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亞林
【摘 要】眾所周知,學生對所學知識是否感興趣直接決定學生的主動學習效果,興趣也會直接激發小學生自覺參與數學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 主體作用 貼近生活 建立情境 鼓勵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43
小學數學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期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性為主,但是數學具有抽象性和理論性強的特點,因此小學階段就會出現很多數學學困生,此時期教師如果忽略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那么后續就會出現更多的問題。眾所周知,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也說過,有了興趣學生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繼而自己主動擠出時間來進行學習。由此可見,興趣對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巨大影響。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完善和創新興趣教學的策略,關注孩子興趣的培養,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推動其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創新教學手段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提高其自主學習需求,在自身的參與中發展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認知,建立持久的學習興趣。以往小學數學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參與性,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難以自主思考和理解數學概念、公式、原理,導致被動學習的學生產生學習壓力,產生厭煩心理,難以獲得自主的發展。因此,教師創新教學手段,多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發揮其主體作用,激發孩子自主發現問題,在主體的參與中理解數學知識,實現自身能力的發展,建立數學學習信心,推動興趣的形成。例如,在學習《比長短、高矮》這一課的時候,教師不要自己在黑板上給學生畫線段,讓學生比較,而要讓學生自己根據身邊的實物進行長短、高矮的比較,最后得出感性與理性交融的結論,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得到增強,在自主參與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樂趣,建立持久的學習熱情。
其次,讓數學課堂貼近學生的生活,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創建有趣的課堂,使孩子們對數學產生親近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之所以對數學學習難以建立興趣是因為教師把數學趣味點束之高閣,全部都是理論的學習,之后進行試題訓練,這樣的數學學習方法只會導致學生學習沖動的弱化,感到學習枯燥無聊,并且難以建立有效的學習目標維持穩定的學習動力。經過教學研究與實踐我發現小學數學教學和孩子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有效結合起來,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為學生打開新奇的數學世界,使他們發現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建立持久的學習熱情,并且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科目的真實情感。例如,在學習兩位數的加減時,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進行計算訓練,會使教學形式很單調,學習動力難以維持。但是教師如果讓學生放學之后就近選擇超市調查了解水壺、毛巾、書包的價格,然后計算100元錢想要購買這三樣東西夠不夠?如果夠還會剩多少錢?如果不夠還差多少錢?這樣實際上就把枯燥的數學計算轉化為實際應用題,學生在對生活知識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完成數學任務,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現數學學習的魅力,建立恒久的興趣。
再者,建立數學學習情境,營造活躍、積極、主動、自由和輕松的學習氛圍,建立形象生動的學習背景,使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散,積極思考,促進孩子創造性思維的閃現。教學情境的建立就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孩子的想象力,為教學的進一步展開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這對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發揮主觀能動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建立教學情境,為學生興趣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例如,在學習點和直線之間的距離垂線最短的時候,教師不能單純進行知識的講解,也不能直接告訴學生這個規律,而應該創設形象的教學情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思維快速運轉,主動發現這一數學原理。
比如,教師可以設計教學情境:如果一個人掉進了河里,這個時候周圍有很多鱷魚向他游來想要吃掉他,請小朋友趕快為這個人設計最快的逃生路線。這個時候就在班級營造緊張的學習情境,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積極思考設計逃生路線,之后教師讓學生把逃生路線進行匯總之后選出幾種比較可行的方案,教師通過多媒體對方案進行比較,最后發現垂直向岸邊游去是最快的方案,然后啟發學生思考原因,整個過程步步銜接,學生的思維圍繞人(點)如何到達岸邊(直線)展開,提升教學效果,增添學習的樂趣。由此可見建立情境對學生發展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最后,我們應該充分開展對學生的鼓勵和評價,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建立學習成就感,使學生在自我實現中培養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小學生對于教師對自身的評價十分在意,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關心和鼓勵,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贊揚,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和課下都積極對學生開展有效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知識,自主發展學習興趣。
第一,教師要完善評價機制,關注學生的各方面發展。實踐證明,教師如果只關注孩子的成績,會導致很多數學學困生產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他們興趣的建立。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及時對學生的良好學習態度、語言、品德、實踐進行鼓勵和贊賞,使學生建立自信,產生自我認可,對數學教師感到親近,信任老師,繼而自覺參與數學學習過程,形成興趣。
第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肯定性評價的時候一定要抓住重點,使學生信服,達到良好的評價效果,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是真正關注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從而使學生及時發現到自己的成長,建立持久的學習熱情。
第三,教師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對學生開展有效評價。有的學生可能學習習慣或者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不要直接批評學生,而是要課下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委婉傳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這樣一來教師就會和學生建立彼此信任的師生關系,推動學生對該科興趣的發展。
第四,充分利用作業批改的機會對學生開展評價,有助于教師把課堂忽略的評價及時反饋給學生,同時告訴孩子自己實際上一直關注他。因此教師要豐富和創新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爭取達到良好的評價效果,以此推動學生自主建立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興趣的培養策略要始終圍繞學生這一中心,教師作為教學的設計和實施者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形式,豐富數學課堂形式,發展課堂內容,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基礎上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成績。