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陳明鑒
摘要: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水土保持對水利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續發展;作用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目前人類在創造輝煌的現代工業文明的基礎的同時,也以過度的消耗地球的資源為代價,這使得全球的生態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到了破壞,人類所居住的環境也越來越差。在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前提之下發展經濟已經成為了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完成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沙掷m發展是既能夠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要,同時對于后代人發展需要不構成危害的一種發展模式??沙掷m發展也才長久的發展,這種發展模式包含了很多方面,水利行業也不例外。
一、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無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的供給和保障。水利包含著水資源開發利用、除害、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等許多內容。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一位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但是,目前我國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時空分布不均勻,利用粗放。目前全國的總供水量,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國的水資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節水,浪費嚴重。到下個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接近16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達到和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對水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第二,洪澇、干旱災害頻繁。我國洪澇災害十分頻繁,幾乎每年都發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鄉村的防洪標準普遍偏低,災害損失十分嚴重。干旱災害也經常發生,今后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一次災害的直接損失將不斷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積少,灌溉技術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較低。第四,我國現有水利工程有相當一部分工程質量不高,設計標準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大中型灌區工程配套不齊,致使工程效益衰減,有的工程甚至報廢。第五,水污染十分嚴重,水環境問題突出。
因此,只有確保水資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續利用,才能保障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確保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保障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水利可持續發展既是我國總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二、淺析水土流失對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危害
1、造成嚴重的土壤破壞
在我國由于山區植被遭到破壞的嚴重,水土流失較其他地區要嚴重很多。由于植被遭到破壞,降低了土壤表層的涵水能力和坡面的截流能力,當暴雨來臨時,土壤的入滲速度不能承載降雨的強度,使大量的雨水入河,造成山洪泛濫成災,對下游河段的人民的生產建設及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威脅。
2、造成河道堵塞, 水庫淤積
由于缺乏植被的保護,裸露的土壤表層在大雨的沖刷下,大量的泥沙流入江河和水庫,造成水庫泥沙淤積,直接影響了水庫的防洪能力和使用的壽命,還可能發生漫壩和垮壩等災害。大量泥沙入河,抬高了江河的河床,降低了其泄洪的能力,導致泄洪不暢,水位上漲,造成洪水等災害的發生。
3、地質結構受到嚴重影響
大量的水土流失,嚴重影響了地質的結構,一旦暴雨來臨,山體就很容易出現滑坡和泥石流,導致山洪災害的發生,山洪災害不僅會毀壞道路和電力通訊等設施,還會對水庫、河道等水利設施造成嚴重的破壞,影響河道的航運,妨礙水利的可持續發展。
4、造成水體的嚴重污染
隨著洪水的次數增多,大量的泥沙流入江河,加大了江河的含沙量,使水體的渾濁度增加。同時,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物質隨著土壤直接流入江河,使水體遭到污染。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劇,直接導致水污染加重,特別是在江河的苦水季節,由于水體的稀釋能力有所下降,加快了水污染的速度,所以,水土流失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
三、探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1、水土保持可以防止大量的泥沙入河堵塞河道
水土保持有利于加強土壤的入滲量,防止水土流失。通過建立水利工程、修建水庫等水土保持措施,起到攔蓄徑流的作用,同時在江河汛期的時候,削減洪峰,增強河床的泄洪能力,在江河的枯水季節,補充徑流,減少江河徑流的年際變化。
2、水土保持有利于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
水土保持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設施的修建,有利于攔泥拽沙,防止大量的泥沙流入庫塘,造成河道堵塞和水庫淤積,有利于提高其防洪能力,延長其使用壽命。
3、水土保持有利于江河泄洪能力的加強
植被的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流入河道,并淤積在河底,使河床抬高,降低了其泄洪能力,導致洪水災害泛濫成災,水土保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加強河流的泄洪能力。同時還可以防止滑坡或泥石流的發生,避免滑坡或泥石流對水利工程的破壞。
4、水土保持有利于改善水體的質量
水土保持措施不僅只有工程措施,同時進行的還有大面積的種植植被。通過種植大面積的植被,可使生態環境得以恢復。植被不僅能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能防止有害物質流入江河,使江河的水體質量得以改善。
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措施
1、構建分類管理、區域化治理的新格局
根據水土保持項目區進行立項,并積極、全面開展,遵循分類指導的原則,在生態修復和人工治理上實現有機結合,各有側重。對自然與人和諧相處的指導原則要全面貫徹到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上,堅持以人為本;對技術線路逐漸完善,積極調整措施體系;對補助方式進行改革,進一步增加治理投入,加大集中力度,加強治理;對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強化,確保工程建設與時代要求更加符合,更加注重實際效益。
2、管理切實加強,提高認識
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力度投入人力、資金、物力,切實抓好各項工作。在水土保持上設立專項資金,順利高效地開展各項工程。對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進一步加強管理,使防治水平不斷提高,必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開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管理,全面部署、安排水土保持工作。我們要高度重視工程管理中出現的重點問題,絕不姑息、遷就各地存在的具體問題,對工程建設管理要不斷提高認識,切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3、提高綜合治理指導技術及水平
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與科學技術的指導密切相關,另外還要對那些成功的、先進的經驗加以借鑒。為了彌補自身的缺陷,切實開展好水土保持工程,提高專業素質,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去各處工程現場學習參觀,從而加強的技術水平。以可持續利用水土資源的為根本,以使人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獲得滿足為著力點積極推動治理水土流失的條件建設,努力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和農業生產條件。
4、逐步拓展生態修復,進行積極探索
根據部署,以政策法規為保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原則,因地制宜,通過封育保護、農田基本建設、生態移民和農村能源發展等手段,大面積的生態實現修復,并對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新措施進行積極的探索。
結束語
水利的可持續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土保持在水利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一面,是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保護地表植被,有利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防止產生大量的泥沙,保護河道、水利設施,加強河道和水庫等防洪能力;有利于改善江河湖泊的水體質量。因此,全社會應重視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要不斷地推進、完善水土保持工作,進一步保證水利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媛媛.淺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科技創業家.2013年第5期(上)
[2] 代德富,夏安付.東川區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分析. 第八屆海峽兩岸山地災害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鄭發平.淺談水利在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