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根
入冬以后,氣溫下降很多。加強黃鱔的飼養管理,有利于安全越冬,保證元旦、春節上市,以獲得較高的收入。
1. 投喂優質飼料,促進黃鱔長膘
10~11月氣溫降為13~15℃時,黃鱔攝食量開始減少;11~12月氣溫繼續下降到8℃以下,則很少攝食;水溫低于5℃時,則停止攝食。為了確保黃鱔安全越冬,要在水溫下降到15℃前抓緊投喂營養全面的新鮮飼料,增強黃鱔體質,提高其抗寒能力。
2. 防寒保暖
黃鱔是變溫動物,秋末池水溫度下降時其體溫也隨著下降,生長逐漸減慢甚至停止。人工防寒保暖不但可保證黃鱔維持生命,而且可相對延長其生長期,一般可延長1個月左右。人工防寒保暖措施主要是在養殖池上方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設人工保暖棚,既能有效減少熱量的散失,又可保證鱔池內有正常光照。
3. 安全越冬
每年11月氣溫降至10℃以下時,黃鱔泥中穴居進入冬眠期。這時對當年達不到上市規格或準備囤養至春節期間上市的黃鱔,要解決越冬問題。黃鱔越冬通常有以下兩種方法:一是干池越冬。在黃鱔停食后,將池水排干,待黃鱔潛入底泥后在池底表面覆蓋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農作物秸稈等,保持底泥濕潤不結冰。要注意覆蓋物不要堆積過密,更不能用塑料薄膜覆蓋,以防黃鱔窒息死亡。二是深水越冬。進入越冬期前,將池水加深至1米左右,讓其潛入池底泥中冬眠。有條件的養殖戶可搭建塑料薄膜大棚,以增強防寒保溫效果。冬眠期間寒流活動頻繁,鱔池極易結冰。一旦池水結冰,會導致冬眠黃鱔缺氧而蘇醒,增加了耗氧量,最后窒息而死。為防止黃鱔出現窒息死亡,可采取及時破冰通氣和排除泥面積水、加厚保溫層的措施。
4. 搞好日常管理
冬季同樣要堅持每日巡池,一旦發現問題,必須及時處理。日常管理中要做到草中無鼠、泥面無水和坑里有水。
5. 適時起捕
人工養殖的黃鱔一般在其停食后的11月下旬開始起捕至春節前后結束。養殖戶可根據已掌握的市場行情,做到隨銷隨捕。如果土池內養殖的黃鱔計劃在冬季或春節期間出售,應在停食前將其捕起,暫養于水泥池或池底鋪有塑料薄膜的臨時池內,暫養時間較長。如果暫養時不注意方法和技藝,會導致暫養失敗,造成經濟損失。暫養成功關鍵在于暫養密度要合理,換水要適時,暫養前要剔出病傷鱔,對體表或口腔內有雜質或污物的黃鱔在暫養前必須用清水沖洗干凈。
黃鱔起捕方法很多,因養殖模式不同而不同。以下介紹土池養殖黃鱔的堆草誘捕法。具體操作如下:將當年收割的稻草或草包用5%生石灰液浸泡24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晾置2天后備用。堆草時,首先將草墊鋪在底泥表層,再在其上鋪5厘米厚已消毒的稻草或麥秸;然后在稻草或麥秸上再鋪草墊,在第二層草墊上再攤鋪10厘米厚的稻草或麥秸。當水溫降至13℃以下時,逐漸將池水排至8厘米深左右。當水溫降至10℃以下時,再徹底排干池水,此時稻草或麥秸層溫度高于泥層,可有效地將黃鱔引入草下和兩層草墊之間。收獲黃鱔時,逐一揭開稻草或麥秸,收多少,揭多少。如稻草或麥秸中躲藏的黃鱔較多,可將濕稻草連同草墊一起移至放置的塑料薄膜上進行清理,發現泥面有黃鱔時可用小抄網撈起。此法操作簡便,不傷黃鱔,效果極好,可長時間保證黃鱔群居稻草和草墊之間而不逃逸。
(作者聯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合源新村16幢46號202信箱 郵編:316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