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芝 雷莉輝 喬立東 關文怡
雞新城疫又稱亞洲雞瘟或偽雞瘟,是病毒引起的一種主要侵害雞、火雞、野禽和觀賞鳥類的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傳染病。在筆者走訪平谷、懷柔、房山、延慶、密云等6個郊區縣期間,平谷和房山的一些養殖場發生了新城疫,發病雞日齡均在60天左右,發病率高達60%,死亡率高達75%,給養殖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雞新城疫的發病原因很多,對養雞業的危害也很大,為此做好該病的診斷和防控十分重要。
一、病原學
雞新城疫病毒(NDV)屬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屬,核酸為單鏈RNA。NDV血凝素可凝集人、雞、豚鼠和小白鼠的紅細胞;溶血素可溶解雞、綿羊和O型人紅細胞。病毒感染一般要經過吸附、穿入、脫衣殼、生物合成、裝配和釋出六個階段。在感染發生時,病毒吸附和穿入細胞是關鍵的兩個階段。雞是NDV最適合的實驗動物和自然宿主。
NDV在室溫條件下可存活7天左右,56℃時可存活30~90分鐘,4℃時可存活1年,在低溫條件下抵抗力強,-20℃時能存活10年以上。
NDV對消毒劑、日光和高溫抵抗力不強,一般消毒劑的常用濃度即可很快將其殺滅,但很多種因素都能影響消毒劑的效果,如病毒的數量、毒株的種類、溫度、濕度、陽光照射、儲存條件和有機物等,尤其是有機物和低溫的影響最大。
二、流行病學
NDV可感染240種以上的禽類,但主要感染雞和火雞。珍珠雞、雉雞和野雞也有易感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寒冷季節較易流行。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的雞均能感染,但幼雛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高于大齡雞。純種雞比雜交雞易感,死亡率也高。土種雞和觀賞鳥對本病有一定抵抗力,常呈隱性或慢性感染,成為重要的病毒攜帶者和傳播者。
三、傳播途徑
本病主要傳染源是病雞、帶毒雞的糞便和口腔黏液。
1. 呼吸道傳播。病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等通過空氣傳播給其他禽類。
2. 消化道傳播。病禽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器具、設備、蛋盤、授精工具、動物、飼料、飲用水、墊草、衣物、運輸車輛等,均可成為傳播媒介,通過接觸而感染,即所謂的糞—口傳播。
3. 遷徙傳播??梢酝ㄟ^候鳥的遷徙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帶有雞新城疫的禽群和產品的流通也可以造成傳播。
四、臨床癥狀
因雞新城疫感染禽的種類、年齡、性別、飼養管理、環境衛生、應激因素、有無并發感染、毒株的毒力和其他環境因素等不同,表現出的癥狀很不一致。
1. 非典型新城疫。雞群在具備一定免疫水平時遭受強毒攻擊而發生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其主要特點是:病情比較緩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臨床表現以呼吸道癥狀為主,病雞張口呼吸,有呼嚕聲,咳嗽,口流黏液,排黃綠色稀糞,繼而出現歪頭、扭脖或呈仰面觀星狀等神經癥狀;成雞產蛋量突然下降10%~30%,嚴重者可達50%以上,并出現畸形蛋、軟殼蛋和糙皮蛋,15天后產蛋量開始逐漸回升,但要2~3個月才能恢復正常。本病的潛伏期為2~15天,平均5~6天。發病早晚和癥狀表現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齡、免疫狀態、感染途徑、并發感染、環境和應激情況而有所不同。
2. 典型新城疫。主要是指在非免疫或免疫力較低的雞群中感染強毒株所引起的速發嗜內臟型和速發嗜腦肺型新城疫,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各種年齡的雞都可發生,但30~50日齡的雞群多發。感染雞群可突然出現個別雞只死亡而無任何先兆,隨后常見典型癥狀,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為主,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和氣喘,有時可見頭頸伸直,張口呼吸,嗉囊內有積液,倒提病雞其口中流出酸臭液體,排出黃綠色或黃白色水樣稀糞,食欲減退或廢絕。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病雞逐漸脫水消瘦,呈慢性散發性死亡。2~3天后可見雞只死亡數量呈直線上升,死亡高峰明顯;隨后可見部分病雞頭頸出現各種扭曲姿勢,也可見共濟失調和轉圈、前沖或后退等神經癥狀。成年雞發病時,除有上述表現外,在發病初期產蛋量急劇下降,有時可降40%~60%不等,蛋殼退色,軟殼蛋的數量較發病前明顯增多。
五、病理變化
非典型新城疫眼觀病變不明顯,不同日齡的雞亦有差異,必須多剖檢綜合觀察才能做出判斷。雛雞一般可見喉頭和氣管輕度充血、出血、水腫,有少量黏液,鼻腔有卡他性滲出物,氣囊混濁,心包、氣管、喉頭、腸和腸系膜充血或出血,直腸和泄殖腔黏膜出血。約30%的病例腺胃乳頭出血,剖檢可見黏膜和漿膜出血,特別是腺胃乳頭和賁門部出血嚴重。成雞出現卵巢壞死、出血,卵泡破裂性腹膜炎,盲腸扁桃體腫脹并有出血點,泄殖腔黏膜出血等癥狀。
典型新城疫病雞剖檢時,可見口腔內有大量灰白色黏液,嗉囊內積聚帶有酸臭味的液體;食道與腺胃交界處和腺胃與肌胃的交界處可見出血帶或出血斑點;腺胃乳頭出血,有時撕開肌胃角質層可見出血點或出血斑;十二指腸黏膜面有棗核狀出血或壞死區;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潰瘍、壞死;直腸和泄殖腔黏膜出血明顯。成年雞除見上述病理變化外,還可見卵巢充血、出血。
六、診斷
一般根據雞群免疫接種情況、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但對免疫過的雞群發生非典型新城疫在現場難以做出判斷時,應借助實驗室診斷,如病毒分離鑒定和血清學試驗做進一步的確診。
七、防制
1. 雞新城疫的預防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飼養管理、防疫、消毒、免疫和監測五個環節缺一不可。
2. 強調全進全出和封閉式飼養制度,謝絕參觀,提倡育雛、育成、成年雞分場飼養方式。
3. 嚴格防疫消毒制度,切斷傳播途徑,杜絕強毒污染和入侵。
4. 建立科學的適合于本場實際的免疫程序,充分考慮母源抗體水平,疫苗種類和毒力,最佳劑量和接種途徑,雞種和年齡等。
5. 堅持定期的免疫監測,隨時調整免疫計劃,使雞群始終保持有效的抗體水平。
6. 一旦發生非典型新城疫,應立即隔離和淘汰病雞,進行嚴格消毒。全群緊急接種兩倍劑量的LaSota(Ⅳ系)活毒疫苗,必要時也可注射Ⅰ系活毒疫苗。對發病雞群投服泰國納米維特利(復合維生素)和適當抗生素,增加抵抗力,控制細菌繼發感染。
八、小結
雞新城疫是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發病率、死亡率高,一旦發病沒有很好的治療措施,因此,必須建立良好的防疫措施,防重于治。近年來,隨著雞新城疫疫苗的大量使用,典型新城疫基本控制,但越來越多的非典型新城疫被人們所忽視,尤其近兩年出現超強毒新城疫,加之禽流感的混合感染,給養雞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這就要求我們在合理的飼養方式下,嚴格防疫制度,做好接種免疫工作,切實為養雞業提供安全的保障。
基金項目:北京市農業職業學院院級課題(項目編號:XY-YF-13-24)
(作者聯系地址: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郵編:1024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