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 伍福國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不斷轉型,果樹生產逐漸成為農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之一,宣漢縣近幾年脆李產業發展較快,既豐富了鮮果市場,又為“三農”增收增效。本文從脆李品種、發展規模、栽植技術、管理水平、市場銷售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多方面詳細闡述脆李產業的生產現狀,并根據宣漢縣發展脆李產業的自然、交通、技術等資源優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脆李產業發展目標、對策和措施。
一、發展優勢
1. 資源優勢 宣漢縣生態條件良好,土地資源豐富,發展脆李產業潛力巨大。
2. 氣候優勢 宣漢縣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6.8℃,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無霜期296天以上,無污染廠礦企業,空氣質量良好,適宜脆李生長發育。
3. 交通優勢 宣漢縣境內有襄渝鐵路、達陜高速、達萬高速以及宣雙公路、210線、宣開公路、宣成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橫貫脆李產業基地所在地,輻射性較強,有利于產品和生產物資的運輸。
4. 品種優勢 脆李早、中、晚熟品種繁多,再加上脆李品種本身具有廣泛的適栽性,無論房前屋后還是田邊地角都能栽植,且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十分便于管理。
5. 技術優勢 宣漢縣農業局內設產業發展股、科教股,下有專門從事果樹技術推廣的茶果站,從業人員22人,專業技術人員18人,工人4人。同時,與西南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等院校開展院縣(校)強強聯合;參與脆李產業建設的還有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和水果種植大戶、種果能手等。
二、生產現狀
1. 栽培規模日趨擴大,“三大”效益正在突顯 脆李產業是宣漢縣的特色果樹產業之一。據統計,2013年全縣脆李種植面積達4.5萬畝,脆李年產量1.45萬噸,收入5800萬元以上,脆李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而且區域經濟、綠色經濟、特色經濟正在突顯。
2. 滿足不同季節、市場需要 脆李品種繁多、熟期不同,既滿足不同季節市場銷售,又滿足不同消費人群對脆李果品的需求。
3. 形成相對集中規模發展的新格局 全縣脆李產業已由過去的零星種植發展形成3個萬畝脆李產業基地生產新格局,即南壩片區萬畝脆李基地,廟安片區萬畝脆李基地,達陜高速公路沿線萬畝脆李基地。
4. 生產過程正在向標準化管理水平穩步推進 脆李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加強過程控制,強化流程管理,強化規范意識”的原則,提高標準化管理水平。
5. 栽培技術日趨成熟 大力推廣應用“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整形修剪、適時促花、花期放蜂、疏花疏果、保花保果、葉面噴肥、平衡調控、綠色防控”等綜合配套栽培技術措施,并不斷進行完善。
三、存在問題
1. 脆李品種、產品質量有待改良、提高 一是品種良莠不齊。栽培品種種類繁多,但良種化水平低,本地品種、引進品種皆有,曾引種的 李、布朗李、超大黑李等,在宣漢表現品性較差,對果農現在發展脆李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二是早、中、晚熟品種搭配比例失調,中熟品種偏多,早、晚熟品種偏少。果實熟期集中,主要用于鮮食,采后缺乏分級、清潔和保鮮技術,優劣不分、統貨銷售,絕大多數產品缺少商標、品牌,包裝簡陋甚至散裝銷售,這些因素都極大地影響了達州脆李果實的商品性。此外,加工與儲藏技術研究滯后,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
2. 對產業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管護技術跟不上 一是脆李被視為“小雜水果”,沒有進行持續投入和科學管理,果農對發展脆李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后期投入嚴重不足,甚至不投入,抱著“有果收無果丟”的思想,有的脆李園成了“原始生態林”。二是果農缺乏科學生產技術,管理粗放,技術落后,只栽不管或重栽輕管現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整形修剪、綠色防控、合理施肥、花果管理等先進實用新技術落實較差。
3. 產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尚低 脆李生產至今仍以千家萬戶分散種植方式為主,生產與市場對接不暢;投入少,規模小,“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滯后,標準化生產和科技推廣力度不夠;市場信息不靈,缺乏載體,對外宣傳不夠,銷售渠道狹窄,等等。
4. 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脆李產業基地(園區)的水、渠、路、溝等基礎設施不配套,脆李產業抗災避災能力較弱。
四、前景分析
1. 發展目標 宣漢縣發展脆李產業按照“13155”工程目標實施。即建立一個脆李產業品質資源保護及種苗繁育基地,面積300畝,每年繁育優質脆李種苗10萬株以上,用5~7年時間,到2020年全縣穩步發展改造優質脆李面積5萬畝。
2. 發展對策
①明晰思路,搞好規劃。堅持脆李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在鞏固綠化3個萬畝脆李基地上下工夫,堅持脆李產業向“區域化、規范化、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產業化、生態化、現代化”發展模式轉變,突顯規模效益和特色效益。
②突出重點,穩步推進。一是抓布局,穩步建好脆李產業基地。二是抓投入,夯實脆李產業發展基礎。三是抓服務,增強脆李產業科技實力。四是抓管理,提高脆李產業種植水平。
3. 發展舉措
①實施“資源戰略”,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通過建立品種資源檔案庫,建立品種保護基地,篩選、培育早、中、晚熟脆李品種5~6個,在全縣范圍內推廣種植。
②實施“科技興果”戰略,靠科技提高產品競爭力。采取“外請內派”、“引進來、走出去”并舉引進吸收先進科技成果,推行營養缽砧木嫁接設施種苗繁育技術,推行脆李標準化安全化生產等多種手段,不斷提高脆李產品競爭力。
③實施“品牌戰略”,用品牌帶動產業升級。為了提高宣漢縣脆李果品的市場占有率,帶動脆李產業上檔升級,采取創建脆李品牌,按照市場運作方式,指導龍頭企業、脆李產業協會和水果生產種植大戶注冊商品名,如以“地標名”作為商標消費者較易接收;積極申報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脆李”,由政府統一申報認證,計劃用3~5年完成“三品”認證;利用黨政窗口、新聞媒體、中介機構等渠道廣泛宣傳宣漢縣脆李產業,擴大脆李產業影響面,提高宣漢縣脆李知名度。
④實施“機制創新”,以龍頭企業助推產業發展。通過招商引進龍頭企業發展脆李產業,培育大戶帶動脆李產業,政府引導助推脆李產業等多種形式,把宣漢縣脆李產業不斷地做大做強做優。
(作者聯系地址:四川省宣漢縣農業局茶果站 郵編:636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