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



農歷馬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俄羅斯出席索契第22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在境外舉行的大型體育賽事。習近平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得到了外界多維度的解讀,有政治解讀、有外交解讀……但在中國體育界和體育迷中間,還是更熱衷于從體育的角度來解讀。
戰略需調整 體育回本源
自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榮登金牌榜首位之后,中國體育就面臨一個更為宏大的命題——未來發展的導向到底是什么?是仍然堅持舉國體制、金牌至上,還是讓體育回歸本源?
2008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近平,在政治局常委中分管北京奧運會的承辦工作,親歷了中國百年奧運夢想的實現以及獲得金牌榜世界第一的全過程。接下來,中國競技體育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如今習近平參加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在與中國代表團座談時給出了他的想法。
2月7日中午,習近平在索契親切看望中國冬奧健兒時說:希望大家發揚光大奧林匹克精神,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尊重觀眾、遵守規則,勝不驕、敗不餒,以良好的賽風賽紀和文明禮儀,充分展示中國的良好形象,為中國申辦2022年冬奧會做出貢獻。他說:“重大賽事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奪金牌,而是體現奧運精神,這正是中國人講的自強不息。”
北京社會科學院、體育評論員金汕認為,由于多年前中國太需要金牌,一直到今天,金牌成了體育界唯此為大的圖騰,而體育精神、體育教育、全民健身都退居其次。這一次國家元首在索契對體育的最新闡述,必將讓體育界深思并調整戰略。
習近平清楚知道中國體育的長處與軟肋,他指出,“在一些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項目上,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還有不少差距。”的確,中國奧運金牌是不少,但關注度最高、含金量最足、最有產業價值的三大球長期上不去,習近平在索契對新任足協主席蔡振華說:“你掛帥足協,我們拭目以待。” 這既有期待,也有搞不好須問責的壓力,這與北京“如果空氣污染(治理目標)到2017年實現不了,提頭來見”的表態相比要溫和許多,但誰都知道(包括蔡振華本人),這話分量真的不輕!他以一個國家領導人的身份,以平和口吻說出的這番話,言語間蘊含的是巨大的希望。2018年,俄羅斯將舉辦世界杯,習近平是否會現場出席呢?或可期待。
此外,習近平還強調了體育運動中蘊含著一種民族精神的塑造,此次在看望中國冬奧健兒時引述魯迅的話說,“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而這也應該是他所提出的“中國夢”奮斗過程中的應有的民族精神。
其實,賽場上的失敗并不可怕,怕的是輸得沒有尊嚴,沒有骨氣。在44年前的墨西哥奧運會上,坦桑尼亞選手艾哈瓦里在參加馬拉松比賽進程中受傷,當他纏著繃帶、拖著流血的傷腿一瘸一拐地最后一個人跨過終點線時,數萬人的會場,全場肅穆,全場觀眾起立,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那是一個感人至深的場面。當時雖然離出發的槍響已經近4個小時了,天色也漸漸暗淡下來,但人們仍然向這位勇士表達了他們最崇高的敬意。當被問及為什么不索性退出比賽時,艾哈瓦里說了一句:“我的國家派我到這里是要我沖過終點的。”他的名字和這句話從此成為奧運史上的一個經典。因為艾哈瓦里詮釋了真正的奧運精神,讓體育回歸本源。
我們不會忘記,62年前的6月10日,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欣然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60多年后的今天終于越來越多的國人能夠深切感受到這句名言的內涵,領略到體育的真諦,尤其是在“后北京奧運時代”,國人面對運動員的成功與失意,心態早已平和;“唯金牌論”的觀點已經越來越淡薄;體育與健身,精英與大眾,已經不再是格格不入……而這一次,國家領導人在索契對體育內涵的精辟論述,在國內體育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也引發外界對競技體育回歸本源的全新審視。
關于金牌,我們聽到的最近的一次官方解釋是,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體育不能僅靠奧運金牌支撐,嚴格意義上講,奧運會大都是業余比賽,而真正受關注的職業比賽,如世界杯足球賽、NBA籃球賽、橄欖球賽、F1比賽、網球四大滿貫公開賽等等,才是真正具有含金量的大品牌。以前奧運會金牌少拿了一點,老百姓能把你罵死,但是現在已經看淡了許多,這是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一個必然的過程。”
曾幾何時,中國體育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過多承載了政治功能,因此中國體壇經歷和記載了“乒乓外交”的風云、“讓球事件”的無奈、“女排精神”振興中華的最強音……如今,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綜合國力的強大提升,尤其是在經歷了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體育正在一步步還原最本質的內涵,奧運精神也必將在中國體壇返璞歸真。
北京張家口 重啟奧運夢
中國在夏季奧運會上表現搶眼,但在冬季奧運會上的表現相對較弱,反觀真正的歐美體育強國,都是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雙料強國,未來中國要想真正成為體育強國,冬季運動項目的水平也必須要有一個顯著提升。
在索契,習近平同中國冰雪健兒們談到了中國夢,他深有感觸:“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沒有強大祖國,何談個人夢想?”
中國北京、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申辦之旅,絕非一馬平川,艱難曲折在所難免。于是中國繼成功舉辦了2008夏季奧運會之后,又開始了重啟奧運追夢之旅。
2014年2月8日,北京奧申委首次亮相,面向世界表達其對2022年冬季奧運會主辦權的渴望。此時距離國際奧委會最終投票選出2022年冬奧會舉辦城市的2015年7月31日還有近一年半的時間,北京將會面臨激烈的競爭。提出申辦的城市除了北京、張家口,還有阿拉木圖(哈薩克斯坦)、利沃夫(烏克蘭)、斯德哥爾摩(瑞典)、奧斯陸(挪威)和波蘭的克拉科夫(與亞斯那聯合申辦)。endprint
各奧運會申辦城市,在索契一一亮相,在這些申辦城市中,北京雖然沒有奧斯陸呼聲高,但也自有其優勢所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不僅為北京留下來大量的運動場館,還積累了組織、舉辦大賽的成功經驗,不僅如此,國民對申辦奧運會的支持率達到驚人的94.8%,也是讓其他城市望塵莫及。
習近平在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舉行的招待會上,同巴赫一席深談,申辦的信念更為堅定,思路更為清晰。他對巴赫說:“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運動能在關內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巴赫不由動容。習近平這次到訪索契,是對北京、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巨大支持,中國申辦2022年冬奧會,必將促進冬季運動項目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也將進一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中國地域遼闊,有相當一部分位于北回歸線以北,這樣的地理條件使我們沒有理由冷淡冬季奧運會,它不僅僅是東北三省的事,而是整個北方、整個中國的事。據悉,為了縮短北京和張家口之間的距離,相關部門已經立項建設兩地高鐵,當然這條高鐵并非專為冬奧會修建,也會加強北京對周邊相對落后地區的輻射,促進經濟的發展。
雖然習近平在索契駐足只有短短43個小時,但此次中國國家最高領導前所未有的冬奧之旅,必將在中俄關系史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史上寫下意義非同尋常的一筆。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奧林匹克問題研究專家任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習主席赴俄羅斯出席俄羅斯索契第22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這是我國體育外交傳統的延續和發展。作為人類社會為數不多的能夠超越政治、經濟、文化、種族和宗教屏障的文化形態之一,體育常常扮演著獨特的外交功能。此次習主席出席索契冬奧會,是對既有的傳統體育外交的拓展。首先,中國最高領導人赴境外出席大型冬季體育賽事開幕式,這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表明我國的體育外交呈現出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其次,這進一步強調了中國對于奧林匹克精神的認同和對于奧運會促進國際社會和諧作用的贊許,同時也向國際社會彰顯出中國熱愛奧運、渴望和平的美好強烈意愿。第三,習主席此次出訪向全球展示了一個熱愛體育的中國領導人形象。目前,許多大國領導人都對體育情有獨鐘,比如俄羅斯總統普京、美國總統奧巴馬,他們對體育的熱愛給人一種健康、自律、自信、勇敢和堅強的印象,這樣的領導人個人形象在當今國際政治舞臺上至關重要。習主席出席索契冬奧會,向國內傳達了追求卓越、重在參與的奧林匹克理念,有助于在國內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這對于糾正當前在社會上流行的低靡之風,重塑健康勵志、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國民性格有重要作用。
體育是不分國界、不分政治背景且為全球人民所喜愛的“語言”,可以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對民眾而言,體會一位大國領導人的個人愛好也是一件樂事。習近平是第一位到境外出席大型體育賽事開幕式的中國最高領導人,他還用了“鄰居家有喜事,當然應該來道賀”這樣平和親切的語言,結合他對冬季體育項目的專業化關注,更讓外界感受到這并不是一次純粹外交意義上的出訪,確實也是出于他本人對體育的熱愛。他的“體育迷”身份得到了外界的集中關注,作為關注中國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領導人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
在世界范圍內,國家元首和政要是體育迷這件事并不稀奇,大家都知道,普京是位柔道高手,奧巴馬在白宮接見過NBA 球隊,默克爾曾在世界杯賽場為德國隊振臂高呼……這些大國元首毫不避諱自己的愛好,并尋找各種機會表現在世人面前。
據體壇周報報道,習近平在浙江省任職時曾約談被譽為“足壇反黑斗士”的陳培德(時任浙江省體育局局長),聽取對足壇現狀的看法,而前幾年中國足壇的反黑風暴也被外界普遍認為是習近平下的一個大決心。看足球大概是領導人在繁忙政務之余的一種消遣方式,但也有人說,習近平在秦皇島那不經意的一腳,從心理學上來說,其實隱含著一種灑脫和力量,體現出內心的動力和自信,這被解讀為一種潛在的改革動能,蘊含了民眾的深厚期待。
本屆冬奧會期間,習近平在索契期間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布里廖夫專訪時首次對外透露,他本人喜歡游泳、爬山等運動,游泳他四五歲就學會了;還喜歡足球、排球、籃球、網球、武術等運動。冰雪項目中,他愛看冰球、速滑、花樣滑冰、雪地技巧。
2011年7月習近平會見韓國民主黨黨首孫鶴圭一行時,孫鶴圭向他贈送了有樸智星簽名的足球,習近平表示:“中國世界杯出線、舉辦世界杯及獲得世界杯冠軍是我的三個愿望。”在他這三個愿望中,中國隊再次進入世界杯決賽圈或存在可能,但舉辦世界杯和獲得世界杯冠軍的難度實在很大,至少在未來十年中實現不了。目前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主辦權已花落俄羅斯和卡塔爾,如果不改變既定的“東道主所在洲未來兩屆不舉辦”原則,中國最早也要到2034年才有可能實現舉辦世界杯。從這個角度上看,盡管習近平對中國足球寄予巨大希望也做出了很多具體指導,而他很可能僅僅是這個宏大理想歷史進程中的一個推動人和鋪路石。
習近平對中國體育的未來走向將發生那些深遠的影響,是所有中國體育迷都很有興趣的問題。從單純的體育迷而言是沒有級別之分的,但對體育事業的發展,每個人的作用真的很不一樣。習近平已經廓清了未來中國體育發展的內涵,那就是“只有鍥而不舍,中國才有未來,我們才會建成體育強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