②;王蔚的《理性光芒和民生關照——談宏觀調控時期的房地產報道》,從宏觀調控時期的房地產報道原則、對待敏感話題的態度、房地產記者的新聞素養三個方面來談如何讓房地產報道表現得更加成熟③。
2、媒介立場與社會責任探討類文獻
關于房地產報道中媒體應堅守的立場以及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研究者提到媒體強化其社會責任,應找準房地產報道中的定位、正確解讀房地產政策的變化以及引導消費者的合理購房需求④;有研究者指出價值標準失范和媒介責任缺失造成了我國房地產報道的新聞倫理困境,并從“居民住宅市場報道商業化”、“媒體社會公器作用缺失”以及“輿論導向出現偏差”三個方面論述了其表現⑤;有研究者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媒介立場,即“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房地產過熱”、“從市場化過度入手報道‘新政”、“找準經濟功能和社會責任的平衡點”和“靠理性增強房地產報道的建設性”⑥;還有研究者認為“有些媒體的房地產新聞卻迷失了方向,忘記了自己的立場和職業責任”⑦。
3、理論論述類文獻
用具有解釋力的理論作為剖析工具,對房地產報道進行分析的文獻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幾篇:楊晶晶的《新聞專業主義語境下房地產報道探究》以新聞專業主義為考察語境來探究房地產報道⑧;崔佳的《報紙媒體房地產報道的框架分析——以〈人民日報〉、〈廣州日報〉、〈南方周末〉為例》⑨和李潑的《〈中國房地產報〉和〈21世紀經濟報道〉房地產新聞比較研究》⑩運用框架理論對具體的文本內容進行分析;牛耀紅的《當前我國房地產新聞消息來源偏向研究》則基于場域理論以及議程設置理論對我國房地產新聞的消息來源偏向進行分析⑾;宗華的《房地產報道與受眾心理研究》從受眾的“預期心理”、“慕名心理”以及“從眾心理”三方面著手研究房地產報道如何影響到受眾的最終消費行為⑿。
4、媒介角色類文獻
此類文獻主要有3篇,如,趙曙光的《報紙是否為房地產商所“俘虜”》根據結構—行為—績效(SCP)的分析模式,選取9家綜合性日報為研究樣本,借鑒CR4指數的計算模式,并結合內容分析方法,評估2004年9家日報廣告的行業分析度,分析房地產商可能向報紙施加的影響力,以及報紙的新聞和言論偏離公共利益的程度⒀;徐井伍的《關于房地產報道的理性思考——兼說媒體與政府、開發商的關系》指出媒體和政府是“工作”關系,媒體和開發商是“利益+監督”關系⒁;王嘉維的《房地產報道中的媒體社會角色問題研究——以廣州三家報紙2009年相關報道為例》除了對《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新快報》進行抽樣分析之外,還對這三份報紙在房地產報道領域對同一件事件的不同解讀的樣本進行分析,從中得出對媒體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基本認識⒂。
5、文本內容分析類文獻
這一類文獻主要選擇具體的媒介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定量、定性的方法對抽樣樣本進行分析,主要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傳統報紙報刊為分析對象,如吳玉蘭、商躋雯的《信息鏈視角下提升房地產新聞報道傳播影響力策略探析——以〈21世紀經濟報道〉地產版為例》⒃。
第二類是對涉及到房地產報道的報紙、電視、網站以及雜志四類不同的媒介載體進行比較研究,如宗華的《房地產報道與受眾心理研究》選取《人民日報》、《經濟半小時》、《鳳凰網》、《中國房地產業》四種媒介為對象進行分析,研究傳媒視角下的房地產市場以及這些房地產報道影響下的受眾心理。
第三類是以新媒體為具體分析對象,如劉曉瑩的《網絡媒介房地產報道的話語研究》⒄,鄒星的《中外門戶網站深度報道比較——以新華網和路透中文網的房地產新聞為例》⒅,吳金清的《房地產網站內容生產研究——以合肥搜房網和合肥房地產交易網為例》⒆。
6、綜述類文獻
此類文獻目前僅有一篇,即何梅的《我國房地產報道研究綜述》⒇。
二、對房地產報道過往研究的評析
筆者認為,我國在房地產報道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廣度,對指導實踐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列舉如下,希望能對以后的研究有所幫助:
1、多數研究僅停留在業務層面的探討,沒有結合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基于開闊的理論視野對房地產報道表象之下的規律進行研究的數量非常有限,理論的高度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
2、研究整體來看廣度大于深度,大多數研究針對具體媒體進行分析,對我國房地產報道的總體狀況的分析偏少。
3、研究樣本的類型單一,絕大多數針對報紙報刊進行研究。目前,對不同類別的媒介關于房地產報道的比較研究非常缺乏,另外,以新媒介為分析對象的研究不足。
4、大部分針對具體媒介進行分析的文獻中,雖然不少研究是通過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的方式得出結論,但是在人工查閱資料、對研究對象進行抽樣、對研究內容進行分類研究的過程中,如何以科學的方式保證所得出的結論貼近客觀事實,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5、除了個別優秀碩士論文和優秀博士論文,此領域一般的文獻在取樣時間上都偏短。畢竟我國房地產業已發展多年,截取幾個月或者一年、兩年作為研究時段,無法反映出我國房地產報道的發展變化以及趨勢。
6、受眾分析的內容較少。什么樣的房地產報道才是好的報道,房地產報道對受眾產生了哪些影響……只有加入了受眾分析的內容,這些研究才會更加有說服力。□
參考文獻
①樂纓,《為房地產報道把方向》[J].《新聞記者》,2005(4)
②王曉霞,《以“民生視角”觀照房地產報道的思考》[J].《新聞界》,2009(4)
③王蔚,《理性光芒和民生關照——談宏觀調控時期的房地產報道》[J].《新聞記者》,2007(7)
④柳毓,《房地產報道中的媒體責任》[J].《記者搖籃》,2009(9)
⑤陳珠還,《房地產報道中的新聞倫理困境》[J].《新聞愛好者》,2008(12)
⑥劉洪恩,《房地產報道中的媒介立場》[J].《新聞記者》,2006(8)
⑦胡軍華、劉燁,《房地產新聞的迷失》[J].《新聞記者》,2006(12)
⑧楊晶晶,《新聞專業主義語境下房地產報道探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
⑨崔佳,《報紙媒體房地產報道的框架分析——以〈人民日報〉、〈廣州日報〉、〈南方周末〉為例》[D].暨南大學,2008
⑩李潑,《〈中國房地產報〉和〈21世紀經濟報道〉房地產新聞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0
⑾牛耀紅,《當前我國房地產新聞消息來源偏向研究》[D].蘭州大學,2010
⑿宗華,《房地產報道與受眾心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⒀趙曙光,《報紙是否為房地產商所“俘虜”》[J].《傳媒觀察》,2005(7)
⒁徐井伍,《關于房地產報道的理性思考——兼說媒體與政府、開發商的關系》[J].《青年記者》,2008(11)
⒂王嘉維,《房地產報道中的媒體社會角色問題研究——以廣州三家報紙2009年相關報道為例》[D].暨南大學,2010
⒃吳玉蘭、商躋雯,《信息鏈視角下提升房地產新聞報道傳播影響力策略探析——以〈21世紀經濟報道〉地產版為例》[J].《新聞大學》,2013(3)
⒄劉曉瑩,《網絡媒介房地產報道的話語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
⒅鄒星,《中外門戶網站深度報道比較——以新華網和路透中文網的房地產新聞為例》[J].《媒體時代》,2010(8)
⒆吳金清,《房地產網站內容生產研究——以合肥搜房網和合肥房地產交易網為例》[D].安徽大學,2010
⒇何梅,《我國房地產報道研究綜述》[J].《新聞世界》,2011(10)
(作者: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2013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