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玉潔 陳強 杜巖
卵菌是引起蔬菜病害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因有性階段產生卵孢子而得名。卵菌的寄生范圍很廣,幾乎所有蔬菜上都有卵菌病害。其破壞性強、為害性大、發展迅速,由卵菌引起的蔬菜病害大多較難防治。本文主要介紹在番茄上發生的主要卵菌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番茄晚疫病
1. 發病癥狀 番茄幼苗和成株的葉莖、果實均可受害,以葉片和青果受害最重。幼苗染病,病斑由葉片向主莖蔓延,使莖變細并呈黑褐色,致全株萎蔫或折倒,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生白霉。成株期葉片染病,多從植株下部葉片的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初為暗綠色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擴大后轉為褐色。濕度過大時,葉背面病部和健部交界處長出白霉。莖上染病,病斑呈黑褐色至黑色腐敗狀,病斑長圓形,輕者占莖周的1/3~1/2,重者繞莖一周呈黑褐色腐敗,致植株萎蔫;果實染病,主要發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漬狀暗綠色,后變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邊緣明顯,病部有云紋,但不規則,果實一般不變軟,濕度大時其上長有少量白霉后迅速腐爛。
2. 病原菌傳播和發病條件 該病由疫霉菌侵染所致,屬卵菌。此病菌只為害番茄和馬鈴薯,主要在冬季棚室栽培的番茄和馬鈴薯塊莖中越冬,有的可以厚垣孢子落入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借氣流或風雨傳播到番茄植株上,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間形成發病中心植株。病菌的營養菌絲在寄主細胞間或細胞內擴展蔓延,經3~4天潛育,病部長出菌絲和孢子囊,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多次重復侵染,引起該病流行。尤其是中心病株出現后,露地栽培伴隨多雨天氣或澆水,病勢擴展迅速。保護地栽培,澆水量大小,澆水間隔天數多少,以及澆水后是否遇陰雨天,是決定該病是否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條件。高溫低濕下孢子囊易失活,常溫下,相對濕度低于80%僅存活幾個小時。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導致田間濕度大,易誘發此病。該病菌的致病力很強,有生理分化現象。
3. 防治方法
①從苗期開始,嚴格控制生態條件,防止棚室內出現高濕條件。
②采取高壟栽培,地膜覆蓋,膜下澆溝洇壟,控制澆水量和澆水次數,防止空氣濕度過高。
③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目前我國育成的番茄雜交一代種中,絕大多數抗晚疫病或耐晚疫病,如中雜系列、浙雜系列、豫番茄系列等。
④與十字花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和馬鈴薯相鄰種植。
⑤使用酵素菌肥或經過漚制發酵的有機肥,實施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
⑥種植密度要合理,并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打杈,防止株行間郁閉,改善透光通風條件。
⑦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后,可選用以下方法和藥劑之一防治:棚室 卵菌是引起蔬菜病害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因有性階段產生卵孢子而得名。卵菌的寄生范圍很廣,幾乎所有蔬菜上都有卵菌病害。其破壞性強、為害性大、發展迅速,由卵菌引起的蔬菜病害大多較難防治。本文主要介紹在番茄上發生的主要卵菌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番茄晚疫病
1. 發病癥狀 番茄幼苗和成株的葉莖、果實均可受害,以葉片和青果受害最重。幼苗染病,病斑由葉片向主莖蔓延,使莖變細并呈黑褐色,致全株萎蔫或折倒,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生白霉。成株期葉片染病,多從植株下部葉片的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初為暗綠色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擴大后轉為褐色。濕度過大時,葉背面病部和健部交界處長出白霉。莖上染病,病斑呈黑褐色至黑色腐敗狀,病斑長圓形,輕者占莖周的1/3~1/2,重者繞莖一周呈黑褐色腐敗,致植株萎蔫;果實染病,主要發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漬狀暗綠色,后變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邊緣明顯,病部有云紋,但不規則,果實一般不變軟,濕度大時其上長有少量白霉后迅速腐爛。
2. 病原菌傳播和發病條件 該病由疫霉菌侵染所致,屬卵菌。此病菌只為害番茄和馬鈴薯,主要在冬季棚室栽培的番茄和馬鈴薯塊莖中越冬,有的可以厚垣孢子落入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借氣流或風雨傳播到番茄植株上,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間形成發病中心植株。病菌的營養菌絲在寄主細胞間或細胞內擴展蔓延,經3~4天潛育,病部長出菌絲和孢子囊,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多次重復侵染,引起該病流行。尤其是中心病株出現后,露地栽培伴隨多雨天氣或澆水,病勢擴展迅速。保護地栽培,澆水量大小,澆水間隔天數多少,以及澆水后是否遇陰雨天,是決定該病是否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條件。高溫低濕下孢子囊易失活,常溫下,相對濕度低于80%僅存活幾個小時。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導致田間濕度大,易誘發此病。該病菌的致病力很強,有生理分化現象。
3. 防治方法
①從苗期開始,嚴格控制生態條件,防止棚室內出現高濕條件。
②采取高壟栽培,地膜覆蓋,膜下澆溝洇壟,控制澆水量和澆水次數,防止空氣濕度過高。
③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目前我國育成的番茄雜交一代種中,絕大多數抗晚疫病或耐晚疫病,如中雜系列、浙雜系列、豫番茄系列等。
④與十字花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和馬鈴薯相鄰種植。
⑤使用酵素菌肥或經過漚制發酵的有機肥,實施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
⑥種植密度要合理,并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打杈,防止株行間郁閉,改善透光通風條件。
⑦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后,可選用以下方法和藥劑之一防治:棚室采用煙霧法,每畝施用45%百菌清煙劑250~300克;采用粉塵法,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或6.5%甲硫·霉威粉塵劑(萬霉靈5號),每畝每次噴1~1.5千克。在番茄晚疫病發病初期噴灑下列藥劑之一:72.2%霜霉威水劑6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69%烯?!ゅi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2.5% 唑菌酮·霜脲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44%精甲霜靈·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噴灑上述藥劑時,若發現病菌產生抗藥性,可改用如下銅制劑:20%松脂酸銅乳油500~8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松脂酸銅·咪酰胺75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endprint
為提高防治效果,用藥之前應先清除田間的病殘體并集中燒毀。對百菌清和含有百菌清成分的藥劑,在果實采收前7天應停止使用,其他藥劑在果實采收前3天停止使用。
二、番茄綿疫病
1. 發病癥狀 番茄綿疫病又稱番茄褐色腐敗病,群眾稱其為掉蛋病。主要為害未成熟的果實。首先在近果頂或果肩部位出現表面光滑的淡褐色病斑,有時病斑上長有少許白霉,后逐漸形成同心輪紋狀斑,漸變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變褐。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霉狀物,病果多保持原狀,不軟化,但易脫落。葉片也可染病,其上長出水漬狀大型褪綠斑,慢慢腐爛,有時病部可見同心輪紋。
2. 病原菌傳播和發病條件 此病的病原菌常見的有:寄生疫霉、辣椒疫霉和茄疫霉3種。這3種疫霉菌均屬卵菌,均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地上越冬。借助雨水或灌溉水濺到近地面的果實上,病菌萌發后產生芽管,從果皮侵入而發病,病部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通過雨水及灌溉水傳播再侵染。該病最適發病溫度為28~30℃,但需要95%以上相對濕度,并要有水滴存在。6~8月多雨季節,雨量大年份,或地勢低洼、土質黏重,偏施氮肥的地塊發病重。
3. 防治方法
①農業措施防治。一是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多雨地區采用高畦(壟)栽培方式,不覆蓋地膜時,要深開溝、高培土,以降低土壤含水量;少雨地區可覆蓋地膜。二是精細整地,小水輕澆,雨后及時排水。三是適時整枝、搭架。中后期摘掉老葉和植株內部葉,增加株間通風透光,并使果實周圍空氣流通。四是避免偏施、過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五是重病地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六是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果。
②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以下藥劑中的一種防治:25%甲霜靈10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60%琥·乙磷鋁(百菌通)500倍液,69%安克錳鋅800倍液,64% 霜錳鋅(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2%霜霉威水劑800倍液。噴藥時重點噴果穗,適當兼顧地面,噴后3小時遇雨要補噴1次。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萊蕪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郵編:271100)采用煙霧法,每畝施用45%百菌清煙劑250~300克;采用粉塵法,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或6.5%甲硫·霉威粉塵劑(萬霉靈5號),每畝每次噴1~1.5千克。在番茄晚疫病發病初期噴灑下列藥劑之一:72.2%霜霉威水劑6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69%烯?!ゅi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2.5% 唑菌酮·霜脲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44%精甲霜靈·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噴灑上述藥劑時,若發現病菌產生抗藥性,可改用如下銅制劑:20%松脂酸銅乳油500~8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松脂酸銅·咪酰胺75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為提高防治效果,用藥之前應先清除田間的病殘體并集中燒毀。對百菌清和含有百菌清成分的藥劑,在果實采收前7天應停止使用,其他藥劑在果實采收前3天停止使用。
二、番茄綿疫病
1. 發病癥狀 番茄綿疫病又稱番茄褐色腐敗病,群眾稱其為掉蛋病。主要為害未成熟的果實。首先在近果頂或果肩部位出現表面光滑的淡褐色病斑,有時病斑上長有少許白霉,后逐漸形成同心輪紋狀斑,漸變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變褐。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霉狀物,病果多保持原狀,不軟化,但易脫落。葉片也可染病,其上長出水漬狀大型褪綠斑,慢慢腐爛,有時病部可見同心輪紋。
2. 病原菌傳播和發病條件 此病的病原菌常見的有:寄生疫霉、辣椒疫霉和茄疫霉3種。這3種疫霉菌均屬卵菌,均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地上越冬。借助雨水或灌溉水濺到近地面的果實上,病菌萌發后產生芽管,從果皮侵入而發病,病部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通過雨水及灌溉水傳播再侵染。該病最適發病溫度為28~30℃,但需要95%以上相對濕度,并要有水滴存在。6~8月多雨季節,雨量大年份,或地勢低洼、土質黏重,偏施氮肥的地塊發病重。
3. 防治方法
①農業措施防治。一是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多雨地區采用高畦(壟)栽培方式,不覆蓋地膜時,要深開溝、高培土,以降低土壤含水量;少雨地區可覆蓋地膜。二是精細整地,小水輕澆,雨后及時排水。三是適時整枝、搭架。中后期摘掉老葉和植株內部葉,增加株間通風透光,并使果實周圍空氣流通。四是避免偏施、過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五是重病地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六是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果。
②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以下藥劑中的一種防治:25%甲霜靈10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60%琥·乙磷鋁(百菌通)500倍液,69%安克錳鋅800倍液,64% 霜錳鋅(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2%霜霉威水劑800倍液。噴藥時重點噴果穗,適當兼顧地面,噴后3小時遇雨要補噴1次。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萊蕪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郵編:271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