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衛東
2013 年,贛榆人民廣播電臺推出了一檔全新改版的廣播文學節目《青青芳草地》,新改版的節目在原來只播名家名作基礎上,增加縣作家協會作品、聽眾來稿選讀。節目一經播出就得到了廣大聽眾的廣泛參與,從老者到小學生,都把《青青芳草地》節目當成自己寫作的最好展示平臺。對此,筆者認為,只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做到本土文學節目的新突破。
基層廣播的聽眾也是基層群眾,受眾的文化層次也決定了節目的發展定位。縣級臺不能像中央臺那樣定位于名人名家的文藝作品欣賞,也不能像省臺、市臺那樣定位為名家的文學,所以《青青芳草地》與縣文聯作家協會聯辦,采用的稿件大都是來自作家協會會員的稿件,寫的都是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同時也鼓勵聽眾踴躍來稿,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再由作家協會負責修改,之后進行播出,這樣極大地調動了聽眾的積極性,他們也由衷感慨的說:“自己也成作家了。”同時我們還把我縣知名作家請到直播室,讓他們把自己的寫作心得體會講給聽眾聽。正是由于貼近本土實際,所以這檔縣級臺的文學節目才能收到很好的收聽率和參與率,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貼近生活,就是把《青青芳草地》更好的服務聽眾、融入聽眾,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講述各行各業的人與事。春節期間,我們會安排播出一些春節方面的專題,比如邵世新的《回家》、李橛言的《排隊》等作品,把他們對過年和對過年回家時的感悟播放出來,讓聽眾共同分享作者的喜、怒、哀、樂。再如護士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都會根據生活實際,做相應的專題節目。另外,我們還在節目中開通《博客心情》小板塊,就是在網上開通博客圈,讓聽眾把好的文章發到我們貼子上,盡量不加修飾,體現原創意圖。同時我們也會把愛好寫作的熱心聽眾請到直播室,讓他們把自己的文字通過聲音的方式與聽眾分享。這樣更有利于稿件的理解與表現,不但提高了聽眾寫作的積極性,而且也使節目與聽眾產生了互動,使聽眾也當了一回播音員的體驗,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
新改版的《青青芳草地》節目對參與的聽眾年齡沒有限制,比如我們收到過高考補習生的稿件,文章當中就寫了補習生的心理,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還有他們的存在,也許沒有人去關心他們,他們又面臨很大的壓力。針對這樣的心情文章,我們特別安排了一期關于高考之關的專欄,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共鳴,只有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到彩虹。節目播出后,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有過這樣一些經歷的聽眾,都紛紛用筆寫下了當年的往事,之后又把稿件寄給我們,讓我們一連播出好幾期這樣的話題。最終那位高考補習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重點大學,還特地寄來賀信,讓我們與他一起分享快樂。
總之,基層廣播不但要在對農節目上做到“三貼近”,而且文學節目也要做到“三貼近”。只有這樣,才能始終堅持正確導向,把體現黨的意志同反映群眾心聲統一起來,勇于創新,辦出特色,辦出風格,辦出真正群眾喜愛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