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
【摘 要】營造溫馨和諧的環境氛圍,為幼兒良好情緒的形成提供前提條件,做好幼兒消極情緒的疏導工作,杜絕不良心態的發生,給幼兒自我調節情緒的機會并為幼兒提供發泄不良情緒的空間,從而促使孩子的心理在健康的軌道上和諧持續地發展。
【關鍵詞】幼兒 良好情緒 培養
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憊和痛苦?!笨梢?,情緒不僅影響人的心理健康,而且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幼兒良好情緒的發展,對其以后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大的影響。因此,重視、加強幼兒良好情緒的培養尤為重要。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有以下的做法:
一、營造溫馨和諧的環境氛圍,為幼兒良好情緒的形成提供前提條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因此,幼兒園環境創設不僅要注意物質環境的安全,而且更應當注意心理環境的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愛的生活環境,有助于幼兒形成輕松愉快、態度積極主動的活潑開朗性格。
首先,教師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幼兒。教師自身的情緒調節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情緒,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充滿熱情的言語和鼓勵期待的目光,來面對繁雜的一日保教活動的組織,這對幼兒良好情緒的發展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教師要耐心細致地觀察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幼兒具有獲得安全、關愛、尊重、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只有當這些需求得到滿足時,幼兒才會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教師應該善于設身處地地體驗孩子們的所作所為,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平等的態度與幼兒交流,使幼兒產生一種被關愛、被接納的心理感受,從而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氛圍里。
二、做好幼兒消極情緒的疏導工作,杜絕不良心態的發生
現在的社會由于家長的嬌縱、溺愛,孩子心理承受力脆弱,抗挫能力不強,常常經不住困難和挫折的挑戰。因此,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必須及時做好耐心的疏導工作,以防止幼兒消極心理狀態的發生。
首先,了解幼兒產生消極情緒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加以疏導。對于幼兒表現出來的不良情緒,我們應給予重視。不要以為幼兒天真可愛,無憂無慮,整天沒心事,如果遇到不高興的事一會兒就會過去,不良情緒很快就會消除。其實,幼兒時期同樣會出現心理病態,他們也會體驗到痛苦、害怕、孤獨、厭煩等消極情緒,并表現出相應的害羞、膽小、嬌氣、自私、孤僻和任性等不良傾向。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細心觀察了解幼兒產生消極情緒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疏導,使之盡快恢復愉快的情緒。
其次,引導幼兒樂觀地看待生活中的事情,培養其積極的心態。由于幼兒年齡小,判斷是非的能力差,他們還處在以成人的評價標準作為自己評價標準的階段,對待事物的看法易偏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引導幼兒積極樂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善于發現自己的優勢,做自己能力范圍內做得好的事情,并用積極的方式評價他人、看待他人所做的事情。如:在一段時間里,經常聽到小朋友告狀:“冰冰罵人了!”“冰冰打人了!”經觀察了解,原來冰冰非常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只是他采用的交往方式實在讓人無法接受,要么強詞奪理、要么就用力拽小伙伴的手,或是襲擊一下伙伴引起注意。于是,我對這件事做出積極的反應:“冰冰想跟你們做朋友,以后他會有禮貌地說話,還會輕輕地跟你們拉手、和你們快樂地做游戲。” 冰冰聽了高興地點了點頭,其他小朋友也接受了,和他手拉手高興地玩去了。
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幼兒發現不愉快事情中所隱含的積極因素,鼓勵其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
三、給幼兒自我調節情緒的機會,為幼兒提供一定發泄不良情緒的空間
每個幼兒在生活中都會有消極情緒,假如幼兒在碰到不愉快的事后,不良情緒沒有得到緩解時,又增添了新的不愉快,那么消極情緒就會越積越多,最后從量變到質變,導致孤僻、不善言辭、抑郁癥、多動癥等不良表現,這對孩子的童年乃至一生將造成嚴重的影響。我們應給予孩子適當發泄情緒的機會,并引導他們選擇對自己和他人無傷害的方式去緩解和宣泄消極情緒。
幼兒跟成人一樣,在遭遇挫折與失敗的時候,會有意無意地找個別人看不到的空間躲起來。他們或是自言自語,或是坐著生悶氣誰也不理,或是對著自己心愛的玩具訴說自己不愉悅的情緒情感,或是不停地踢球,使不愉快的情緒得到消除或減弱。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現有條件,設立一些空間。如:在“神奇娃娃屋”中,我們為幼兒提供富有情趣的吊飾、深受幼兒喜愛的玩具、隨意涂染的畫廊,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發泄、釋放心中的不快。當幼兒不愉快時可以對著心愛的玩具訴說,可以望著多彩的吊飾展開豐富的想象,或是在畫廊上痛痛快快地涂畫一番,使之脫離困境,轉憂為喜。例如:在一次自由活動后的交流中,佳佳小朋友說:“涵涵把我拼插的小汽車拆了,我很生氣,我躲進‘神奇娃娃屋里畫了許多高興的小人,出來時我已經不生氣了。”佳佳是運用畫畫的方式來宣泄心中不愉快的情緒,從而減輕心理的壓力。
總之,幼兒期是個性心理特征發展初步形成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塑造和引導。樹立民主、開放的教育態度,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尊重幼兒的個性,鼓勵幼兒積極上進,從而促使孩子的心理在健康的軌道上得到不斷的和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編.幼兒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1999(8):117.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7):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