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棚室栽培是一種技術性較強的蔬菜栽培方式。由于投資大、成本高,要提高生產效益,必須充分利用棚室內有限的土地和空間,巧妙輪作倒茬。日光溫室栽培一般分為三茬,即秋冬茬、冬春茬和早春茬,塑料大棚分為春提早和秋延后兩個茬口。合理安排茬口,可明顯改善蔬菜的生存環境,并能有效地防治病蟲害,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栽培茬次和花色品種,達到增產增收和均衡供應的目的。
棚室種植蔬菜茬口安排要遵循的原則是需要和可能高度統一。具體有以下5個原則:
1. 根據設施條件安排茬口 由于不同的設施類型和構型具有不同的溫光性能,同一設施構型在不同地區其溫光性能也不一樣,因此,按已建設施類型和構型在當地所能創造的溫光條件安排茬口,是取得較高效益的關鍵。如:溫光條件優越的日光溫室多安排冬春茬喜溫蔬菜生產,而大棚的保溫性能遠不如日光溫室,可進行春提早和秋延后生產。
2. 根據市場需求安排茬口 蔬菜生產是商品性很強的產業,其效益高低首先取決于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多變,但棚室生產相對穩定,所以在安排茬口前必須做好市場調查,認真捕捉市場信息和分析預測。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合理安排蔬菜種類和茬口,否則,生產的蔬菜品質再好、產量再高,也很難獲得理想的效益。但具體到一村一戶的生產安排,還應與區域性專業化生產相協調。
3. 根據作物特性安排茬口 不僅同一種蔬菜不宜連作,而且同一類、同一科的蔬菜也不宜連作,但棚室占地相對穩定,連作障礙不可避免,在安排種植作物和茬口時,必須根據作物特性做好輪作倒茬。如:做到瓜類與茄果類輪作種植,或在果菜類蔬菜茬口間插入一茬蔥蒜類蔬菜。
4. 根據穩產保收安排茬口 棚室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溫度、光照等條件的制約,要在充分分析當地氣象資料的基礎上,明確不同作物的適宜茬口與不宜茬口,堅持因地、因棚室適應性種植,以力求穩產保收,降低生產成本和生產風險。另外,要按照“菜籃子”建設的具體要求,確保淡季時蔬菜的保障供給,穩定市場供應,增加菜農收入。
5. 根據技術水平安排茬口 蔬菜棚室生產也是一種技術、勞力和資金密集型栽培方式,對生產者的素質和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初搞設施栽培的農戶,宜安排種植技術簡單、成功率比較高的作物和茬口;而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的農戶,則可安排高效益的作物和茬口。如果選擇超出自身技術水平的蔬菜生產,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作者聯系地址:陜西省千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721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